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1-07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 為研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護理的有關問題,本文在歸納各學者的研究成果的同時,將其與筆者的臨床經驗結合,對疾病的護理進展進行了總結。首先分析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誘因,強調了護理干預的重要性。重點從內鏡治療、保守治療、護理模
【摘要】 為研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護理的有關問題,本文在歸納各學者的研究成果的同時,將其與筆者的臨床經驗結合,對疾病的護理進展進行了總結。首先分析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誘因,強調了護理干預的重要性。重點從內鏡治療、保守治療、護理模式、基礎護理等方面,具體闡述了疾病的護理方法,證實了各項護理措施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內鏡; 保守治療; 護理模式; 基礎護理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為肝硬化的常見并發癥,具有起病急、病情進展迅速、病死率高的特征。經保守治療或外科手術治療,療效均較為顯著。但治療期間如未加強護理干預,患者的預后往往較差。為進一步提高治療安全性,使患者的預后得以改善。本文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護理進展,進行了總結與歸納,現綜述如下。
1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誘因
鄭桂貞[1]指出,肝硬化患者發生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原因,與飲食不當、過度疲勞、精神刺激有關。蔡紅秀[2]指出,肝硬化患者食用堅果等堅硬的食物后,消化系統極容易受到損傷,誘發出血。當患者體力消耗過大,疲勞過度時,肝臟的供血量會有所減少。此時,肝臟負荷顯著提升,凝血功能明顯下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便會發生。精神刺激是導致交感神經興奮的主要原因,同樣容易誘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案例介紹
患者姓名:郭*治,性別:男,年齡:46歲,住院號:00219667;颊哂1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惡心、嘔血,為暗紅色血液,共嘔血2 次,量約 300 ml,伴頭暈、全身乏力活動后感胸悶氣短,伴言語欠清,煩躁不安。入院時再次嘔血約500ml,原有癥狀較前加重。以“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肝炎后肝硬化乙型慢性(失代償期)”診斷收住。入院時: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扶入病房,T:36.9℃,P:90 次/分,R:20 次/分,BP:87/59 mmHg,體重63kg。主訴:嘔血、黑便1天。在我院經10天補液輸血、吸氧、保肝、抑酸、保護胃黏膜及各種止血藥物和氣囊壓迫止血等對癥治療和精心護理,好轉出院。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相關期刊推薦:《當代醫藥論叢》雜志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在深入醫學領域的研究與探討,匯集醫學科研、醫護、管理人員以及各級醫科院校廣大師生的研究成果和醫學實踐的寶貴經驗,集學術性、前沿性、實踐性為一體,致力打造醫、藥、護、管、衛及科研人員交流展示成果的平臺。內容適合各級醫療衛生、醫藥科研、醫學教育機構的科研人員、醫護管理人員以及廣大師生閱讀。
1基礎護理: 體位與保持呼吸道通暢。患者入院時血壓87/57,立即取中凹休克體位,以保證腦部供血。嘔血時,指導患者臉側向一邊,使嘔吐物易于嘔出,防止窒息或誤吸;床旁備好負壓吸引、氣管切開包等,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
2輸液的護理:立即建立兩組靜脈通道,按醫囑迅速、準確的實施補液、輸血、止血等搶救治療措施,同時觀察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開始輸液時滴速要快,待補足血容量后應密切觀察患者病情控制滴速,以免輸液過快、過多而發生急性肺水腫。
3飲食護理:合理飲食是避免上消化道出血誘因的重要環節。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出血停止后1~2天指導患者漸進高熱量、高維生素流食,限制鈉和蛋白質攝入,避免粗糙、堅硬、刺激性食物,且應少量多餐、細嚼慢咽,防止損傷曲張靜脈而再次出血。
