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2-28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A型流感病毒是一種流行廣泛且死亡率很高的病毒,對人類及動物都造成了極大的影響。M1蛋白作為維持A型流感病毒基本形態的蛋白,在其生命周期中起著重要作用,但其具體結構和功能仍有待探討。對A型流感病毒的基本分子生物學特性進行了綜述,并對其基質蛋
摘要:A型流感病毒是一種流行廣泛且死亡率很高的病毒,對人類及動物都造成了極大的影響。M1蛋白作為維持A型流感病毒基本形態的蛋白,在其生命周期中起著重要作用,但其具體結構和功能仍有待探討。對A型流感病毒的基本分子生物學特性進行了綜述,并對其基質蛋白M1的生物學特性、功能和結構做了闡述。
關鍵詞:A型流感病毒;M1蛋白;蛋白結構
流感病毒感染是每年都受到關注的主要的公共健康問題。A型流感病毒是一種能夠引發較高死亡率的廣泛流行的病毒。為了更好地預防并治療流感病毒感染,對流感病毒的基本分子生物學特性有一個綜合性的了解是非常關鍵的。許多囊膜病毒中都含有基質蛋白M1,作為一種主要的結構蛋白,其不僅能夠維持病毒的基本結構,在調節基因組轉錄和復制活動中也起著重要作用。
1A型流感病毒的概述
正黏病毒是一類基因組為分節段、單股、負鏈RNA的病毒。目前正黏液病毒科可以分為五個屬,其中三個屬為流行性感冒病毒,分別是A型、B型及C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另外兩個屬是Isavirus病毒屬和Thogotoviruses病毒屬。在2009年,研究者基于序列分析提出了由Quaranfil、JohnstonAtoll、和LakeChad病毒組成的第六個有可能為正黏病毒的病毒屬[1]。正黏病毒的宿主非常廣泛。A型流感病毒可以感染包括人在內的多種哺乳動物及禽類,可以引起流感流行和大流行并引發大規模死亡;B型流感病毒能夠感染人及海豹;而C型流感病毒能感染人及豬。索戈托病毒(屬于Thogotoviruses病毒屬)也可以感染人類,它通常是由壁虱來傳播的[2];傳染性鮭魚貧血癥病毒(屬于Isavirus病毒屬)可以感染大西洋鮭魚及其他的鮭魚種類。
A型流感病毒是流感流行和大流行的致病病毒,它是有包膜的單股負鏈RNA病毒。A型流感病毒有8條線性的單股RNA,編碼12種病毒蛋白,包括PB1、PB2、PB1-F2、N40、PA、NP、HA、NA、NS1、NEP、M1和M2[3]。其中,第二條RNA編碼3個蛋白,即聚合酶組成成分PB1、一個小的蛋白PB1-F2及一個PB1的N端截短片段N40。第七條RNA編碼M1和M2,第八條RNA編碼NS1和NEP,這都是通過mRNA的選擇性剪接來實現的。
A型流感病毒有3個包膜蛋白,紅細胞凝聚素HA、神經氨酸苷酶NA和基質蛋白2(M2)。它們都嵌入在病毒包膜的脂質雙分子層中。這個脂質雙分子層源于宿主的質膜,包括富含膽固醇的脂筏以及非脂筏。HA和NA蛋白更偏向與脂筏結合,而M2蛋白則沒有這種偏好性。表面糖蛋白HA和NA主要負責調節病毒入侵細胞及從細胞中釋放:HA通過結合宿主細胞的唾液酸受體來幫助病毒包膜與細胞質膜識別并促進膜融合。HA結合的效率與唾液酸的類型以及連接唾液酸殘基與受體上的寡糖的分子鍵相關。感染人的流感病毒更傾向于結合含有α2,6鍵-N-乙酰神經氨酸的寡糖受體,而感染禽的流感病毒則更加傾向于結合那些含有α2,3鍵-N-乙酰神經氨酸的寡糖受體。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禽流感不能引起基于人感染人的流感大流行。在病毒完成復制后,NA糖蛋白將唾液酸受體從宿主細胞膜上切割下來,從而釋放子代病毒。M2蛋白是一個受到PH控制的質子通道。當內體酸化時M2被激活,將質子注入病毒內部,導致M1與核糖核蛋白(RNP)解離[4];|蛋白1(M1)在病毒包膜下形成一層蛋白層,并連接病毒的基因組。在M1蛋白層里面是八個被核蛋白NP包裹著形成雙螺旋桿狀結構的單股負鏈基因組RNA分子,也叫核糖核蛋白(RNP)復合物[5]。每一個RNP都與PB1、PB2、PA組成的異三聚體的RNA聚合酶相連。這三個聚合酶蛋白負責病毒RNAs的轉錄和復制[6]。某些A型流感病毒可以表達一種促凋亡蛋白PB1-F2,這種蛋白是由PB1基因上的一種可替代的開放閱讀框編碼的。NS基因可以通過選擇性剪接編碼兩種非結構蛋白(NS1和NS2)。NS1蛋白能夠抑制細胞mRNA的翻譯并刺激病毒mRNA的翻譯。而NS2(也被稱為NEP,核輸出蛋白)具有核輸出信號,這個信號對于幫助新合成的核糖核蛋白從細胞核輸出到細胞質中是很重要的。
