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發布時間:2021-02-04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目的】了解長沙市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病學特征,為家庭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學依據!痉椒ā繎矛F場流行病學方法,對長沙市Y家庭的病例和密切接觸者開展調查,對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和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用實時熒

  摘要:【目的】了解長沙市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病學特征,為家庭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應用現場流行病學方法,對長沙市Y家庭的病例和密切接觸者開展調查,對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和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用實時熒光定量 RT-PCR 法對呼吸道標本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窘Y果】本起聚集性疫情共發現5例確診病例和1例無癥狀感染者,傳染源為有湖北旅居史的病例C,其他五例感染者為其共同居住家人,均為繼發感染。【結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易導致家庭內播散,要強化家庭內成員之間防護意識,強化健康教育和重點人群管控,早發現、早隔離,避免家庭聚集性疫情發生和傳播。

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聚集性;流行病學;調查分析

  自 2019 年 12 月中旬以來,我國暴發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疫情,世衛組織正式命名為 2019 冠狀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從武漢市逐漸蔓延我國其他地區,同時出現了聚集性病例和無武漢旅行史的病例[1-3],給疫情的防控帶來巨大的挑戰[4-5]。為進一步做好COVID-19 疫情防控工作,本文通過對長沙市Y家發生的一起聚集性疫情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分析,探討 COVID-19 在家庭中的傳播方式,為指導居民做好個人防護,避免家庭聚集性疫情發生提供科學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20年2月發生家庭聚集性疫情的Y家庭 ,家庭人口數11人,包括COVID-19確診病例5人、無癥狀感染者1人,密切接觸者2人及其他接觸者3人。

  1.2 方法

  1.2.1 診斷標準 按照當時有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 修正版)》[6]執行。

  1.2.2 流行病學調查 采用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方法,按照當時有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7]對病例的基本情況、發病診療經過、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病例家庭及周邊環境情況、暴露史和密切接觸者的接觸史進行詳細調查。聚集性疫情調查分析采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學調查技術指南(試行第一版)[8]。密切接觸者判定參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7]。

  1.2.3 病原學檢測 參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7],采集呼吸道標本(咽拭子)后用實時定量熒光 RT-PCR 方法檢測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 2 個靶標(ORF1ab 和 N)。

  2 結果

  2.1 指示病例

  病例A:女,41歲,2020年2月2日出現發熱、咳嗽、肌肉酸痛等癥狀,2月6日至醫院就診,2019-nCov 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陽性,診斷為確診病例。

  病例B:病例A大姐,女,51歲,2020年2月4日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2月6日攜病例A一同至醫院就診,2019-nCov 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陽性,診斷為確診病例。

  2.2 其他感染者發現與診療情況

  病例C:病例A的丈夫,男,41歲,2020年1月31日出現發熱、咳嗽癥狀,自行服藥后發熱癥狀消失,仍有咳嗽,2月8日2019-nCov核酸檢測結果陽性。

  病例D:病例C的母親,女,68歲,2020年2月8日出現輕咳癥狀,2月8日2019-nCov核酸檢測結果陽性。

  無癥狀感染者F:病例A、B的母親,女,73歲。因家庭內聚集性發病,2月8日2019-nCov核酸檢測結果陽性。

  病例E:病例B的女兒,女,17歲,2020年2月3日曾出現發熱,自服藥后緩解退熱。因家庭內聚集性發病,2月8日2019-nCov核酸單靶標陽性。2月10日2019-nCov核酸檢測結果陽性,診斷為確診病例。

  2.3 流行病學調查

  2.3.1一般情況

  病例A有三姐妹,均已成家,共有家庭成員11人。病例A與丈夫(病例B)、兒子G一家3口常住于上海市,小區附近無農貿市場和生鮮市場;病例B與丈夫H、女兒(病例E)、母親(無癥狀感染者F)一家4口常住于長沙市,小區附近無農貿市場和生鮮市場;病例D常住于湖北孝感市漢川市馬口鎮;二姐一家3口常住于長沙市(見圖1)。

  病例B家為140平米左右三室兩廳居室,病例A、C一家及其母親來長沙后居住在病例B家。家庭成員居住情況見圖2。家庭環境良好,經常開窗通風。

  2.3.2 暴露史

  病例C發病前14天在上海工作,2020年1月19日攜兒子G乘坐高鐵至武漢,后打車至舅舅家拜年(江漢區某小區),并在當地餐廳一起共用中餐(共7人,含舅舅一家5口),之后借車自駕到姨媽家(江漢區某小區)拜年,當時姨父不在家,但1月29日診斷為2019-nCov確診病例。下午攜兒子從武漢自駕至孝感市漢川市馬口鎮老家中。1月20日上午自駕車攜母親(病例D)、兒子G前往姑媽家(漢川市楊林鎮)拜年,吃完午飯后返回家中休息。病例C及兒子G在武漢和漢川全程未佩戴口罩。

