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1-02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 以現行的《中醫婦科學》教材為基礎,以證為核心,旨在重新梳理教學內容,并應用于教學中。編寫《中醫婦科辨證論治》,通過與《中醫婦科學》教材內容和方式對比,探討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結果說明兩種課程內容及方式各有優勢,適用于不同層面的醫
摘要: 以現行的《中醫婦科學》教材為基礎,以“證”為核心,旨在重新梳理教學內容,并應用于教學中。編寫《中醫婦科辨證論治》,通過與《中醫婦科學》教材內容和方式對比,探討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結果說明兩種課程內容及方式各有優勢,適用于不同層面的醫學生。
關鍵詞: 中醫臨床思維; 中醫婦科學; 教學改革
中醫臨床思維是指在中醫理論基礎上,中醫醫師運用中醫理論和臨床實踐經驗,判斷和處理疾病的認識活動[1]。對于醫學生的培養來說,掌握中醫學知識固然重要,而培養其能夠正確運用中醫學知識的能力,即培養醫學生的中醫臨床思維能力亦是至關重要的。
病變的發生、發展既有其自身的規律性,同時又受外界多重因素的影響。因此,中醫將疾病的發展過程分解為不同的“證”,認為同病可異證,從而異治。治療也要因人、因地、因時來確定,即所謂“病無常形,治無常法,醫無常方,藥無常品”。這是中醫特有的臨床思維[2],而“證”則是中醫臨床思維的核心[3]。
目前中醫臨床課程的設置及安排多參照西醫模式,教學內容多以西醫的診療方式為參考,雖然可使臨床診療規范化和標準化,易于初學者學習和掌握,有其合理的一面,但現行的中醫臨床分科僅是病證的分科治療而已,臨床診療忽略了中醫靈活辨治的特點,忽略了中醫強調的“審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中醫臨床思維精髓。中醫學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教學內容存在較多的重復,不但浪費了有限的教學課時,也不利于學生掌握夯實重點和難點問題,更不利于對醫學生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
“中醫婦科學”是一門臨床課程,中醫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技能并重。《中醫婦科學》教學內容中病癥較多,證型及病因病機相似,治法、方藥重復較多,容易混淆,不易記憶。由于課程學時有限,授課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采用固有模式和教學理念,不利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融合、匯總與吸收,不利于學生臨床思辨能力的培養,不利于提高學生運用理論解決患者實際病痛的能力。如何在有限的課時中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充分掌握中醫婦科專業知識,培養學生中醫思維與獨立工作的能力,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本研究以《中醫婦科學》教材為基石,以“證”為基本綱要,重新梳理了教學內容,并在此基礎上編寫了《中醫婦科辨證論治》一書,應用于中醫婦科學的教學中,減少教學內容的重復現象,既可以使學生掌握教材內容,又有利于學生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教學效果及質量。
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1 研究方法
1. 1 編寫《中醫婦科辨證論治》
現行版的《中醫婦科學》教材中的內容存在比較嚴重的重復現象。例如,中醫婦科病包括經、帶、胎、產、雜病,臨床上多種疾病都會涉及“腎虛”這一常見證型,教學中就要多次重復講授這一證型。此外,在教科書中對每種疾病的講解中都有以下內容: 前言、病因病機、診斷、鑒別診斷、辯證論治、轉歸與預后、預防與調攝、臨證參考、文獻與病案選錄。其中,辯證論治皆有主要證候、證候分析、治法、方藥。方藥中選用的方劑、藥物成分、方解、加減等,很多皆為重復內容,既浪費了有限的教學時間,又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靈活運用。本研究在現版《中醫婦科學》教材基礎上,重新梳理課程內容,以證為綱,將婦科所有疾病按“證”統一編寫,縱向梳理疾病脈絡,橫向比較不同疾病中相同癥候治療方藥的異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醫教材的論述方式,使本課程的條理更加清晰,既避免了教學內容的重復,又有利于學生融會貫通,掌握教學內容。
1. 2 進行教學實驗
以 2012、2013 級中醫學 2 個班級的學生為實驗對象。其中,2012 級中醫學班級采用新式教學內容及方法進行授課( 觀察組) ,2013 級中醫學班級則采取現行的教學內容及方法進行授課( 對照組) 。兩個班級的授課教師、授課時間及考核內容相同。課程結束后發放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回收率 100% 。對兩個班級的調查問卷進行分析評價。采用 SPSS20. 0 軟件分析,并采用 χ 2 檢驗。P 值 < 0. 05 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調查問卷分析
從學生反饋的教學效果評價上看,兩種教學內容及方法在增強學習興趣、有利于基礎理論的鞏固方面效果相當( P > 0. 05) ; 對培養學生獨立思辨能力及提高臨床實踐技能方面,兩組無明顯異同( P > 0. 05) ; 在提高學習效率及利于知識的融會貫通方面,觀察組優于對照組( P < 0. 05) ; 在提高學生臨床綜合分析能力上,新式教學內容及方法優于現行的教學模式( P < 0. 05) 。
3 討論
現行的《中醫婦科學》教材編著的內容較為豐富、條理清晰,臨床診療規范化和標準化,易于初學者快速掌握教材內容的重點,有利于學生對單獨病癥的掌握。但教材內容重復率較高,且辨證失于靈活,既浪費課時,又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運用知識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本研究所編寫的《中醫婦科辨證論治》以《中醫婦科學》教材為基礎,以“證”為綱,著重從橫向角度比較不同疾病中相同癥候治療方藥的異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教學內容的重復,提高了課時的利用率,又因本教材在講授過程中,以“辯證論治”為核心,教學中緊扣婦科學自身特點,對教材內容進行橫向串連、同類歸納,更利于學生學習知識的豁然貫通,有助于鍛煉其創新思維,同時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因而對學生中醫臨床思維的培養大有裨益。本教材適用于接觸過《中醫婦科學》內容或中醫基礎較好的醫學生,如碩士或博士研究生。綜上所述,新式教學內容及方法與傳統教學模式各有優勢,適用于不同層面的醫學生。
在中醫婦科學的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為重要的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本研究雖然樣本量小,具體的結果還應待擴大樣本量后驗證,但教學效果值得進一步研究,可以推廣至中醫教學的其他臨床學科,既可促進學生對中醫教學內容的總體把握,提升課時利用率,又可促進學生中醫臨床思維的培養,提高教學質量,推動中醫教學改革。
相關期刊推薦:《現代中醫臨床》Modern Chinese Clinical Medicine(雙月刊)曾用刊名: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學報,1994年創刊,貫徹執行黨的中醫政策,發揚實事求是學風,繼承弘揚中國傳統醫藥文匯,宣傳中醫藥臨床應用,尤其在治療某此疑難雜癥等領域的臣大優勢和發展前景。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直接與期刊天空在線編輯聯系。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