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1-15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針對心血管內科臨床用藥常見問題及合理用藥相關方面進行探討和分析。方法:選取我院在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50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的實際臨床資料進行整理分析,以此來對臨床用藥中常見的問題進行評判,繼而在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針對心血管內科臨床用藥常見問題及合理用藥相關方面進行探討和分析。方法:選取我院在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50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的實際臨床資料進行整理分析,以此來對臨床用藥中常見的問題進行評判,繼而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合理用藥建議。結果:所選取的這500例心血管內科當中的患者,出現臨床用藥不合理情況的患者為34例,占總人數的6.80%,依次為藥物劑量用法不合理>診斷及用藥不合理>忽視禁忌證>配伍不合理>抗菌藥使用不合理。結論 在心血管內科治療中,臨床用藥不合理現象頻繁出現,應逐步增強重視度,通過用藥監管的方式,降低或預防用藥不合理問題。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臨床用藥;常見問題;合理用藥
引言
我院心血管內科主要是治療高血壓、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與心臟、血管循環系統有關疾病。這些疾病通常需要采用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方式。在使用藥物治療時,由于我國藥物使用管理較為松散,常出現臨床不合理用藥現象,對患者治療造成不良后果,例如不合理用藥后患者治療效果不能充分保證,可能延誤患者最佳治療時機,最終導致治療失敗,甚至出現患者死亡。藥品在使用過程中均會有一定不良反應,從而引起其他并發癥,使患者病情加重,影響治療效果。本文就心血管內科患者在臨床用藥方面存在的常見性問題及合理用藥策略進行探究,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所研究的對象是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心血管病人,其中有256名男性患者,244名女性患者,年紀在33歲~92歲之間,平均數為(51.47±9.09)歲;最短病程為6個月,最長病程為21年,平均數為(6.47±4.84)年。均滿足世界衛生組織針對心血管內科病診斷標準。
1.2方法
對照組未給予用藥干預措施;干預組采取用藥措施展開臨床干預,具體如下。
1)合理給予藥師干預 心血管內科患者在用藥治療前需要就患者具體情況展開對應分析,就患者尿液檢查結果以及血液檢查結果加以了解,針對患者自身感覺進行認真詢問,就其家屬積極做好咨詢工作,針對具體情況展開綜合分析,最終確保針對性用藥方案,合理完成制定。
2)合理展開用藥指導干預 在準備對心血管內科患者展開藥物治療前,需要就患者的用藥情況進行合理指導,此外,心血管內科疾病患者年齡較大,往往表現出較差記憶力以及受教育水平不足的情況,對此就藥物用量用法等,要求醫護人員通過卡片形式以及紙條形式進行認真書寫,保證患者對于用藥知識可以充分了解。
3)積極展開疾病知識講解 心血管內科疾病患者多呈現出較低疾病知識認知度,對于心血管疾病誘因以及具體預防方法無法進行充分了解,并且無法充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導致心血管疾病出現概率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增加。對此要求醫護人員增強同患者的交流力度,讓其了解心血管疾病發病機制以及致病因素,以使得疾病針對性預防措施顯著提升。
4)積極做好醫師干預 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療期間,臨床醫師對患者病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實際工作期間,優于部分心血管內科醫師經驗不足以及工作年資較短,從而在藥物開具期間表現出不足現象。對此要求醫師在進行藥方開具時,就患者的臨床病癥、身體情況、用藥禁忌以及疾病史等進行詳細了解,要求醫師在具有憂患意識條件下,對于藥物能夠做到針對性開具,年輕醫生需要年資較高醫生對其進行培訓,以對其經驗快速積累做出保證,從而確保對患者給予充分幫助。
5)強化用藥指標工作:由于心血管內科患者年齡均較大,經常發生服藥時間、劑量錯誤等現象。相關醫務人員要明確用藥安全對治療的影響,加強用藥指導工作,使藥物實現合理化應用,提高用藥安全。另外,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用藥宣教,讓患者及家屬了解藥物服用錯誤帶來的危害,要嚴格依照醫囑服用藥物,使藥物治療效果提高。
6)藥劑科與主治醫生加強溝通:醫生開具的藥方要經過藥劑科檢查,如發現問題要及時提醒更正,加強用藥針對性,以便充分發揮藥物作用,從而達到藥物合理化目標。
2結果
在500名心血管患者中,存在臨床用藥不合理現象的患者為34例,總發生率為6.80%,依次為藥物劑量用法不合理>診斷及用藥不合理>忽視禁忌證>配伍不合理>抗菌藥使用不合理。
3結論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頭號死因,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數多于其它任何病因。指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合理用藥可減少亂用藥引起的毒副反應,減少其他系統疾病的發生,延緩疾病發展,提高生存質量。老年人的各種器官和儲備能力,特別是肝腎功能有著不同程度的減低,藥物在體內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能力都會減少,用藥劑量和服用方法稍有不慎就會引起毒副反應,因此,醫生在指導用藥時格外注意,根據患者個體差異(身體狀況、體重)設計用藥,在后期患者就診及回訪問診時,需注意觀察藥物反應,一旦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及時停藥,可用作用相同毒副作用小的藥物替代。心血管疾病需堅持按計量、方法、規律服藥,因一些老年人容易忘記服藥,需要特別提醒,必要時為患者提供專用藥盒?衫没颊咝畔⑷禾峁┖侠碛盟帲笇Ц蛹皶r準確,并利于收集患者用藥信息,為以后臨床用藥提供信息,如高血壓患者服用降壓藥時,患有感冒需服用含有麻黃堿成分的感冒藥物,會降低降壓藥的作用,血壓會升高。綜上所述,對于心血管內科的用藥問題,臨床仍存在不少問題,使得用藥質量出現下降,需要根據臨床用藥問題,提出對策,切實保證用藥安全,提升治療效果。——論文作者:程彩云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醫藥指南》刊登醫學臨床領域的理論與實踐新進展、新成果,是廣大醫藥衛生工作者發表學術文章進行學術交流的園地。本刊以醫藥、醫療衛生政策指導,以醫藥、衛生產業為資源,全方位報道當今最新、最科學的醫藥衛生服務。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