4心理護理:一般大出血患者都有緊張、悲觀或恐懼、沮喪等心理,從而促使體內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壓增高,可誘發加重出血。我們指導患者保持安靜穩定情緒,積極配合治療,有利于止血。護士應勤巡視病房、護理操作要迅速準、穩而不忙亂,以減輕患者的緊張情緒,使其有安全感。嘔血或黑便后及時清理干凈,以免引起患者的不良刺激。在各項檢查、治療措施前做好解釋工作,征求并及時解答患者和家屬的疑問,以減少他們的疑惑。
5病情監測:
(1)監測指標:
、俪掷m心電監測并記錄生命體征;
、谟^察患者精神和意識狀態;
③觀察患者皮膚與甲床的色澤、肢體溫暖、周圍靜脈尤其是頸靜脈充盈情況;
④準確記錄出入量:測每小時的尿量使其保持>30ml/h;
、荻ㄆ趶筒檠R、血尿素氮、電解質、大便潛血以了解貧血程度、出血是否停止及保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
(2)周圍循環狀況的觀察:周圍循環衰竭的臨床表現對評估出血量有重要價值。如患者出現頭暈,心悸,惡心、出汗、口渴等癥狀表示血容量明顯不足;如患者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四肢濕冷提示微循環血液灌注不足,而皮膚逐漸轉暖、出汗停止則提示血液灌注好轉。
(3)出血量的評估:
詳細詢問、觀察嘔血或(和)大便次數、量、性狀及發生時間,以便判斷出血量及速度。
、俅蟊銤撗栃裕阂惶斐鲅>5ml;
、诤诒悖撼鲅>50ml/d;
③嘔血:胃內積血量>250ml;
、芤鹑戆Y狀:出血量>400ml;
⑤頭暈、心悸、乏力:出血量>400~500ml;⑥急性周圍循環衰竭、休克:短時間出血量>1000ml;
、哐獕合陆担撼鲅>500~800ml;
、嘌t蛋白每下降1g:出血量約300~400ml。
(4)繼續或再次出血的判斷:①反復嘔血;嘔血轉為鮮紅色;②大便次數增多且糞便稀薄呈暗紅色;③經充分補液、輸血后周圍循環衰竭無明顯改善;④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濃度、血細胞比容持續下降;⑤尿量正常的情況下,血尿素氮升高;⑥門脈高壓的病人,脾臟暫時縮小。
6安全護理:輕癥患者可床旁活動,到衛生間大小便。但有活動性出血的患者,常因再排便時或便后起立時暈厥時易發生意外,要求在床上排便,故護士應多巡視,協助生活護理。
7健康宣教:
(1)指導患者生活起居要有規律,勞逸結合,保持樂觀情緒,保證身心休息,避免長期精神緊張和壓力。
(2)用藥指導 告知患者用藥方法、藥物作用及其不良反應。
(3)提高自我防護能力 幫助病人及家屬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病因和誘因,以及學會防治疾病的基本知識,以降低再度出血的危險。教會患者及家屬早期識別出血征象及應急措施。
8生活護理:(1)提供安靜舒適的環境,做好保暖措施;
(2)留陪人,協助病人日;旧钚枨;
(3)臥床休息至出血停止,囑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4)嘔血時,囑患者漱口,并做好口腔護理。同時協助病人做好肛門皮膚護理,保持清潔,干燥;
(5)預防低血糖發生:禁食病人,每6-8小時監測血糖一次。
9三腔二囊管的應用與護理:(1)適應癥:門靜脈高壓所致的食管下端、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2)禁忌癥: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嚴重冠心病,高血壓, 心功能不全者慎用。(3)相關操作:操作前先檢查三腔二囊管的性能,合格后做好標記。將三腔管前端涂液體石蠟。然后由病人鼻孔送入,達咽部時(14~16cm)囑病人吞咽,當三腔管插入50~65cm時,如能由胃管腔抽出胃內容物,表示管端已至胃腔。先向胃氣囊注入氣 250~300ml(囊內壓力維持在40~50mmHg),末端隨即夾住。然后將三腔管向外牽拉,感覺有中等度彈性阻力時,表示胃氣囊已壓于胃底部,固定。觀察負壓吸引袋吸出胃內容物,并記錄性質、顏色及量以觀察有否繼續出血;定時經胃管沖洗胃腔,以清除積血,以減少肝性腦病的誘發因素;并可自胃管進行鼻飼和藥液治療。每8h-12h食管囊、胃氣囊應放氣并放松牽引30分鐘后再使氣囊充氣加壓,同時將三腔管再稍深入,使胃囊與胃底粘膜分離,以防止長時間壓迫致使胃底粘膜及肝細胞壞死。注意患者呼吸是否暢通,有憋氣現象速通知醫生。出血停止24h后,將食管和胃的氣囊放氣,但要留置觀察 24h。如未再出血,可囑病人口服液體石蠟20~30 ml,然后抽盡雙囊氣體,緩緩將三腔管拔出。
綜上所述,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病情較為兇險。臨床應根據患者的治療方法,分別制定不同的護理干預措施。在此基礎上,將急救護理程序、延續性護理以及循證護理等多種護理模式,共同應用到護理過程中,并加強對患者的基礎護理。以提高治療有效率,使患者的死亡率得以降低。——論文作者:葉中慧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