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7-05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在兒科護理學情景教學中應用微信支持下的移動混合式學習模式,分析其對教學質量和學生心理情緒的影響。方法選擇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2017級護理專業學生88名,于2020年9月~2020年12月進行兒科護理學情景教學,隨機分為對照組(采用兒科護理學
[摘要]目的在兒科護理學情景教學中應用微信支持下的移動混合式學習模式,分析其對教學質量和學生心理情緒的影響。方法選擇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2017級護理專業學生88名,于2020年9月~2020年12月進行兒科護理學情景教學,隨機分為對照組(采用兒科護理學常規情景教學)和混合組(采用微信支持下的移動混合式學習的兒科護理學情景教學),各44名。課程結束后比較兩組考核成績(理論得分、操作得分、綜合能力得分)、教學效果總評分、教學方式滿意度、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MHT)得分情況。結果混合組和對照組?苹A理論、專科基礎操作成績和綜合成績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混合組學習主動性、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溝通能力均優于對照組(P<0.05),教學效果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混合組教學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混合組教學MHT得分低于對照組(P<0.05),心理情緒好的占比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兒科護理學情景教學中應用微信支持下的移動混合式學習模式,可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健康觀,心理情緒佳。
[關鍵詞]微信;移動混合式學習;兒科護理學;心理情緒
在兒科護理學情景教學中通過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方式,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相結合,學生在掌握兒科學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其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1-2]。但由于兒科工作的特殊性,患兒身體各項機能尚未發育完全,且配合度和治療依從性較差,考驗著醫務人員的診療能力和溝通應變能力。近年學校開始關注學生的動手思考能力及心理情緒,通過多媒體途徑幫助學生進行移動混合式學習,學生興趣提高,有利于教學的開展和教學質量的提升[3]。微信支持下的移動混合式學習模式能完善情景教學模式,全面實現學生的系統性學習和臨床實踐,對提高學生學習能動性和創造力具有重要價值[4-5],但目前仍未得到全面推廣。目前兒科護理學學生面臨著兒科知識掌握不夠、臨床應用較難、臨床實踐操作不規范等問題,可能會導致學生在校和到醫院后產生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適,影響健康和工作。本院校已對微信支持下的移動混合式學習模式進行多年的研究并獲得了一些數據,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2017級護理專業學生88名,均于2020年9月~2020年12月完成兒科護理學情景教學,為應屆初中畢業生入學,均為女生。隨機分為對照組(采用兒科護理學常規情景教學)和混合組(采用微信支持下的移動混合式學習的兒科護理學情景教學),各44名。對照組年齡14~18歲、平均15.20±2.05歲,入學總成績490~520分、平均510.85±3.44分,學習態度優17例、良好27例;混合組年齡13~18歲、平均15.79±2.10歲,入學總成績490~520分、平均509.44±3.02分,學習態度優19例、良好25例;對兩組上述基線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由授課教師設計情景教學場景、知識模塊、角色扮演、實踐練習等內容,主要通過授課+課后即時練習和實踐操作使學生了解到兒科相關知識,對于具體病例進行情景摸擬分析,進行角色扮演,扮演后分析、討論結果;布置課后作業并進行修訂,做好每周復習和周考的計劃和準備。
相關知識推薦:兒科醫生評職稱需要什么學術成果
混合組在常規兒科情景教學基礎上接受微信支持下的移動混合式學習:①完善教學模式結構。對教師進行集中培訓,傳達移動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內容和理念,教師根據所學內容制定一套符合學生的教授計劃;完善兒科護理學微信公眾平臺賬號及微信群流程和教授模式,做好微信平臺知識、討論、作業上交的維護。②課前學生通過微信介質在多媒體上獲得公開化、透明化的兒科知識,根據課時要求自行勾畫難點重點,能獨立思考并查閱資料自行解決,實在難懂的問題及時與老師、同學溝通,并完成課前自測題,做到課前充分了解課時內容、要求和要點;授課教師根據學生課前自測題得分情況進行重點分析和個體分析,并根據平均分和易錯題、較難題進行分類,及時對授課內容進行調整;根據教學規劃和教材編排順序集中授課,并進行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保證教學內容、授課學時、教學進度和教學方式與對照組一致。③貫徹微信平臺化管理和指導,微信公眾平臺發布測試題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針對性進行指導;及時將所教授的理論知識應用于情景模擬中,使得學生了解到實踐與理論的結合,能更快地熟悉兒科工作、內容和重難點;教師制作相關PPT、視頻等動態化的課件,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和興趣,并要求學生對自己所學知識進行筆記整理和PPT講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應用;每周安排小組討論,通過比賽的方式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每課時考核,考核內容將護患溝通、人文關懷等列入評分標準中,提出存在問題及改進方法,最后進行總結歸納;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依托信息化技術使學生充分了解兒科學知識,并能將其真正運用到臨床中。
