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4-22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正確認識現在痔瘡治療上的新管理應用建設方式,如何來加強現在醫學新治療措施呢?本文是一篇醫學論文。內痔通常由先天靜脈壁薄弱,飲食辛辣等引起燥熱內生、下迫大腸,或久坐久蹲等引起大腸血行不順、瘀積;被ㄉ(槐花、側柏葉、荊芥、枳殼)清熱瀉火,益氣養陰,
正確認識現在痔瘡治療上的新管理應用建設方式,如何來加強現在醫學新治療措施呢?本文是一篇醫學論文。內痔通常由先天靜脈壁薄弱,飲食辛辣等引起燥熱內生、下迫大腸,或久坐久蹲等引起大腸血行不順、瘀積;被ㄉ(槐花、側柏葉、荊芥、枳殼)清熱瀉火,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方中槐花性苦,微寒,入肝、大腸經,涼血止血,平肝潛陽,其提取物蕓香苷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縮短出血時間;側柏葉苦寒芳香,可入血分,養陰燥濕,最涼血分之熱;荊芥善于散瘀搜風,枳殼長于寬暢利氣,宣通大腸。
摘要:槐花散同名方劑在歷代醫著中約有5首,均以槐花為君藥,功效止血,但因組方藥味不同,所治出血部位也不盡相同。南宋醫家許叔微[1]《普濟本事方》載槐花散方2首,一治熱吐,一治腸風臟毒。本文槐花散(槐花、側柏葉、荊芥、枳殼)為治療腸風臟毒經典方。我們從治療內痔出血、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出血和治療肛裂出血總結,為中醫藥研究及臨床工作者提供詳實的現代臨床應用研究概況。
關鍵詞:槐花治療,內痔,醫學論文
1 內痔出血
醫學論文:《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月刊)1982年3月創刊,原名《新藥與臨床》。1987年主辦單位改為上海市醫藥管理局科技情報研究所,1992年起與中國藥學會共同主辦。1998年更名為《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2年改成月刊。辦刊宗旨:報道國內外新藥,重點是國產新藥的臨床研究;科學地宣傳、交流和推廣新藥的臨床試驗和使用經驗;指導合理用藥;加強工(生產部門)、商(銷售部門)、衛(醫藥防治)之間的聯系;以提高臨床用藥水平,促進科學研究和藥品生產的發展。
熊南江等[3]槐花散辨證加減治療內痔出血68例,便秘加大黃、麻仁;邪熱入血加赤芍、丹皮;中氣下陷加升麻、柴胡;頭暈、面色蒼白加黨參、黃芪;大腸液虧血燥加生地、旱蓮草、女貞子;結果顯效47例,好轉1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2%。陳華良[4]槐花散治療內痔162例,結果110例(便血,脫出和疼痛)完全消失,檢查實體痔已消失痊愈;40例癥狀明顯改善,實體痔明顯縮小;12例治療前后無變化,總有效率92.59%。
鐘鳴等[5]隨機平行對照治療,治療組121例槐花散超微飲片聯合止血湯,對照組121例止血湯內服,連服5d,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0.08%優于對照組59.50%(P<0.05),治療組3例出現不良反應,對照組5例,無顯著性差異(P>0.05)。
魯龍生等[6]隨機平行對照治療,內痔出血對照組45例槐花散超微飲片,對照組45例槐花、側柏葉、荊芥、枳殼湯藥,連續治療7d為1療程,1療程后,總有效率治療組73.33%優于對照組53.33%(P<0.05);復發率治療組6.06%優于對照組45.83% (PO.05),同等劑量槐花散超微飲片治療I、II期內痔出血療效優于普通飲片,為后續產品開發工藝選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據。
2 潰瘍性結腸炎出血
潰瘍性結腸炎以直腸、結腸黏膜非特異性炎癥和潰瘍為主病變,診斷多依賴于結腸鏡和病理學檢查,其并發癥多為大出血和穿孔等,屬“泄瀉”“腸風”“下利”范疇[7]。
王珊蘋等[8]隨機平行對照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對照組41例結腸寧直腸滴入,治療組41例槐花散湯+直腸滴入+情志護理,連續治療7d為1療程,1療程后腹瀉、腹痛癥狀體征積分治療組低于對照組。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