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1-23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正確認識什么是更年期綜合征,對于更年期的人我們應該如何來應對呢,怎樣媽媽們過一個開心舒服的更年期呢?中醫對更年期的治療護理有哪些方式呢?文章是有關醫學論文的范例。 摘要:圍絕經期綜合征又稱更年期綜合征(MPS),指婦女絕經前后出現性激素波動或減少所
正確認識什么是更年期綜合征,對于更年期的人我們應該如何來應對呢,怎樣媽媽們過一個開心舒服的更年期呢?中醫對更年期的治療護理有哪些方式呢?文章是有關醫學論文的范例。
摘要:圍絕經期綜合征又稱更年期綜合征(MPS),指婦女絕經前后出現性激素波動或減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為主,伴有神經心理癥狀的一組癥候群。絕經可分為自然絕經和人工絕經兩種。自然絕經指卵巢內卵泡用盡,或剩余的卵泡對促性腺激素喪失了反應,卵泡不再發育和分泌雌激素,不能刺激子宮內膜生長,導致絕經。人工絕經是指手術切除雙側卵巢或用其他方法停止卵巢功能,如放射治療和化療等。單獨切除子宮而保留一側或雙側卵巢者,不作為人工絕經。
關鍵詞:更年期綜合征,中醫治療,醫學論文投稿
1臨床資料
更年期綜合征又稱圍絕經期綜合癥,中醫稱之為“絕經前后諸癥”。婦女在49歲前后月經便開始終止,稱為“絕經”或“斷經”,在絕經前后,往往出現一些與絕經有關的癥候群,有的可延續2~3年之久,又稱“斷經前后諸癥”,是婦科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1]。筆者在多年的臨床工作中,對本病進行了中醫辨證分型治療,收效頗佳,現將觀察結果報道如下。
論文網推薦:《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89年獲全國高等醫藥學院校學報編輯質量優秀學報一等獎;1990年獲北京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優秀編輯質量一等獎;1995年獲北京市高校系統自然科學學報優秀學報一等獎;1995年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全國中醫藥優秀期刊二等獎;1996年獲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新聞出版署頒發的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2000年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全國中醫藥優秀期刊一等獎;2004年獲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2005、2008年兩次獲得全國高?萍计诳冗M集體稱號,2006、2008年兩次被教育部科技司評為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獲得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評比的“全國高?萍计诳瘍炐憔庉嬞|量獎”。
本組所觀察的76例均為門診病人,年齡最小36歲,最大58歲,其中45~55歲71例;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5a,其中6個月~1a21例,1a~3a36例,3a~5a19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婦產科疾病診斷與鑒別診斷》[2]的診斷標準排除心、肝、腎及婦科器質性疾病。
2治療方法
2.1肝腎陰虛型(32例)證見頭暈耳鳴,失眠多夢,雙目干澀,視物不清,口燥咽干,心煩易怒,烘熱汗出,五心煩熱,腰膝酸軟,皮膚搔癢或如蟻行感,便結,尿少色黃,舌紅少苔,脈弦細或細數。治宜益腎養肝,育陰潛陽,方用益腎養肝湯(自擬方)沙參20g,熟地20g,山藥20g,茯苓12g,炙甘草6g;山茱萸12g,枸杞10g,菟絲子10g,女貞子10g,首烏12g,龜板15g,龍骨15g,遠志10g。如皮膚瘙癢加丹皮,赤芍,刺蒺藜。
2.2肝郁腎虛型(22例)證見情志抑郁,悲傷欲哭,胸脅脹痛,喜嘆息,煩躁易怒,腰膝酸軟,眩暈耳鳴,健忘,舌紅苔薄黃,脈弦細,治宜滋腎安神,疏肝解郁。方用滋腎疏肝安神湯(自擬方)熟地20g,山茱萸15g,首烏12g,女貞子12g,夜交藤20g,酸棗仁15g,合歡皮12g,生龍齒15g,柴胡10g,川楝子5g。
2.3心腎不交型(15例)證見心悸不寧,虛煩失眠多夢,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神疲健忘,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滋補腎陰,養心安神。方用補心丹(《世醫得效方》)加減:熟地20g,玄參15g,黨參15g,丹參12g,茯神12g,柏子仁10g,遠志10g,酸棗仁15g,天冬15g,麥冬12g,當歸10g,五味子10g。
2.4脾腎陽虛型(7例)證見面色晦暗,精神萎靡,形寒肢冷,納差腹脹,大便溏薄,或面浮肢腫,尿意頻數,甚或小便失禁,舌淡苔薄,脈沉細無力。治宜溫腎扶陽。方用右歸丸加味:熟地20g,淮山藥20g,山茱萸15g,枸杞10g,杜仲15g,菟絲子12g,鹿角膠10g,附子9g,肉桂6g,當歸10g,仙茅10g,仙靈脾10g,黨參15g,補骨脂10g。以上均為水煎服,每日1劑,4周為1療程。
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痊愈:4周內臨床癥狀消失;顯效:4周內臨床癥狀部分消失,部分減輕;好轉:4周內所有臨床癥狀均減輕;無效:4周內癥狀無變化,或配合其他藥物治療。
3.2治療結果痊愈16例(21.05%),顯效51例(67.11%),好轉7例(9.21%),無效2例(2.63%)總有效率為97.37%。
4討論
更年期綜合征是婦女從育齡期到老年期的過度時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消失,引起內分泌失調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而產生的一系列臨床癥狀的總稱。西醫治療一般采用雌激素替代療法進行治療,用以改善更年期癥狀,減少心血管疾病,骨質疏松及老年癡呆癥的發病率,其治療效果已被世界各國學者所肯定[3~4]。但由于用藥時間長,副作用大而不被患者接受。同時也有一定的危險性,可使子宮內膜癌、乳腺癌、卵巢癌、靜脈血栓的危險性增加[5~6]。1999年11月5日美國NIH宣布將人工合成雌激素列入致癌“黑名單”,因此,采用其他的療法成為醫學關注的焦點。
中醫學對本病早有探討,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云:“……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由于腎氣漸衰,沖任虧虛,天癸將竭,精血不足,陰陽平衡失調,故出現腎陰不足,又因肝腎同源,腎陰虧損,必致肝陰亦虛,陽失潛藏,肝木失涵,或腎陽虛衰,經脈失于溫養等腎之陰陽偏勝偏衰現象,從而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因此,腎虛是致病之本,補腎是治療本病的基本原則[6]。臨床上最常見的是肝腎陰虛,肝郁腎虛,心腎不交,脾腎陽虛4種證型。選方中熟地、首烏、枸杞、山萸肉補肝腎、益精血;仙茅、仙靈脾、補骨脂、鹿角膠、菟絲子補腎扶陽、調理沖任;玄參、天冬、麥冬滋陰;肉桂、附子補陽;淮山、黨參健脾益氣,助生化之源;酸棗仁、遠志、合歡皮、五味子養心安神。筆者認為中醫治療本病的關鍵是抓住腎氣虛衰,沖任功能衰減以致臟腑陰陽失調的本質進行補腎調沖,協調陰陽,并顧及精血生化之源,即后天之本脾胃。采用滋補肝腎,健脾以調沖任,恢復機體臟腑陰陽的協調關系。同時,還從整體觀念出發,顧及臟腑氣血之間相互關系,辯證求因,審因論治,收到良好的效果。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