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1-24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呼吸系統疾病與空氣污染、吸煙以及人口老齡化等因素有關。呼吸系統包括鼻腔、咽、喉、氣管以及支氣管和肺。呼吸系統疾病主要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
呼吸系統疾病與空氣污染、吸煙以及人口老齡化等因素有關。呼吸系統包括鼻腔、咽、喉、氣管以及支氣管和肺。呼吸系統疾病主要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肺炎、胸腔積液等多種疾病。若不及時治療極易引發呼吸道及肺組織的損傷,并出現嚴重并發癥 ,甚至危害生命。
中醫在治療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病等方面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其所強調的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等都有自身特色。中醫對調控機體、增強抵抗力方面擁有千百年的歷史,具有獨特見解和防治經驗[1]。西醫強于病毒的鑒定、相關藥物和疫苗的研制等。中醫和西醫是在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兩種醫學體系,在應對疾病方面各有所長,應堅持優勢互補。中西醫結合療法能夠促進炎癥吸收、降低重癥患者病死率、改善免疫功能、減少激素用量、減輕臨床常見副作用等,事實上,中西醫結合一直在促進醫學發展,提高各種疾病的治療效果。
一、中醫治療呼吸系統疾病
中醫治療呼吸系統疾病包括各種咳嗽、感冒、病毒性感染以及支氣管哮喘的治療、支氣管擴張癥等具有顯著優勢。
中醫治療整體性表現在對病人及針對病因,結合整體全面的綜合治療。源于中醫的整體觀念,即人的生理是完整的、統一的、多系統多層次綜合而成的有機體,人的病理改變是致病因素與抗病力、局部與整體、內臟與體表、臟腑之間、氣血津液之間等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總和[2]。因此,中醫治療既著眼于引起疾病的特定病因,更注重調整恢復人體正氣,以及疾病發展過程特定階段出現的病理改變,還考慮改善患者的癥狀與體征。
二、西醫治療呼吸系統疾病
西醫治療呼吸疾病分為感染性疾病、變態反應性疾病、腫瘤性疾病、血栓性疾病等。
相關知識推薦:呼吸內科有哪些期刊收肺炎論文
針對感染性疾病,西醫給予針對性或者經驗性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針對腫瘤性疾病,根據病程的階段給予手術、放療、化療、基因靶向治療、生物免疫治療。針對變態反應性疾病,主要給予吸入糖皮質激素進行抗炎、抗過敏,配合β受體激動劑、白三烯受體拮抗劑進行抗炎、止咳[3]。針對肺血栓性疾病給予抗凝、溶栓,促進血栓早日消散,避免發生呼吸、心肺功能衰竭等其他并發癥,嚴重者可以導致死亡。所以呼吸道疾病必須分清性質,分別給予針對性治療。
三、中西醫結合治療呼吸系統疾病
中西醫結合治療疾病,盡管在其發展道路上,受到不少爭議,但多年來很多醫生一直在探索。中西結合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是按西醫制定的診斷標準及其主要病例基礎,不過,在治療上所走的道路略有不同,會以中醫陰陽五行理論為準則,根據患者的癥狀,進行辨證論治。
呼吸道感染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在西醫抗感染治療的基礎上,加以中醫黃芪防風散 ,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數量及血鋅水平,能夠達到患者食欲增加、發病次數減少 、睡眠質量提高等效果,治療后身體容易康復、病程較短,未有明顯副作用。證明黃芪防風散配合西醫抗感染平喘治療方案對反復呼吸道感染疾病具有很好的療效,能夠增強患者的身體抵抗力,減少發病率。
四、中醫藥治療呼吸系統疾病
中醫藥治療以益氣為主,是建立在中醫病理生理基礎上的一種治療方法,相應的減少了西藥的毒副作用。通過中醫的辨證施治,從整體上采取標本兼治,不僅有效緩解患者慢性咳嗽、咯痰以及呼吸困難等癥狀,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力,改善了患者的營養狀況,增強了患者的抗病能力,減少了病情的復發,從而延緩并阻止了病情的發展,促進了患者機體的恢復,從根本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藥理研究表明白術對于免疫力的調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山藥則有助于止咳 、脫敏 、祛濕 、消化,增強身體免疫力,黃芪具有廣泛的免疫調節功能 ,能夠降低氣道的高反應性,起到改善肺功能的效果,可促進機體新陳代謝有效提高患者的身體免疫力[4]。
五、總結
中醫對先進的診療方法是持兼容并包的態度。辨證分型是中醫的重要理論,對生命、對人體的認識水平更高,認為人的身體、健康是自然的統一是受氣候、環境的影響,這反映出了中醫的整體觀點。中醫有完善的四季保健理論,也有詳細的食療、作息理論,做到了這些,便可以達到防病于未然的效果。而且中醫藥無副作用、無耐藥性,實用性更強。很多西醫也在反思重治療、輕預防的傾向,但是西醫的預防觀念主要是體檢,而保健方面則比較缺失。
西醫主要的優勢是先進的現代檢查、診斷設備和方法,以及完備的手術治療體系,這些優勢保證西醫在很多有自己傳統醫療方法的國家能落地生根,甚至占據主導地位。
中西醫結合,主要就是西醫的診斷、手術再加上中醫的各種特色療法和中藥的獨特功效,中西醫在大多數疾病上都能結合得很好,可以做到取長補短、相互促進,目前中西醫結合在中醫院已經運用得十分普遍,并且取得了十分好的效果[5]。——論文作者:蘇惠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