在感染過程中,A型流感病毒是通過網格蛋白介導的內吞作用進入到宿主細胞的。通過HA蛋白介導的受體識別,病毒進入到細胞內形成內體。內體的酸性環境使HA蛋白的構象發生變化從而使得病毒和內體的膜融合。同時低pH的環境也會打開M2離子通道,導致質子大量涌入病毒粒子的內部。這使得核糖核蛋白RNPs與M1蛋白解離[4],為其進入核內提供條件。流感病毒是少數在細胞核內復制的病毒之一。病毒RNPs通過主動運輸進入到宿主細胞的細胞核中[7]。在細胞核內,原始感染病毒的RNPs是病毒mRNA合成的模板同時也是反基因鏈、互補RNA(cRNA)的模板。cRNA是指導合成新生病毒RNAs(vRNAs)的復制中間體。而轉錄產物也就是病毒的mRNA則是在細胞質中被翻譯合成蛋白質。新合成的NP、PB1、PB2和PA蛋白被輸入到核內為組裝形成新的RNPs做準備[7],M1和NEP蛋白也進入到核內幫助RNPs的輸出[8]。為了幫助RNPs輸出,M1連接RNPs與NEP,而NEP擁有一個核輸出信號(NES),便于RNPs運輸到細胞質中[8]。在細胞質中,流感病毒的核糖核蛋白RNPs被運送到細胞質膜上,在這里,它們被選擇性地包裝到出芽的病毒粒子中[9]。
2A型流感病毒M1蛋白
許多囊膜病毒中都含有基質蛋白,包括副黏病毒、正黏病毒、皰疹病毒、逆轉錄病毒和脊髓灰質炎病毒。作為一種主要的結構蛋白,基質蛋白通常能夠直接在病毒脂質膜的下方形成一層單層蛋白質基質;|蛋白也被稱為病毒裝配的“適配器”,因為它們能夠介導病毒包膜或糖蛋白的尾巴與病毒的核糖核蛋白(RNP)復合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促進病毒的基因組進入到新裝配的病毒中。病毒的基質蛋白還能夠通過加強結構的剛性為病毒的囊膜提供結構支持,并且有時候基質蛋白能夠幫助調節或維持病毒的形狀。除了它們在結構方面的作用,許多病毒的基質蛋白已經被證實能夠調節基因組的轉錄與復制活動[10]。
正黏病毒家族所有的成員包括流感病毒A、B、C、索戈托病毒屬及Isavirus都編碼基質蛋白,并稱為M1。在A型流感病毒中,M1蛋白是由基因片段7線性轉錄形成的。A型流感病毒的M1蛋白在該病毒的生命周期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病毒進入宿主細胞時,內涵體中的病毒內部發生酸化,減弱了病毒RNPs與M1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RNPs被釋放,并通過NP蛋白上的核定位信號進入到細胞核內為病毒的復制和轉錄做準備[11]。隨著感染的進一步進行,當新合成的M1蛋白中的一部分進入到核內后,能夠在細胞核內與新合成的RNPs結合,并介導它們的出核。根據“daisy-chain”模型,M1的C端區域與vRNP結合[12],而M1的N端區域則是與NEP(也叫作NS2)的C端結合,NEP再通過它富含亮氨酸的核輸出信號與細胞的輸出蛋白Crm1以Ran·GTP依賴的方式相結合。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大的復合體(Crm1-Ran·GTP)-NEP-M1-vRNP,這個復合體帶著vRNP跨越核膜,最終來到裝配的地方[13]。有研究表明,M1與vRNP在細胞核中的結合能夠阻止mRNA的轉錄[12]。也有研究者認為M1與病毒包膜以及新組裝的vRNP之間的相互作用能夠提高病毒出芽的效率[14]。在細胞質中,M1能夠與HA和NA的胞質尾區相互作用,從而促進M1與脂筏膜結合并隨后引發M1聚合,幫助出芽病毒顆粒的延伸[15]。與膜結合的M1蛋白能夠作為一個招募病毒RNPs的停靠點,同時也能夠介導招募M2到病毒出芽的部位[16]。M1的序列變化與病毒形成絲狀或者球狀的病毒顆粒是相關的[17]。有報道稱,單獨表達M1能夠介導病毒樣顆粒(VLPs)的單個蛋白出芽,這說明M1是A型流感病毒裝配和出芽的主要驅動力。而與此相矛盾的是,也有研究認為是HA和NA蛋白而不是M1蛋白對于病毒樣顆粒的包裝和出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18]。此外,在病毒粒子中,M1同時與質膜和形成RNP的NP相互作用[19]。
