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4-10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森田療法的主要治療對象是森田神經質引起的神經癥,包括普通神經癥(即神經衰弱),強迫觀念癥,恐怖癥,發作性神經癥如心悸發作、焦慮發作、呼吸困難發作等。在近4年的大學生心理咨詢中,用森毋療法對22例神經癥及神經質傾向的求詢者進行咨詢與治療,收到滿意
論文關鍵詞:心理療法,學生,心理過程
論文摘要:森田療法的主要治療對象是森田神經質引起的神經癥,包括普通神經癥(即神經衰弱),強迫觀念癥,恐怖癥,發作性神經癥如心悸發作、焦慮發作、呼吸困難發作等。在近4年的大學生心理咨詢中,用森毋療法對22例神經癥及神經質傾向的求詢者進行咨詢與治療,收到滿意的效果。
1運用森田療法分析心理障礙原因
森田療法是由日本森田正馬教授從他親身的神經癥體驗和多年的醫療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森田認為神經癥發生的基礎是神經質,其性格特征是精神內向,內省力很強,有疑病傾向,對自己的心身活動特別敏感,總是擔心自己的健康。神經質的人生存欲望很強,追求十全十美,往往在理想愿望和嚴峻現實之間形成“思想矛盾”,因而過度緊張,這是神經癥的誘發因素。由于精神過度緊張,心身可能出現某些一過性不適感和輕度功能障礙,如緊張時的失眠、心悸、頭昏、口吃、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森田認為,人們在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生存,每個人都會有一定程度的不安、恐怖、擔心、焦慮的心理,這是完全正常的心理現象,如不特別注意,常可自行消逝。而神經質往往把這些現象誤認為是“病態”,并力圖排斥它、否定它,結果,由于他們對自己感受的過分注意,這種雄感的感覺又會促使注意進一步加強,使感覺和注意持續地相互作用,終于形成神經癥癥狀。22例來訪者中有神經質傾向的12例,普通神經癥3例,強迫觀念癥5例,恐怖癥2例。其共同的性格特征是:性格內向、過分疑慮、敏感、謹懊,對細節和規則過分關注,對自己要求嚴格、追求完美,大多有疑病傾向。
1. 1學習問題導致的心理津礙多見于新生,其中有些人在高中階段已有不同的心理障礙,他們往往在初中或高中階段是學校的“尖子生”,進人重點高中或大學后,他們失去了“尖子”的地位,自尊心受挫,希望自己“最好”與無論如何努力也趕不上的現實面前,開始出現矛盾沖突,他們常常幻想自己是全班第一,各方面都很優秀,老師喜歡自己,同學羨慕自己,當回到現實中,他們無法接受現狀。由于長期解決不好這個矛盾,繼而出現身體不適,如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或總感覺上課走私,雜念叢生,于是擔心自己出了間題,力圖排除“雜念”,結果使癥狀固著。
1. 2人際關系所致的心理障礙這些人往往對自己和別人的要求都過高,與人際交往過分敏感,非常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渴望與人交往,但交往中又不知說什么好,理想中別人對自己的崇拜和熱愛與現實中自覺木吶和盆笨形成的落差太大,從而感到失落和自卑,為了改善這種情況,他們苦思冥想,總關注自己的言行,同時又不斷的否定自己,久而久之,變得孤獨不合群,產生心理障礙。
1. 3各種自卑導致的心理障礙相貌平平、家庭貧窮、父母離異等均能使追求完美的人將其夸大化而感到自己的不完美,例如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很好,但長相一般(主要見于女性),他們總幻想著有佼好的面容,得到許多異性的青睞,但一回到現實中,在無法改變的現實面前常感到無奈、自卑、痛苦,從而導致心理失衡,進而影響學習。
2運用森田療法指導心理咨詢
森田療法的治療原理是:①“順其自然”的治療原理,讓患者承認并接受癥狀及與之相伴的苦惱和焦慮,不把癥狀當作心身異物進行排斥,以消除主客觀之間的沖突,不把注意力集中在“癥狀”上,聽其自然,不予理睬,反而會使癥狀逐漸消退。②“為所當為”的治療原理,除了對癥狀采取順應的態度,還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動上,即一面接受癥狀不予抵抗,一面進行正常的工作和學習。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本治療中心用森田療法對22例來訪者進行指導,通過講解森田理論,告訴他們由于自己多疑、敏感、追求完美、內省力強等人格特征,致使對某些不適感過分關注,最終形成惡性循環。而對神經癥癥狀發展具有決定作用的是精神交互作用,只有“順其自然”,才能打破精神交互作用,促使他們心理和行動的變化,使其能慢慢接受癥狀的存在及與之相伴隨的苦惱焦慮,自覺的面對現實,并在正常的工作和學習中找回自信,發現真正的自我。經過多次講解,并讓求詢者不斷領會和實踐,使他們逐步消除了強迫觀念。森田“順其自然”的治療原理,說來簡單,但讓患者真正學會運用原理去對待自己的癥狀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咨詢過程中,一方面用森田療法耐心指導,一方面推薦森田療法的小冊子讓求詢者學習,經過努力,22例求詢者的癥狀均有明顯改善。事實證明,只要靈活運用森田原理,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