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2-01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 乙肝患者是社會中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他們面臨著就業、生活、學習等帶來的多重壓力[1]。廣西是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的高發地區,南寧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為幫助患者緩解心理方面的困擾,促進疾病康復。方法 于2019年-2020年,將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
摘要:目的 乙肝患者是社會中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他們面臨著就業、生活、學習等帶來的多重壓力[1]。廣西是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的高發地區,南寧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為幫助患者緩解心理方面的困擾,促進疾病康復。方法 于2019年-2020年,將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三所三級甲等醫院中的乙肝患者及其家屬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展開問卷調查,通過SPSS20.0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 發放問卷132份,回收有效問卷130份,其中乙肝患者79例,患者家屬51例。結論 影響乙肝患者生活質量的心理因素包括睡眠質量、情緒狀況和人際交往三方面,進而從此三方面向家屬提出有效的可改善其生活質量的建議。
關鍵詞:乙肝患者、家屬照護、生活質量、心理因素
引言
慢性乙型肝炎(CHB)傳播途徑較多,基于目前的醫療水平,大多數乙肝患者都無法完全治愈,只能用藥物控制[2]。所以,除藥物控制外,對患者的心理照護是輔助治療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項目通過問卷法展開調研,收集數據并從心理角度分析探討患者在睡眠質量、情緒狀況以及人際交往三方面所受的影響,并分別對患者家屬提出可促進患者心理健康的護理措施,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增強患者及其家屬戰勝疾病的信心。
1.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項目將2019年8月-2020年1月間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三所三級甲等醫院中的乙肝患者及其家屬作為研究對象,三所醫院分別位于良慶區、青秀區以及興寧區。
乙肝患者納入標準:①年齡≥16歲;②慢性乙肝患者;③有近親屬照護;④因年老而無法獨立填寫問卷者。排除標準:①慢性乙肝攜帶者;②生活已無法自理的高齡老人;③對研究有排斥,不愿透露隱私者。乙肝患者家屬納入標準:①與患者為近親屬;②年齡≥16歲,具備照護患者生活起居的能力。排除因素:①不參與就醫用藥、飲食、生活起居等照護的;②對研究有排斥,不愿透露隱私者。本研究共收集130例數據,有79位乙肝患者與51位患者家屬自愿參加。
1.2研究方法
1.2.1調查方法及過程
調查的方式包括問卷法、文獻查閱法和訪談法三種,制作相關問卷,并采用了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展開調研,線上在南寧社區的貼吧等發放電子問卷進行數據回收,線下通過將問卷留置于醫院經護士給住院患者發放填寫,并對住院及前來就診的乙肝患者或其陪同家屬進行現場訪談。
1.2.2統計分析方法
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做分析,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調查結果
2.1回收的基本情況
共發放問卷132份,回收有效問卷130份,回收率為98.48%,其中調查的乙肝患者有79例,患者家屬有51例,所有受訪者的基本情況如下表:
2.2問題設計
問卷分為乙肝患者自填及乙肝患者照護家屬所填的兩份,問卷中除調查受訪者的性別、年齡、職業及受教育情況等基本信息外,更多地涉及了探究患者心理受睡眠質量、情緒狀況、人際交往等因素的影響,較為詳細地從心理層面了解受訪者情況。
3.調查結果與分析
3.1患者睡眠質量對心理的影響及心理照護措施
3.1.1影響患者睡眠質量的心理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乙肝患者的睡眠質量普遍存在問題,主要體現在入睡困難、易醒、多夢、睡眠時間少四個方面,給患者睡眠質量帶來的影響占比都在60-80%之間。且乙肝患者病情容易反復,預后也較差,在社交及家庭環境中的小心防范也容易造成患者自卑的心理及負罪感,疾病和外界共同作用會導致生理節律紊亂,疾病惡化與睡眠問題相互影響,惡性循環。因而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減輕其心理負擔,可促進患者疾病康復。
3.1.2提高患者睡眠質量的家屬照護
