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8-31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精神分裂癥患者住院期間的護理主要有精神科傳統常規護理及優質護理兩種模式,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及觀念的更新以及實際工作中的需求,優質護理服務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內外許多精神衛生服務機構及人員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與探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摘要:精神分裂癥患者住院期間的護理主要有精神科傳統常規護理及優質護理兩種模式,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及觀念的更新以及實際工作中的需求,優質護理服務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內外許多精神衛生服務機構及人員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與探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臨床研究發現優質護理服務能夠顯著提升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提高生活質量以及治療滿意度,有利于患者病情改善及康復,現對精神分裂癥的優質護理研究現狀、進展進行綜述,為臨床工作提供借鑒與指導。
前言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大腦功能和精神活動異常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智力、思維、情感表達低下及伴隨幻聽、幻視及妄想等為其病癥, 嚴重者伴有攻擊性行為, 極大威脅患者家屬及醫護人員身心健康安全[1,2]。精神分裂癥屬于重性精神疾病,目前該類病發病因素多種多樣,因此病因不明確,一般青壯年人群發病率比較高[3]。本文即分析了精神分裂癥的優質護理研究進展。
1、精神分裂癥是臨床常見疾病,其病程遷延,呈反復發作、加重或惡化。部分患者病程晚期表現為衰退和精神殘疾,嚴重者喪失社會生活能力。也有部分患者通過治療可臨床痊愈。當前,臨床治療精神分裂癥還缺乏缺切有效手段,長期住院治療仍是首選方案,患者單純依靠藥物治療,臨床效果并不滿意。由于認知改變,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大打折扣,結果是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也往往較差。因此探索采用綜合治療手段,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改變單一傳統護理模式,加強優質護理干預,依據患者病情采用個性化的優質護理服務,能顯著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提高生活質量以及治療滿意度,明顯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康復機率。
2、相較于傳統護理的健康教育、生命監測、用藥指導、行為干預,包括給予患者保護性約束干預、飲食與服藥干預以及日常生活管理等。優質護理服務,可以細分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1)成立優質護理及監管護理團隊小組。在科室挑選 4-6 名護理精英組成優質護理及監管護理小組,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或高職護師擔任,分配和明確各崗位的主要職責,每天各時間段做好護理人員的分配與督查,小組內部保持無障礙溝通,及時交換信息,換班時做好工作無縫交接。每位護理人員分配 3-5名患者,針對不同患者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在護士長或是小組長的引導下將護理方案落實到患者身上,并對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監督及反饋。
2)心理護理及行為干預。精神分裂癥患者多存在抑郁、暴力、自殺等傾向,護理人員要隨時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了解患者的精神癥狀發展情況。護理人員需要時刻關注患者的情緒情感需求,在患者需要關心和鼓勵時,耐心傾聽和真誠鼓勵,保證溝通時和藹的態度、尊重的語言、積極的回應以及靈活的調整;在患者出現負面情緒時及時進行心理疏導,給予患者積極的心理暗示,輔助患者調整情緒及心態,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適當為患者普及疾病知識,提高對疾病的認識與了解,分享治愈患者的成功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護理人員在護理時, 應給予患者更多的鼓勵和安慰,多與患者交流,通過語言與行動讓患者建立積極的治療信心,提高治療配合度。密切觀察患者情緒變化,嚴密監測其活動, 若發現患者情緒異常,出現暴力、抑郁、自殺等傾向,要冷靜處理,并及時匯報給主管醫生并采取有效治療措施;日常交流保持足夠的耐心傾聽患者心理想法,并及時給予患者幫助和疏導。在藥物治療過程中, 護理人員需要態度親和,耐心交流,若患者在極度興奮、驚恐或者其他狀態下,要及時給予患者保護性約束,防止自傷或傷人。
3)環境準備及護理。為患者準備舒適安靜、整潔溫馨的康復環境, 調整室內相對溫度和濕度,保證病房空氣的流通以及光線充足,清除房間中的危險物品,擺放患者喜歡的物件或者色彩豐富的掛圖營造良好的護患關系和病房氛圍,鼓勵患者之間相互溝通與交流 [4]。強 化安全管理服務,消除所存在的安全隱患,為患者積極營造舒適、溫馨、安靜的住院環境,讓患者感受到溫暖與關懷,此外多鼓勵患者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如下棋、讀書、聽音樂,打乒乓球等,通過各項文化活動轉移患者注意力,降低危險性行為。定期對病房進行打掃、消毒,定時打開窗戶,保持病房空氣流通,光線充足,將病房溫度調整到適宜狀態,為患者營造一個干凈、舒適、整潔的病房環境。
4)飲食生活護理:為患者制定營養均衡的食譜,保證患者每天規律飲食以及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保證規律的飲食和作息。
5)幫助患者舒緩情緒:在治療中因患者所處環境陌生,容易出現抵觸情緒,為此護理人員要盡量滿足患者所提出的合理要求,幫助患者宣泄情緒,減輕對抗或者抵觸心理,面對不合理要 求時,護理人員要耐心解釋,態度和藹親切,告知患者原委,給予患者足夠的關心與尊重。 6)正確應對及處理危險性行為事件: 規范危險物品管理,護理人員要加強巡視,一旦發現患者藏有危險物品,需找機會及時收繳,防止患者因爆發激惹情緒而傷害他人。提高監督與保護力度, 護理中護理人員要詳細了解患者情況,對危險性行為高;颊呓o予重點監督與保護,減少隱患。發生危險性行為后,護理人員要即刻疏散其他人員,防止其他患者受傷或者模仿危險行為。
3 討 論
目前,精神科的傳統常規護理手段,雖 然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仍舊無法完全滿足患者 的需求,因此,臨床需要更加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法[5]。優質護理干預是近年臨床常用的護理模 式,也是一種現代護理模式,其以患者為護理核心, 以促進患者恢復為主要工作目標,為患者提供了優 質化的護理服務。 針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采取優 質護理干預的主要目的如下:①強化保護與監督意 識,提高安全管理意識,保護患者免受危險性行為的 傷害,降低其發生率;②提高對危險性物品的管理與 監督,消除患者身邊的安全隱患,防止危險性行為的 發生;③積極的心理疏導,幫助患者宣泄情緒,改善 心理狀態,提高患者配合度;④為了保護患者,積極 處理危險性行為,防止其他患者模仿或者受到傷害; ⑤通過社會功能等訓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社 會功能,促使患者盡快回歸家庭與社會。——論文作者:趙瓊嵐
相關期刊推薦:《國際精神病學雜志》創刊于1974年,現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學主辦,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承辦。報道國外精神衛生領域的新技術、新進展,臨床實用的診斷,治療等經驗。介紹國外精神衛生領域的新成果、新進展、新發現及新的經驗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