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5-22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探討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方法:將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的140例子宮肌瘤患者,隨機分組,大劑量米非司酮組給予25mg米非司酮治療,小劑量米非司酮組治療組給予小劑量10mg米非司酮組治療。比較兩組總有效率;月經周期和月經量;
【摘要】目的:探討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方法:將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的140例子宮肌瘤患者,隨機分組,大劑量米非司酮組給予25mg米非司酮治療,小劑量米非司酮組治療組給予小劑量10mg米非司酮組治療。比較兩組總有效率;月經周期和月經量;治療前后肌瘤體積;不良反應。結果:大劑量米非司酮組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是50(71.43),小劑量米非司酮組則是92.85%,P<0.05。兩組治療后月經周期和月經量、肌瘤體積均明顯減少,且兩組減少的效果無顯著差異, P>0.05.小劑量米非司酮組不良反應7.14%少于大劑量米非司酮組21.42%(惡心嘔吐、胃腸道反應5例,有5例出現月經量少和5例閉經,停藥之后均恢復正常),P<0.05。結論:子宮肌瘤患者實施小劑量米非司酮組治療效果高于大劑量米非司酮,且不良反應少。
【關鍵詞】米非司酮;子宮肌瘤;臨床療效
在臨床上,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病程長。 對于子宮肌瘤患者,下腹痛、異常月經是最常見的并發癥類型。米非司酮是5-6cm以下子宮肌瘤(排除黏膜下肌瘤)的有效治療藥物,有利于提高臨床療效,迅速改善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癥狀。而不同劑量效果存在差異。本研究分析了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臨床療效,具體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將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的140例子宮肌瘤患者,隨機分組,小劑量米非司酮組治療組年齡24-54歲均(43.13±2.01)歲。已婚56例,未婚14例。子宮腺肌癥、腺肌瘤、肌壁間肌瘤分別有34例、24例和12例。其中,有生育要求的有64例,無生育要求6例。大劑量米非司酮組年齡22-52歲均(43.79±2.56)歲。已婚55例,未婚15例。子宮腺肌癥、腺肌瘤、肌壁間肌瘤分別有36例、24例和10例。其中,有生育要求的有65例,無生育要求5例。兩組資料無顯著差異。
1.2方法
大劑量米非司酮組給予25mg米非司酮治療,每日一次,治療40天。在月經第一天開始服藥。
小劑量米非司酮組治療組給予小劑量米非司酮組10m g,每日一次,治療40天,月經第一天開始服藥。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月經周期和月經量、肌瘤體積;不良反應。
顯效:子宮肌瘤消失,激素水平正常;有效:子宮肌瘤縮小,激素有所改善;無效:未滿足上述標準。顯效率+有效率=總有效率[1]。
1.4統計學處理
SPSS21.0軟件, t、x2分析用于數據處理;P<0.05為差異顯著。
2結果
2.1總有效率
大劑量米非司酮組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是50(71.43),小劑量米非司酮組則是92.85%,P<0.05。
2.2月經周期和月經量、肌瘤體積比較
兩組治療后月經周期和月經量、肌瘤體積均明顯減少,且兩組減少的效果無顯著差異, P>0.05.見表2
2.3不良反應比較
小劑量米非司酮組不良反應7.14%少于大劑量米非司酮組121.42%,P<0.05。見表3
3討論
子宮肌瘤的發病機制由多種因素引起。在目前情況下,子宮肌瘤的發病率逐年呈上升趨勢,嚴重影響子宮肌瘤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2]。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多發病。治療方面,米非司酮可將孕酮和受體結合的過程阻斷,可阻斷正常排卵,發揮抗孕酮作用,結合孕酮受體結構發生變化,可影響受體和P效益因子結合,避免轉錄激活,對蛋白質合成產生影響,抑制肌瘤生長,避免下丘腦-垂體-卵巢軸激素大量分泌而促使患者閉經,阻斷肌瘤快速生長[3]。
本研究中,大劑量米非司酮組給予25mg米非司酮治療,小劑量米非司酮組治療組給予小劑量10mg米非司酮組治療,結果顯示大劑量米非司酮組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是50(71.43),小劑量米非司酮組則是92.85%,P<0.05,小劑量米非司桐優于大劑量米非司酮。兩組治療后月經周期和月經量、肌瘤體積均明顯減少,且兩組減少的效果無顯著差異, P>0.05.小劑量米非司酮組不良反應7.14%少于大劑量米非司酮組21.42%,P<0.05。
綜上所述,子宮肌瘤患者實施小劑量米非司酮組治療效果高于大劑量米非司酮,且不良反應少。
相關期刊推薦:《現代婦產科進展》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山東大學主辦。以報道國內外婦產科學的進展為宗旨,刊發臨床、科研、手術創新、經驗交流、疑難病例討論等各層次學術論文。為擴大信息量,2006年由原來的雙月刊改為月刊。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