3A型流感病毒M1蛋白結構
A型流感病毒M1蛋白的結構已經被多個研究小組廣泛地研究,但是到目前為止,只有其N末端片段的結構被解析出來[20-23]。根據Sha等[23]的報道,這個由約16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片段,包含了9個α螺旋。而在所有已有的4篇報道中,M1的N端結構域在本質上采用的是相同的折疊方式。溶液的pH在分子間的相互作用上起著一定的作用。在酸性環境中,M1呈現二聚體的狀態,而在中性環境下則呈現的是單體的狀態。雖然目前A型流感病毒的C末端結構域的原子結構尚未確定,但有研究預測其結構是富含α-螺旋的一個靈活的結構[24]。電子顯微鏡圖像顯示,在完整的A型流感病毒顆粒中,基質蛋白層是由桿狀的M1蛋白單體作為基本的構建塊。用電子斷層掃描分析感染的流感病毒顆粒,結果顯示,在酸性環境下,基質蛋白M1會發生構象的變化并從病毒的包膜上解離下來[25]。2017年有研究者解析了正黏病毒科傳染性鮭魚貧血癥病毒(ISAV)的M1蛋白全長結構,從整體上更好地了解了正黏病毒M1蛋白的結構和功能[26]。盡管在序列上并不相似,ISAV-M1的N端結構域在結構上和FLUA-M1的確是很類似的,A型流感病毒M1蛋白N-domain的9個α-螺旋中有8個都可以與ISAV-M1N-domain的α-螺旋相對應匹配。雖然目前A型流感病毒M1蛋白的C端結構域的晶體結構還沒有解析出來,但有些研究者預測它可能是由4個α-螺旋組成的結構[27]。FLUA-M1的C端結構域的這種充滿α-螺旋的特征,也通過其他很多研究得到證實[20]。考慮到FLUA-M1與ISAV-M1在N-domain的結構上的相似性,以及預測FLUA-M1的C-domain結構中大部分是α-螺旋,可以推測這個蛋白的C-domain在結構上也是相似的。
4小結
近年來,關于A型流感病毒M1蛋白的功能及其在流感病毒生命周期中所起到的作用的相關研究逐漸增多,但仍存在爭議。結構生物學是近代生物學發展過程中定量闡明生命現象的一門科學,能夠通過物理學技術來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和結構,從而闡明這些大分子相互作用中的機制及其關鍵作用位點。對A型流感病毒M1蛋白全長結構的解析就是研究其功能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能夠為進一步闡述A型流感病毒M1蛋白功能提供結構基礎,也有助于為開發A型流感病毒新治療靶點提供理論依據。研究者可以基于M1蛋白的結構采取相應的治療手段,干擾病毒感染細胞的過程;也能夠針對性地研發能阻礙M1蛋白自我聚合的化學分子,這種化學分子只要能夠與M1蛋白的任意結構域相互作用,阻礙蛋白外殼的形成,就會是有效的手段。這將是未來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期刊推薦:《湖北畜牧獸醫》雜志是由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湖北省畜牧獸醫局和湖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測試與科技信息中心聯合主辦的省級畜牧獸醫專業雜志。報道畜牧獸醫新技術、新理論、新成果、新經驗,面向生產,面向市場,新穎實用,全國畜牧獸醫優秀期刊,湖北省惟一畜牧獸醫類專業期刊,面向全國公開發行。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直接與期刊天空在線編輯聯系。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