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3-09-25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經空腸造口腸內營養是指通過手術置入空腸造口管,以管飼的方式提供營養及其他各種營養素的支持方法,常用于胃切除術后患者。自2000年1月以來,我院共施行42例全胃切除術,其中有20例患者在術中置入了空腸造口管,早期給予管飼營養物質,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
經空腸造口腸內營養是指通過手術置入空腸造口管,以管飼的方式提供營養及其他各種營養素的支持方法,常用于胃切除術后患者。自2000年1月以來,我院共施行42例全胃切除術,其中有20例患者在術中置入了空腸造口管,早期給予管飼營養物質,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關鍵詞] 空腸造口;腸內營養;胃切除
1 臨床資料
本組共42例患者,男31例,女11例,年齡43~80歲,平均60歲,所有患者施行的全胃切除術方式基本相同。其中有22例患者在全胃切除術后早期禁食,經靜脈營養支持治療,術后3~7d腸功能恢復后拔除胃管進流質逐日增量至全量流質;另外的20例患者在術中置入了空腸造口管,術后2~3d經空腸造口管輸入營養液,輸入3~7d后根據具體情況經口進少量流質飲食,循序漸進,逐漸加量至全量流質,待病人完全經口進食無不良反應,能完全滿足機體需要后半月方可拔除空腸營養管。
術后監測病人的血總蛋白、白蛋白情況(術前無明顯差異)及恢復排氣排便的時間。空腸造口腸內營養組病人恢復排氣的時間明顯早于靜脈營養支持組,蛋白恢復情況亦優于靜脈營養支持組。
2 護理體會
2.1 心理護理
多數患者對手術中放置空腸造口管行腸內營養治療有畏懼心理,甚至持有懷疑態度。針對不同心態的患者,我們應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詳細解釋,安慰、關心及鼓勵病人,與病人及家屬充分交談,講解腸內營養的方法、優點,消除畏懼心理,使其積極配合醫護工作。
2.2 空腸造口腸內營養的材料選擇
空腸造口管選用內徑為4mm硅膠管,在手術過程中將其置入空腸,位置距食道空腸吻合口25 左右,外端固定于腹壁;輸注器使用一次性普通輸液器;腸內營養劑為紐迪希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腸內營養劑―“能全力”,配以菜汁、果汁等。
2.3 輸注過程中的護理
適當的營養液濃度、溫度、輸注速度及總量,可有效預防胃腸道并發癥。輸注開始時,先經造口管注入少許(約30~50ml)溫開水,未發生腹痛、腹脹方可給予“能全力”,配以菜汁和果汁(一般用1.2的水稀釋),避免濃度過大導致滲透壓增高。輸注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開始時30~40ml.h,若患者耐受良好,以20ml.h的速度遞增,6~24h后根據患者對前一階段腸內營養輸注的耐受情況,逐漸增加輸注的速度與濃度[1] ,并觀察有無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等胃腸道癥狀。因腸道平滑肌對溫度刺激很敏感,若低于37℃,易造成腸蠕動加快,導致腹瀉[2,3] ,故營養液的溫度以37~40℃為宜。輸注營養液應現配現用,全力應避光、密閉室溫保存,若打開應放在冰箱內,4℃以下最多放24h。注意無菌操作,操作前應清洗雙手,輸液器每日更換1次。防止營養液反流發生誤吸引起吸入性肺炎。尤其對老年人,呼吸功能較差,就有呼吸道疾患,吞咽反應差等病人需密切觀察,嚴密監護。
2.4空腸造口的護理
妥善固定空腸造口管,避免牽拉、折疊、扭曲,輸注器要保持足夠的長度,保證患者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每日更換空腸造口外的敷料,換藥時觀察縫線有無松動、切口有無滲液、感染等情況;避免機械性并發癥的發生,如造口管過細,輸注液過于粘稠、有顆粒等,可堵塞造口管。預防和處理堵塞的方法如下:①每次輸入營養液前,先輸入少許溫開水;②每隔3~4h或每輸完1瓶營養液后輸入30~50ml溫開水,或用注射器沖洗造口管;③營養液要攪拌均勻,不能有較大的顆粒;④從造口管注入藥物時,要研成粉沫,用溫水調勻后注入;⑤發現輸入不暢時,應盡快處理,提高再通率;⑥堵管后,應立即查明原因,排除導管本身的原因后,可使用注射器試行負壓抽吸,或用50℃左右的生理鹽水加壓沖洗造口管,利用造口管遇熱擴張及熱水對營養素的溶解作用,加上較大壓力,一般可解除梗阻。
[參考文獻]
[1]邢桂枝.全胃切除術后空腸內營養的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3,9(4):282.
[2]李志霞.十二指腸營養的觀察與護理[J].職業與健康雜志,2000,16(1):77.
[3]劉俐,向國春.內鏡下高頻電凝切除胃腸道息肉的整體護理體會[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4,13(6):425.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