發布時間:2014-05-14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診療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消毒隔離規章制度和無菌操作原則,對能耐高溫的器械,必須采用分類獨立小包裝形式高壓滅菌; 對不能耐高溫的器械,按需要采用 戊二醛浸泡消毒滅菌,使用前用無菌水沖洗; 口腔科檢查器材,如鑷子口鏡探針彎盤等,一人一專用;
論文摘要:診療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消毒隔離規章制度和無菌操作原則,對能耐高溫的器械,必須采用分類獨立小包裝形式高壓滅菌; 對不能耐高溫的器械,按需要采用 戊二醛浸泡消毒滅菌,使用前用無菌水沖洗; 口腔科檢查器材,如鑷子口鏡探針彎盤等,一人一專用; 使用中的各類消毒液嚴格按要求定期更換。
關鍵詞: 口腔科,感染, 預防
引言
醫療實踐中的感染問題已是當前醫學發展中存在的一個重大問題 口腔疾病的普遍性和口腔臨床工作的特殊性,加之一些感染性疾病本身傳染性強或者危險性大,使得口腔科的各種感染問題,成為廣大醫務人員關注的焦點。
1.口腔科感染的多種原因
1.1 醫務人員因素 由于口腔科的診療操作大多數都是在患者口腔內進行,醫務人員的手與患者的血液 唾液口腔黏膜接觸頻繁 操作時唾液與血液的飛濺; 使用的器械多 有銳利的尖或刃,易損傷手指皮膚; 使用設備的特殊性限制了消毒滅菌的徹底性; 口腔科醫務人員的疏忽大意都可使感染在患者與醫務人員之間及患者與患者間傳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1.2患者因素 關注口腔健康,已成為人們的共識 這使得各級醫院口腔科門診量都很大 面對每一位患者,醫務人員雖能盡量做到詳細詢問病史,但大多數患者出于保護個人隱私或免遭歧視的心理,對曾有過的比如乙肝結核等傳染病病史均予以否認 有的患者已被 或 等病毒感染,但還處于無癥狀帶菌者階段,也屬于口腔科危險的感染源。
1.3病原學因素 口腔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細菌 病毒螺旋體等,這些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都可成為感染的病原菌 現在最引人注目的,又是特別危險的 ,還是病毒感染,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以及皰疹病毒 據有關報道,近些年結核桿菌引發的結核病的發病率又有回升趨勢,也應引起高度重視。
2.為了預防口腔科醫院感染的發生,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2.1醫德教育,培養醫務人員的高度的責任心 通過定期的培訓教育,使醫務人員認識到口腔科在預防醫院感染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最嚴謹的態度面對每一位病人,嚴格規范每一道操作程序,以高度的責任心將感染消滅在萌芽狀態。
2.2專人管理監測 在口腔門診成立感染監測小組,每日進行消毒液監測,每月進行一次空氣細菌培養,定期分析監測結果,層層把關,實施有效的監測管理方案。
2.3從環境器械著手,預防感染 診室內配備空氣消毒設備,天工作結束后要進行終末消毒處理,診室的工作臺面,綜合治療椅和地面用含有 效 氯 的消毒液擦拭消毒,空氣用紫外線進行消毒 各治療椅間用高約 的隔欄分隔,防止唾液濺在他人身上 使用過的非一次性口腔器械要按消毒 消洗 滅菌的程序處理 所有耐熱的口腔科器械每次使用后分類包裝采用快速高壓蒸汽滅菌器滅菌不耐熱器械采用 戊二醛浸泡滅菌處理,浸泡時間規定,器械自消毒液取出后用無菌蒸餾水沖洗干凈后再使用,或者干燥處理后放置于無菌容器中備用 高速渦輪手機是口腔門診使用最多污染最嚴重的醫療器械,其內部消毒較難,因此在每個患者使用后需將手機繼續運轉 ,以排出水和氣,同時也能將進入軸承 氣路和水路的污染物自然排除 用于口腔內操作的高速手機部件和低速手機部件,采用高壓蒸汽滅菌后備用 口腔檢查器材一律使用一次性物品。
2.4加強醫護人員的防范意識 口腔科醫務人員在治療過程中必須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及佩戴防護眼鏡,治療過程中避 免戴污染手套去拿無菌物品,盡量使用腳控開關調節治療椅 診治患者前后或直接接觸可能被血液唾液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后必須洗手,因手套可能穿孔而致手污染,因此脫去手套后也要求洗手 肥皂和流動水洗手能去除因接觸患者而沾染的大部分微生物,因此必須規范的洗手,防止醫源性交叉感染。
2.5規范消毒滅菌各項操作程序 診療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消毒隔離規章制度和無菌操作原則,對能耐高溫的器械,必須采用分類獨立小包裝形式高壓滅菌; 對不能耐高溫的器械,按需要采用 戊二醛浸泡消毒滅菌,使用前用無菌水沖洗; 口腔科檢查器材,如鑷子口鏡探針彎盤等,一人一專用; 使用中的各類消毒液嚴格按要求定期更換。
參考文獻
[1] 顧長明口 腔 預 防 醫 學[M]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7.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