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1-13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 動物傳染病學是高等農業院校動物醫學和動物檢疫專業本科生的主干課程,實驗課是其最重要的實踐環節,對于學生理論聯系實踐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從引入創新理念、增加 三性實驗比重、整合教學資源等方面對該課程的實驗教學模式進行優化,旨
摘 要: “動物傳染病學”是高等農業院校動物醫學和動物檢疫專業本科生的主干課程,實驗課是其最重要的實踐環節,對于學生理論聯系實踐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從引入創新理念、增加 “三性”實驗比重、整合教學資源等方面對該課程的實驗教學模式進行優化,旨在探索其教改的規律和最佳實施方案,建立適應當前新形勢下創新人才培養要求的實驗課程體系。
關鍵詞: 創新型人才; 動物傳染病學; 實驗教學
“動物傳染病學”是一門研究動物傳染病的發生和發展規律、預防、控制、消滅和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的學科[1]。其作為動物醫學和動物檢疫專業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隨著現代生命科學的迅猛發展,使得對動物傳染病的臨床要求不斷增加,掌握扎實的動物傳染病診斷、治療和預防方法能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1 “動物傳染病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來,課程改革被越來越多的高校重視,許多高校對實驗課程體系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高校開始重視實驗教學和實踐環節,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多渠道加大對實驗教學改革的支持和投入[2]。山東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具有將近 70 年的辦學歷史,始終將如何實現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良性循環作為動物醫學專業和動物檢疫專業發展的首要目標。該院經過多年對“動物傳染病學” 實驗課程體系進行研究和實踐,大幅緩解了傳統實驗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弊端,使本科生實驗教學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是現行的實驗課程體系與國外大學的實驗課程體系和教學效果相比,仍然有很多薄弱環節,還需要借鑒國內外高校的一些實驗課程研究經驗,通過多輪教學研究與實踐,提高“動物傳染病學”實驗課程的整體教學效果。
對比發現世界各國(地區)教育模式不同,各自形成了別具特色的較為穩定的課程設置模式。美國、加拿大的人才培養模式,被西方公認為是一種經濟、有效的實驗課程模式[3]; 鑒于國情方面和人文背景方面的差異,德國采用的“雙元制核心階梯式”實驗課程體系在我國難以推行[4]; 日本正在積極發展新興專業,以滿足國家對人才的需求[5]; 很多高校也都相應采取了一連串的課程改革措施,如 英 國 的 “BTEC”模式[6]、臺灣的“職業群集課程”模式[7]等; 此類模式的基本特征均是以能力為標準。河北北方學院的張瑞華老師對比分析了 CBL 與 PBL 教學模式在“動物傳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8],延邊大學農學院的金鑫老師進行了“動物傳染病學” “三段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工作[9]。另外,國內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揚州大學、四川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等著名高校均對“動物傳染病學”實驗課程體系進行了重點改革,這些研究對 “動物傳染病學”實驗課程的改革有著重要的啟發意義,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足。目前仍然存在相關學科間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內容重復龐雜、實驗項目陳舊、教學方法單一等諸多問題。
相關知識推薦:動物醫學論文在哪些期刊能發表
畜牧獸醫師在評職稱時多會發表動物醫學論文,然而他們在投稿時,對于期刊的選擇并不清楚,動物醫學論文也多是投稿到畜牧類期刊,小編通過和以往評職人員溝通,了解到以下幾本刊物是可以接收動物醫學論文的,發表審稿時間較快,性價比也很高,需要投稿的可以聯系我們的編輯老師,為您盡快安排刊期。
因此,為適應國家快速發展的動物醫學領域人才的需求,適應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趨勢,增強本科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亟待改變目前存在于“動物傳染病學”實驗課程體系中的突出問題。打破學科界限,結合實際,探索和實踐新的“動物傳染病學”實驗課程模式,將類似功能的課程進行有機結合,從傳統的單一課程體系向新的多樣化課程體系轉變,改變實驗課程設置單一的狀況。把“動物傳染病學” 的實驗教改引向深入,探索其教改的規律和最佳實施方案。建立適應新形勢下的實驗課程體系,推進實驗教學改革,對提高創新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2 “動物傳染病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措施
2.1 引入創新理念,深化實驗課程改革