對患者進行良好的心理引導,讓其通過自主地敘述糟糕的經歷或受到的打擊等,來適當地宣泄積壓的負面情緒,釋放精神壓力,從而在心理層面消除影響患者睡眠的重要因素。另外,在生活習慣上,形成固定的睡眠時間,營造偏低溫和暗度適宜的舒適睡眠環境,促進睡眠質量的提升。
3.2患者情緒狀況對心理的影響及相應的照護措施
3.2.1分析影響患者情緒的因素
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患者對家屬的照護評分以70作為分界線,對家屬的照護評分≤70的患者情緒變壞更明顯,而評分>70的患者,情緒較能保持穩定,評分與情緒分為兩個階段,≤70呈正相關,即患者情緒會易怒易激動和喜怒無常,>70的呈負相關,即患者情緒較平靜和不受影響。由此可見,家屬的照護能影響患者的情緒,進而對患者的心理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
大量研究表明,當一個人經常出現負性情緒或心理,如焦慮、抑郁、消極悲觀時,人體內的交感神經會處于亢奮狀態,不利于肝病的康復,而積極的情緒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促進預后[3]。負性情緒和心理過多時,也容易波及家庭和社交,家庭關系和社交又反過來影響患者的情緒和心理,因此在緩和平復患者的負面情緒這一環節,有針對性的家屬照護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從回收數據上看,家屬對患者的照護大部分停留在僅聽從醫護人員的安排上,在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方面做得不夠,主動學習照護方式和改進照護方法的意識不夠強,學習條件也不夠充足。
3.2.2改善患者情緒狀況的照護措施
性格內向、自卑以及對刺激忍耐力弱的患者較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社會、家庭、朋友的支持也十分重要[4]。在家庭中,家屬對乙型肝炎預防及疾病知識的了解程度對照護乙肝患者極為重要,定期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科普和教育對緩解情緒焦慮是有益的。積極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增強患者的自我認同感,也有助于削減患者的負面情緒。
3.3患者人際交往對心理的影響及相應的護治措施
3.3.1影響患者人際交往的因素
調查中發現患者人際交往的意愿更大程度的受患者家屬對于疾病的認知程度及對患者患病后的態度影響,因此我們對家屬的受教育程度和他們對患者的患病態度進行分析研究。
經分析的數據顯示,家屬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擔心憂慮的程度越低,在大學及以上的家屬,他們的擔心憂慮程度與其受教育水平是呈反比的,雙側檢驗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r=-0.283,P=0.001),這說明他們對患者患病的態度更為樂觀積極,而受教育水平為初中的家屬,其擔心憂慮程度與其受教育水平呈正比,雙側檢驗在0.05水平上顯著相關(r=0.186,P=0.034),他們對乙肝疾病及患者的患病情況表現得更為憂慮和慌張。
3.3.2加強患者人際交往的家屬照護
調查數據顯示,患者家屬受教育水平中小學學歷占比12%,初中占比為20%,高中占比32%,大學占比36%,其文化水平分層明顯。因此家屬需做到以下幾點(1)定期對乙肝患者進行心理評估:幫助乙肝患者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合理用藥、定期體檢、休息與飲食指導,及時發現患者心理負擔并協助其消解,對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方案,促進患者的積極治療,跨越心理障礙,抗擊疾病;(2)幫助乙肝患者走出封閉區,親近社會:鼓勵患者走出家門,保持與身邊親友的良好溝通,在做好防護的基礎上,保持正常的人際交往,及時通過傾訴或轉移注意力來釋放壓力、緩解情緒,對病情關心但不過分緊張焦慮,積極配合治療,以促進疾病的康復。
4.結論
本研究項目通過對廣西南寧乙肝患者進行抽樣調查獲得了第一手資料,從患者心理方面和家屬照護方面了解影響其疾病恢復的原因,提出重點增強家屬對患者的心理照護意識、提升家屬的心理照護能力的建議,從而促進患者心理健康,提高患者治療效果。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了除心理因素之外,對乙肝患者生活質量產生影響的一些其他因素:如社會對乙肝疾病的歧視現象仍有存在,對于工作崗位的提供、交友的選擇,乙肝患者和家屬的相處融洽程度等均會影響乙肝患者康復進程。本研究項目有待在今后進行進一步探索。——論文作者:陳之冰 1 藍紅霞* 陳軍 2 蒙雙 1 李思思 1 董禮 1 劉恒 1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屬中央級學術性刊物。內容涉及臨床心理學的各分支學科:心理和教育評估的理論及應用研究、心理治療與咨詢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心理測量和治療技術研究、不同人群心理特點和心理健康研究以及本學科國內外研究進展與動態的報告等。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