1.3觀察指標
、倥嘤柦Y束,兩組均進行兒科護理學考試,考試內容為權威專家統一研究決定,主要通過專科基礎知識、專科基礎操作、綜合能力3個方面進行考核,滿分100分,分數越高則提示教學質量更佳。②教學效果總分5分,評估學習主動性、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溝通能力4個方面,采取積分量化法評價。③采用自制統一調查表進行評估,分為非常滿意(>80分)、滿意(60~80分)、不滿意(<60分),滿意度=(滿意+非常滿意)/例數×100%。④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mentalhealthscaleformiddleschoolstudents,MHT)從強迫癥狀、偏執、敵對、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學習壓力感、適應不了、情緒不穩定、心里不平衡共10個分量表來分析學生心理情緒情況,按照嚴重程度高低分別用1~5分表示,總分100分,<60分說明心理情緒好、≥60分說明心理情緒差。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經正態分布性檢驗確定各組數據滿足正態性分布。計量資料以x±s表示,配對樣本t檢驗比較差異;計數資料用頻率或構成比表示,總例數<40或最小理論頻數<1,采用x2確切概率法;總例數≥40且最小理論頻數為1~5,采用x2校正法;總例數≥40且最小理論頻數>5,采用x2非校正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混合組和對照組教學質量比較
混合組和對照組專科基礎理論、專科基礎操作成績和綜合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情景教學注重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應用及學生獨立思考和臨床工作能力的培養,常規教學為面對面講授,學生易產生疲憊、厭倦心理,學習不認真導致其對知識掌握不充分而引起焦慮恐懼心理[6]。常規授課模式由于時間不足,教師對學生課前、課后的了解和針對性處理不夠,造成學生知識掌握不足,易引起學生的學習消貸和恐懼[7-8]。微信支持下的移動混合式學習以問題為核心、學生為主體,采用啟發式教育教學方法,并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多種新媒體方式增加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間的交流,對學生的系統學習進行完善;同時,微信處理問題更及時有效,能幫助學生高效完成學習的同時,進行獨立思考和創作[5,9]。但微信為新媒體模式,無法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管理,不能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認真和消極情緒,可能存在理論知識系統學習不足[10]。
應用微信支持下的移動混合式學習,同時完善情景教學,能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從多個層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5]。向嬌娥等[11]的文獻顯示,微信支持下的移動混合式學習模式下的學生創新和自主思考能力強,但其理論知識薄弱。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情景教學中應用微信支持下的移動混合式學習,學生學習成績、教學效果及教學滿意度均顯著提高,符合劉宇[5]和付榮[12]的報道結果。本研究中混合組學生學習平均成績顯著高于袁淑琴[13]報道的85.20分,可能與本文在混合式學習前期統一培訓授課教師有關。在情景教學的基礎上應用微信支持下的移動混合式學習模式,通過建立小組、課前微信溝通、課中傳授知識、課后微信復習和交流、圖像生動化模擬實踐、總結完善幾個方面,將微信融合進學生學習和生活中,使課堂和臨床的學習均能融合,并能及時針對未完善的知識進行解決。情景教學加用微信支持使學生掌握兒科學知識、案例,提高其兒科?颇力學習[14]。既往張華等[15]的報道顯示,微信支持下的移動混合式學習模式能全面了解學生掌握能力并針對性教授。本文微信支持下的移動混合式學習模式下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有利于系統全面地掌握知識和學習能力。學生具備較好的學習能力的同時可加強其內心自豪感和學習主動性,對提升教學效果具有正反饋作用[16]。學生成績不理想進而產生不良心理情緒。本文混合組心理情緒更佳,這與學生具備更好的學習能力有關,良好的學習成績、和諧的學習氛圍和尊重學生表達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感和自豪感,更有利于情緒的好轉。學生了解到微信支持下的移動混合式學習模式應用于實際有更好幫助時,顯然提高了對教學滿意度和學生自主、主動學習能力。當學生參與相關討論時,可全方位提高學生自主思考和創新能力,進而減輕學生學習壓迫感和人際關系緊張感[17]。
綜上所述,在兒科護理學情景教學中應用微信支持下的移動混合式學習模式可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健康觀,心理情緒佳。——論文作者:徐洪祖靜茹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