積極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課程內容,精心研究和選擇適合動物醫學和動植物檢疫學的優秀教材。通過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動物傳染病學”實驗課程改革,實施學科間交叉的實驗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10]。課程內容的整合,是以緊抓技術方法這一主線,模擬科學研究組織模塊的過程,嘗試吸納教師的主要研究過程和研究成果,系統性和綜合性地進行模塊教學; 由各課程的內容體系構建成“分層次、模塊化”的實驗課程體系[10]。從教育思想上建立起“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展為宗旨”的現代教育理念[11]。從源頭進行總體設計,跟進“動物傳染病學”實驗課程體系改革。采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實驗課程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通過先進的課程改革理念,改變實驗在教學目標上著眼于鞏固和加深理論教學效果、掌握多種實驗技能; 相應地,在實驗內容上以臨床觀察和動手操作實驗為主,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避免忽略大學生本身的發展規律和能力提升,避免忽視實驗課程對理論體系的深化和發展作用。
2.2 優化和調整實驗課程教學內容,增加“三性”實驗課程的比重
動物醫學、動物檢疫學和動物科學等專業的實驗課程之間既有區別又有關聯,對于課程內容的安排,可以在確保各專業相應實驗課程完整性的基礎上,根據各專業實驗課程設置的特點及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對各專業實驗課程的內容進行滲透和優化。堅持進行實驗內容改革,不斷修訂和完善實驗課程教學大綱,并根據不同專業教學計劃和專業特點確定培養目標,合理選取實驗內容[12]; 大力更新實驗內容,盡量縮減驗證性實驗內容比重,不斷增加三性實驗( 設計性、綜合性、專業應用性實驗項目) 以及反映“動物傳染病學”最新研究成果的實驗。針對實驗內容重復多、驗證性實驗多、互相脫節的小實驗多的“三多”問題,采取從整體培養目標出發,系統性調整實驗課程,注重課程的銜接和連貫[10]。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增加一些學生感興趣和與生活較貼近的實驗內容,以促進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積極性。
2.3 建立“多元整合、動態優化、平臺統一”的實驗課程體系
避免簡單地采取“移植、改良”,克服盲目移植、直接套用的教學模式弊端,在綜合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對實驗課程加以梳理、整合和優化,形成科學、合理、有效、可行的實驗課程方案。在整體實驗課程改革的基礎上,形成明確的實驗整體模塊,使學科間互相融合。另外,大綱中盡量使學科相關知識連貫、系統,打破學科界限,精選實驗內容,增加不同學科間內在聯系。將以往分屬于不同課程、不同專業、但在內容上緊密相連的實驗模塊重新梳理整合形成新的實驗課程。比如動物醫學、動物科學和動植物檢疫學三個專業的實驗課程,可將它們之間的某些相似內容進行有機地糅合、整理,形成院內具有鮮明特色的綜合性實驗課程模塊。同時,采取平臺統一制,同一門實驗課程可以根據不同的專業要求設置不同的實驗內容模塊,構建統一的實驗平臺。例如同樣是生物學實驗,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培養方向,開設 A~ C 多級實驗課程。每一級實驗項目有所區別,其中 A 是專業基礎實驗課,屬于本專業獨立設置實驗,可供其選擇[1 3]。內容上注重現代性、應用性、趣味性和綜合性。這種實驗課程模式,改變了過去以專業學科為基礎,相互脫節、相互封閉和重復設置的弊端。
2.4 改革實驗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實驗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同時也嚴重影響學生對實驗項目興趣的培養。打破現行的教師講解,學生看步驟操作的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主要任務,根據不同的實驗項目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借鑒前人經驗,結合具體情況,以啟發式、自學式、討論式、研究式等教學方法為主,深入淺出,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1 4]。積極探索并堅持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技術方法為主線,把本科生應掌握的技術分解到各門分課中[10]。按步驟采取教師理論講解 →學生獨立實踐→教師、學生共同討論→再實踐 ( 學生自主設計實驗) 的方法,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拓展學生的自主實驗空間,開放實驗教學,自由選擇實驗項目,實驗內容相對開放,實驗時間彈性支配,這樣學生可以利用周末、節假日或其他相對集中的時間,獨自設計并完成一些大的綜合實驗,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敏銳觀察實驗現象起到良好的效果。
3 結語
當前,我國養殖業發展迅速,對獸醫行業的人才需求量也大幅增加,特別是對一批具有真才實干的實用型人才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人才。理論創新沒有止境,而作為實踐重要組成部分的實驗課程的創新也沒有止境,這就要求各高校不斷聚力創新深化改革。以“動物傳染病學”實驗課程的教學為例,從理念到實踐分別探討了山東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在進行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對該課程進行的改革措施,在教學方法上突出“創新型特色”,針對不同的實驗項目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打破傳統實驗教學中“按癥取藥”的模式,避免本質上“扶著走”,普遍沿襲“預習—講解—實驗—報告”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探索未知領域。同時在實驗教學中融入新的教學理念,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轉變觀念,引入國際標準,深化“動物傳染病學”實驗課程改革,真正改變實驗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缺乏時代性的特點,實踐證明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由于創新型人才培養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作為處在高校獸醫學教育一線的工作者,更應當將改革任務進行下去,探究如何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