  1月21日攜母親(病例D)、兒子G乘坐高鐵從漢川至長沙,下高鐵后打車至病例B家中,全程三人均佩戴N95口罩。

  1月24日至2月6日,病例A、病例B兩家共8口人均在病例B家同吃、同住,共同生活在一起。居家期間,家庭成員均未嚴格佩戴口罩,三餐在餐廳圍桌進餐。期間二姐一家3口在病例B家從1月21日共同用餐至1月25日,每天晚上開車回自己家,之后除二姐夫曾上門送一次藥外(戴口罩、手套),再未上門。

  2.3.3 Y家庭的外出史

  1月22日病例C因兒子出現發熱,自駕車帶兒子前往醫院就診,期間逗留1個小時,當日下午又自駕車前往黃花機場接妻子(病例A)。

  2月2日病例A因兒子又出現發熱,由大姐(病例B)自駕車帶其二人至醫院感染科就診,全程佩戴N95口罩。因醫務人員告知需隔離,未作任何處理,遂返回家中準備第二天再次就診。2月3日自測體溫未發熱,一直居家觀察,未再就診。

  相關知識推薦:新冠病毒基因檢測論文發表sci期刊難嗎

  1月22日至2月6日期間,病例B的丈夫出門3次倒垃圾、到小區超市買菜等,并在外出期間均佩戴口罩。

  除以上情況,其他家庭成員均無外出史。

  2.4 密切接觸者追蹤管理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判定病例C的密切接觸者 6 人,均為家庭成員,家庭外無密切接觸者。6名密切接觸者其中 3人確診,1人無癥狀感染,2 人陰性。之后對2名陰性的密切接觸者G、H開展了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觀察內容包括每日測量體溫兩次,并詢問是否出現呼吸道癥狀或其他相關癥狀。醫學觀察期滿,無人出現異常情況,核酸檢測陰性,均已解除醫學觀察。二姐一家3人建議居家隔離醫學觀察,2月7檢測血常規、胸片未見明顯異常,2月10日-2月11日,在醫院檢測2次2019-nCov核酸,均為陰性,無人出現異常情況。

  3 討論

  根據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分析,判定此起疫情為聚集性疫情,該家庭中發現5例確診病例和1例無癥狀感染者。傳播鏈清晰,病例C有武漢等重點疫區暴露史,發病最早,為本起疫情的傳染源。因8名家庭成員在較長時間在同一房間共同生活,人口密度高,且均未嚴格佩戴口罩,三餐一同圍桌進餐,加之未做好家庭環境消毒,導致病毒通過呼吸道傳播或密切接觸傳播等途徑在家庭內部播散。雖然病例C和病例D均有重點疫區暴露史,但病例C發病時間最早,考慮為本起聚集性疫情的首例,即一代病例;病例A與病例C是夫妻關系,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密切,且病例A無重點疫區旅居史、可疑人員接觸史,考慮為二代病例。病例B、D、E在發病前1~14天內與病例A、病例C均有接觸,代際無法判斷[8](見圖1)。

  病例C的兒子G于1月22日、2月2日出現發熱,未特殊處理后退熱,但因其有重點疫區共同暴露史,且家庭密切接觸是兒童 2019-nCov感染的主要傳播方式[9],對其進行了重點觀察。2月8日、10日采集咽拭子檢測結果均為2019-nCov核酸呈陰性。有文獻報道,兒童感染多表現為輕癥感染,恢復較快,影像檢查及實驗室檢查不典型[10-11],同時兒童采集咽拭子檢測易受鼻咽拭子采集時配合度不好、鼻咽拭子采集深度不夠以及試劑盒的穩定性、實驗操作技術等多種因素[12]影響。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對高度懷疑感染MERS-CoV,但呼吸道標本檢測結果為陰性者,應在其他多個部位采集標本進行檢測[13]。建議對有明確流行病學史,癥狀輕微或不典型的,咽拭子2019-nCov冠狀病毒核酸呈陰性的對象,采集不同部位的標本進行病原學檢測,或開展血清學檢查,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病例B的丈夫H雖與大家共同生活,但其居住在客廳,日常與病例C直接近距離接觸時間較少,無癥狀且 2019-nCoV 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有文獻指出[14]:接觸的密切程度可能影響感染程度,越密切感染的可能性越大、感染程度越強,接觸時間的累積也會增加感染機會,這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病例C發病后未引起足夠重視,未及時就診,且未落實自我隔離,自我及家庭成員防護意識缺乏,以致于COVID-19在家庭內傳播,出現繼發病例(見圖3)。說明2019-nCov感染可人傳人,聚集性發病,傳染性極強,與 Chan 等[3]報道的一致。因此,建議加強以下幾點:一是對外來人員要提高防控意識,單人單間隔離,生活物品單獨使用;二是采取家庭分餐制,避免聚餐、共用餐具;三是做好家庭日常消毒,勤開窗,多通風;四是主動做好個人及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出現可疑癥狀應盡早就診;五是加強健康教育,切實提高個人防護意識,做到應知盡知、應會盡會,規范家庭防控,謹防家庭聚集性疫情發生。——論文作者:廖瑜 1 ,申曉君 1 ,肖芳 1 ,熊姿 1,周思園 1,杜赟 1,胡蓉 2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