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觀察分析對營養不良兒童使用健康教育保健策略的效果

發布時間:2021-01-15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目的 針對營養不良兒童使用健康教育保健策略后的效果進行觀察分析。方法 病例數選取我院收治的營養不良兒童78例,納入時間為2018年10月至2020 年10月;給予統一編號后隨機分為常規組和實驗組,分別使用常規護理(n=39)和健康教育保健策略(n=39),以對

  【摘要】目的 針對營養不良兒童使用健康教育保健策略后的效果進行觀察分析。方法 病例數選取我院收治的營養不良兒童78例,納入時間為2018年10月至2020 年10月;給予統一編號后隨機分為常規組和實驗組,分別使用常規護理(n=39)和健康教育保健策略(n=39),以對比的方式探析兩種干預方式對營養不良兒童的影響效果。 結果 實驗組營養合格率為97.44%(38/39),常規組營養合格率為84.62%(33/39);且實驗組干預后的BMI和健康行為評分均相比常規組較高,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健康教育保健策略的應用對于營養不良兒童的營養合格率、BMI和健康行為均具有顯著的改善作用,應用效果顯著。

觀察分析對營養不良兒童使用健康教育保健策略的效果

  【關鍵詞】營養不良;兒童;健康教育;保健;策略

  營養不良主要發病于3歲以下的嬰幼兒,屬于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營養科疾病;該疾病主要是指患兒因攝取食物不能滿足機體需要,或機體消耗增加,食物消化、吸收、利用障礙,以致不能維持正常代謝,消耗自身組織,出現體重不增或減低及生長發育停滯的現象,臨床中需要給予一定的措施進行有效干預,以保證兒童的正常發育和茁壯成長。部分醫學研究專家表示[1],健康教育保健策略的應用對于營養不良兒童的臨床效果顯著;因此,本次研究中將針對這一結論進行分析,觀察健康教育保健策略對營養不良兒童的影響效果。

  1 資料和方法

  一般資料

  研究資料為我院收治的營養不良兒童78例,納入時間為2018年10月至2020 年10月;患兒均符合本次研究內容以及“營養不良”診斷標準,且排除家長依從性較差者。常規組39例接受常規護理,男童20例,女童19例;平均年齡0.5-4(1.38±0.29)歲;實驗組39例接受健康教育保健策略,男童22例,女童17例;平均年齡0.5-4(1.51±0.25)歲;兩組研究對象的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等,比較差異小,無統計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規組護理干預

  常規組,患兒入院接受相關指標的檢查后,由醫護人員給予常規的用藥指導,并將用藥質量方法準確告知家長后組織其共同學習有關于兒童科學飲食的搭配以及營養套餐調制的方法,指導家長進行兒童營養狀況的監測。

  1.2.2健康教育保健策略

  實驗組,患兒入院在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由本院具有豐富經驗的護理人員給予健康教育保健策略,即(1)健康教育:針對兒童的實際情況為家長進行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將營養不良的疾病知識,以及預防措施和注意問題進行逐一講解,不斷提提高家長營養不良疾病認知程度;告知家長日常飲食的合理搭配對營養不良疾病治療、改善的重要性,飲食中確保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熱量攝入,同時還需要指導患兒進行簡單的戶外運動、身體鍛煉,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以及充足的睡眠時間;可以采用宣傳單頁、視頻循環播放的方法提高患兒家屬的重視度,從而整體提高家長的配合度和依從性。(2)保健策略:首先,需要關注口腔護理。護理人員要針對患兒的臨床癥狀對家屬的飲食計劃進行監督和指導,針對日常營養攝入不足的患兒,為其進行輔食的添加,并保證兒童皮膚的清潔與干燥和環境的適宜,及時注意患兒的口腔狀況,可適當給藥抑制炎性反應的發生;其次,需要關注皮膚護理。營養不良患兒的皮下脂肪相對較薄,很容易出現水腫現象,需要輕柔的進行擦洗和皮膚按摩,囑咐患兒多翻身,以減少受擠壓部位出現壓瘡、感染等相關并發癥狀。最后,需要關注飲食結構。護理人員需要每日針對患兒的飲食攝入情況進行監督,保證家長遵循合理的膳食計劃,確保患兒的營養吸收均衡。

  相關知識推薦:怎么發外文的醫學論文

  1.3指標觀察

  營養狀況:采用我院自有營養調查問卷進行評估,良好(85-100分)、合格(65-84分)和不合格(0-64分),合格率=(良好+合格)/總例數*100%。

  保健效果:針對兩組患兒干預后的BMI和健康行為進行觀察記錄,其中健康行為評分較高的一組患兒表示其保健效果顯著[2]。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對比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卡方檢驗;計數資料以“(x±s)”表示,T值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3]。

  2 結果

  2.1比較常規組和實驗組的營養狀況合格率

  如下表1所示,實驗組營養合格率為97.44%(38/39),常規組營養合格率為84.62%(33/39);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2比較常規組和實驗組的保健效果

  如下表2所示,實驗組干預后患兒的BMI和健康行為改善效果均相比常規組較好,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參考文獻資料發現[4],我國營養不良兒童的發生率一直在逐漸的呈上升趨勢發展,該現象不僅會影響患兒的正常BMI和身體發育,同時還會致使其出現智力發展受到阻礙,需要給予極大地關注和重視。本次研究中通過給予營養不良兒童采用健康教育保健策略后效果顯著,由具有豐富經驗的護理人員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為家長進行針對性的健康宣教,之后通過口腔護理、皮膚護理、飲食結構等保健策略整體幫助患兒提高BMI和健康行為,同時也可以保證患兒的營養狀況合格率,效果顯著。

  由此可見,臨床中健康教育保健策略的應用對于營養不良兒童的營養合格率、BMI和健康行為均具有顯著的改善作用,可進行推廣、采納。——論文作者:陳思雨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