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醫學職稱論文范文正確認識當前疾病知識的教學建設管理模式及意義

發布時間:2015-05-11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疾病可分為傳染性疾病和非傳染性疾

  摘要:疾病可分為傳染性疾病和非傳染性疾病。心里感到不適如火,人就得病了。由自體內遺傳系統存在疾病基因或環境刺激因素等的作用下引發或誘發生命機能發生有害改變。引發代謝、功能、結構、空間、大小的變化,表現為癥狀、體征和行為的異常,稱之疾病。疾病也可通過藥物或手術來減輕或消除。普通疾病的診斷治療常見而容易。人類遺傳病是由受精卵或母體受到環境或遺傳等的影響,引起的下一代的基因組發生有害改變產生的疾病。稱之遺傳病。近親或有血緣關系的夫婦也會生下遺傳病患者。

  關鍵詞:疾病知識,醫學治療,醫學職稱論文范文

  疾病種類很多,按世界衛生組織1978年頒布的《疾病分類與手術名稱》第九版 (ICD-9)記載的疾病名稱就有上萬個,新的疾病還在發現中。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就是1981年發現后補進去的,起初歸在免疫缺陷病中,后又改放到病毒引起的疾病中。人類的疾病,概略說來有下述兩大類。

  心理指導:腦卒中發病急,患者往往對突如其來的生理功能障礙引起的日常生活困難難以接受,易產生恐懼、消極、悲觀、煩躁的心理反應,往往陷入絕望和擔憂的狀態中[1]。表現為少言、淡漠、缺乏主動性,日常生活過分依賴他人,強化患者角色。對治療缺乏信心,針對這種心理狀態責任護士應善于啟發誘導患者正確對待疾病,鼓勵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通過示范講解,應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講解腦卒中的誘發因素、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及效果、康復方法及注意點。通過講解疾病治療、恢復過程及主動配合治療的重要性,使患者認識疾病性質,端正對疾病的態度,從而解除不良心理,促進健康。尤其是完全臥床不能自主活動的患者,常有人格心理變態,要經常與患者交談,給予精神安慰,使患者認識到疾病的治療不能單靠藥物,精神治療是加速康復的重要條件。由于患者急于交往,但深感力不從心,詞不達意,故情緒焦慮、急躁,所以與其交流時可用手勢、表情、體態等方式進行簡單對話。有書寫能力的患者可應用文字進行交流。對于感覺性失語的患者,盡可能用動作示范,加強語言訓練使其逐步恢復語言功能。

  1.2.3.2 肢體康復護理:偏癱肢體是否恢復,語言功能是否恢復,關系到患者生活質量及能否重回社會,直接影響患者心態,急性期康復護理,重點放在減少后遺癥的發生及促進患者功能功能恢復上,保持偏癱肢體各關節處于功能位置,仰臥時患者側上肢處于伸展位置即置肩外50°,內旋50°屈曲40°或使用肩托保持肩部正常解剖位置,健側臥位時后背擠放一個枕頭,使患者軀干稍向后傾,并呈放松狀態,患側臥位時,頭用枕頭支持,可以確;颊呤孢m背后放一枕頭,呈放松狀態,患側上肢向前伸出,肩關節屈曲約90°,下用枕頭支持,在神經恢復過程中,除藥物治療外還必須通過按摩、被動運動來維持對運動器官的刺激,恢復肢體的活動功能,同時也可以防止韌帶痙攣、肌肉痙攣、肌肉靜血栓形成[2],按摩受壓皮膚處避免壓瘡、肺部感染的發生,又可鍛煉患肢及背部肌群,增強肢體及軀干肌的肌力,病情穩定后給予被動或主動關節活動度的運動,從近端關節至遠端關節進行屈曲、伸直、外展、內收屈踝等運動。恢復期康復護理,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康復護理計劃,責任護士每日床邊指導訓練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康復訓練應盡早進行,對于卒中患者而言需要掌握的原則是病情穩定、生命體征穩定后方可開始康復治療,尤其對進展性卒中,一定是病情不再進展48h后再進行康復治療[3]。

