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微創技術在創傷骨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發布時間:2020-06-10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本研究目的是針對創傷骨科患者,分析微創技術在治療中的具體應用和效果。方法是選擇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膝關節骨折患者72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個有患者36例。在對照組中,主要是采

  【摘要】本研究目的是針對創傷骨科患者,分析微創技術在治療中的具體應用和效果。方法是選擇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膝關節骨折患者72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個有患者36例。在對照組中,主要是采用常規治療方式,在觀察組中,主要是使用微創技術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和指標以及患者產生的并發癥。結果是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觀察組顯著優于于對照組(83.33%),并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產生率,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結論是在創傷骨科臨床治療中,微創技術的應用有著顯著的效果,在臨床中值得推廣和應用。

微創技術在創傷骨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關鍵詞】微創技術;創傷骨科;治療;觀察

  骨科創傷十分常見,同時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當前骨科創傷主要采用手術方法進行治療。但臨床實踐表明,傳統的手術治療存在患者創傷大,治療效果低的問題。但這個問題隨著骨科創傷微創治療技術的不斷成熟,正在得到有效的解決。相關研究出指出,微創手術應用于骨科患者的治療,可以有效減小手術給患者帶來的創傷,并且能夠有效提高手術精度,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治療效果。在此基礎上以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膝關節骨折患者72例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微創技術在創傷骨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膝關節骨折患者7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36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20名,女性患者16名,患者年齡集中在21~58歲之間,觀察組男性患者19名,女性患者17名,患者年齡集中在22~58歲之間,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1.2護理方法

  在對照組中,實施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手段治療,具體為首先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采用傳統的骨科創傷處理辦法,對患者的創傷進行修復和固定。研究組患者采用膝關節骨折微創技術手段治療,具體治療內容包括:在進行手術治療前,利用石膏或支架對患者的受傷部位進行固定,依照患者的病情嚴重情況,在固定后的第4~12天對患者進行膝關節骨折微創手術治療。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并將止血帶準備好,在患肢外側處作一切口,把內窺鏡放至切口內,并通過動力系統將影響內窺鏡觀察的物質進行清除。待可以清楚看到內部結構后,仔細辨別軟骨、半月板和交叉韌帶等處的損傷情況,并進行針對性處理,并將骨折部位進行復位。整個微創手術的操作過程均需要保持無菌。如果在傷口位置發現有異物存在,要及時用鑷子將其取出。格外重視引流環節,應用0.25%的復方氯霉素地塞米松紗條進行引流。手術結束后,利用無菌棉墊對患者傷口處進行包扎,傷口處應經常換藥,一般2d更換1次,直至患者的傷口完全愈合。

  1.3評價標準

  本研究采用治療有效率、治療相關指標和并發癥發生率3個評價指標對研究結果進行評價。

  治療有效率:本研究依據患者治療后疼痛情況及對患者生活的影響將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3個等級。其中顯效是指患者治療后不再感到疼痛并可以有效進行日常生活。有效是指患者治療后存在輕微疼痛,但不影響正常生活。無效是指治療后存在嚴重疼痛,不能有效進行正常生活。其中顯效和有效患者人數在總人數中占比即為治療有效率。

  治療相關指標:本研究考察的治療相關指標包含治療時間、換藥次數、傷口愈合時間和術中出血量等指標。

  并發癥發生率:對治療中出現并發癥的患者數量和并發癥類型進行統計,其中并發癥患者人數在總人數中占比即為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比較

  對照組和觀察組治療有效率對比分析結果見表1。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7.22%,顯著高于對照組(83.33%),兩組數值對比差異顯著(P<0.05)。

  2.2兩組患者治療相關指標比較

  對照組和觀察組治療相關指標對比分析結果見表2。

  表2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時間和傷口愈合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觀察組的換藥次數顯著少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各組數值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并發癥產生率比較

  對照組和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對照組共有6名患者出現不同類型的并發癥,其中切口感染患者4名,腫脹患者2名,并發癥發生率為16.67%。觀察組共有1名患者出現并發癥,其中腫脹患者1名,并發癥發生率為2.78%。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數值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社會與交通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更多的交通工具的利用在為患者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導致更多的交通事故的產生,因此創傷骨科患者的數量也在不斷的增加。在臨床中,創傷患者不僅會出現各種癥狀,還會對患者外部肌肉組織造成創傷等癥狀。在對創傷骨科患者治療時,傳統的治療方法為對患者的受傷部位進行固定,并對患者的受損傷組織進行修復工作,促使其恢復正常的組織結構。但是這種治療的范式會影響患者創傷部位組織的正常功能以及生長發育,因此應用效果較差,并且采用傳統的治療方式還會受到各種外在因素與內在因素的影響導致患者出現各種不良發應或者并發癥。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醫藥指南》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國家科學技術部正式批準的國家級學術類綜合醫學期刊。主要刊載醫學臨床領域的理論與實踐新進展、新成果,是廣大醫藥是廣大醫藥工作者發表論文的學術平臺。目前,設有論著、專題論述、臨床研究、醫藥論壇、實踐探索、學術爭鳴、醫學長廊、護理專欄等欄目,歡迎大家咨詢本站編輯前來投稿。

  微創技術治療主要是在骨骼生物學特性的指導下,對患者的受傷肢體以及部位進行固定,可以達到對患者的受損傷部位周圍軟組織保護的作用,降低患者受傷部位疤痕出現的幾率,進一步的可以對患者創口的恢復以及疼痛感的緩解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本研究中發現,針對膝關節骨折患者實施微創手術之后,其治療效果顯著提高,并且患者的相關治療指標都得到顯著的優化,說明對膝關節骨折患者應用微創手術治療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患者術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在臨床中值得推廣和使用。——論文作者:孫立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