  1.2.3.3 語言康復:對失語者應盡快找到有效的溝通方式,掌握與失語患者的交流技巧,如與說話時用短句或熟悉詞匯避免長而無用的談話,當患者聽不懂時應重復簡單的詞句,并用手勢幫助理解,鼓勵患者說出常用物品的名稱,刺激語言康復。

  1.2.3.4 飲食指導:給予低鹽、低脂飲食,飲食適量、定時、定量,低脂低糖、清淡易消化飲食,切勿暴飲暴食或過分饑餓,多食新鮮水果及富含纖維素的青菜,如菠菜、芹菜等,保持大便通暢,少食動物內臟,幫助患者戒煙酒,保持病區環境清潔,同時告誡家屬不要抽煙,避免患者被動吸煙,在醫生指導下按時服藥。

  1.2.3.5 藥物指導:腦卒中病人病情較重,用藥復雜,應向患者解釋藥物的作用及用藥時間,特殊用藥使用的注意事項及有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在用藥過程中自我監測,如使用抗凝藥、肝素抗栓酶會出現牙齦出血、嘔吐等情況及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胃腸道反應,觀察有無惡心、嘔吐、上腹不適、牙齦出血等,一旦發現及時告訴醫護人員。

  1.2.3.6 出院指導:重點是讓患者及家屬掌握防病、保健知識和加強自我護理能力。在患者出院前,有計劃、分階段、有系統地進行腦卒中的防治、保健飲食調節、康復訓練,使患者及家屬掌握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酗酒、吸煙、高脂血癥、心臟病、TIA均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

  1.2.4 隨訪方法:①研究工具:采用一般情況調查表。②研究方法:由兩名專業人員采用上述研究工作對入選病例進行追蹤隨訪,隨訪時進行評估,采用描述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自我保健能力健康行為實施情況,主要轉歸發生率,通過比較結局良好者與結局不良者在不同變量之間的差異,對各種因素進行單因素差分析,分析康復教育對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的影響。

  2 結果

  通過2年的隨訪,健康教育組與對照組在自我保健能力、健康行為實施情況、重復住院率、病死率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2。

  表1 健康教育組與對照組保健能力(良、差)健康行為實施率的比較(略)

  教育組與對照組自我保健能力比較,χ2=42.8,P<0.001;健康行為實施率比較,χ2=62.2,P<0.001

  表2 健康教育組與對照組病死率、重復住院率的比較(略)

  教育組與對照組死亡人數比較,χ2=9.91,P<0.05;重復住院人數比較,P<0.01

  3 討論

  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和心身醫學的發展,以患者為中心而建立的整體模式病房,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向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已成為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健康生活質量是指人體生命存在的同時,生物、心理及社會功能處于健康狀態的生活質量。目前認為腦卒中患者早期接受及時的健康教育和康復訓練后,可實現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重塑,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腦卒中造成患者的身體功能和社會功能的紊亂或失調、生活質量。本觀察顯示早期介入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整體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主要是由于通過對患者進行有效溝通與交流,讓患者參與整個治療、護理過程,從而使患者保持情緒穩定,感受到他人尊重與關心,并能以積極心態面對各種問題,同時也避免了患者不能進入角色或患者角色行為得不到家屬理解與支持的現象,因而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健康教育是一門研究傳播保健知識和技術,影響個體和群眾行為,消除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科學。健康教育已成為腦卒中患者實施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患者反應效果最好,最滿意的護理工作內容之一,心理康復是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的重要內容。通過健康教育喚起患者及家屬的強烈康復的欲望。同時,適當給予心理支持方能消除抑郁情緒,促進主動鍛煉,心理康復貫穿始終,以心理康復促進功能恢復。

  調查結果顯示,文化程度較高的人對學習疾病的知識的要求強烈,文化程度高的人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高,施行健康教育,使人們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從而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自我保健能力加強,疾病發作次數減少。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后,由于提供相關的知識和康復指導,使患者對疾病有了更多的了解,積極參與功能鍛煉,充分發揮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重組作用,促進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減少并發癥,使患者生物—心理—社會功能方面達到全面康復,為回歸家庭、重返社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