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接觸性皮炎治療新管理措施

發布時間:2016-01-21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在當前有關皮炎治療新方式有哪些呢?如何來加強對皮膚治療管理新應用呢?本文是一篇醫學職稱論文。我們也知道接觸性皮炎是常見的炎癥性皮膚病,患者多自覺劇癢。接觸性皮炎中醫稱:漆瘡 。中醫學所稱之漆瘡為接觸漆樹、天然漆液或漆制品等所致。膏藥風、粉花瘡

  在當前有關皮炎治療新方式有哪些呢?如何來加強對皮膚治療管理新應用呢?本文是一篇醫學職稱論文。我們也知道接觸性皮炎是常見的炎癥性皮膚病,患者多自覺劇癢。接觸性皮炎中醫稱:“漆瘡” 。中醫學所稱之“漆瘡”為接觸漆樹、天然漆液或漆制品等所致。“膏藥風”、“粉花瘡”、“馬桶癬”分別為接觸膏藥、化妝品、馬桶所致。

  摘要:目的:評價內服抗組胺藥物、口服及外敷中藥聯合治療接觸性皮炎的療效。方法: 816例接觸性皮炎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用內服抗組胺藥物與口服及外敷中藥,對照組單純用內服抗組胺藥物,兩組療程為7天。結果:治療組有效率95.56% ,對照組有效率80.88% ,兩組進行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內服抗胺藥物與口服及外敷中藥聯合治療接觸性皮炎安全、有效、快速。關鍵詞: 接觸性皮炎;口服及外敷中藥;療效。

  關鍵詞:皮炎治療,臨床醫學,醫學職稱論文

  接觸性皮炎是臨床上常見的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是皮膚或粘膜接觸某些外界物質后所發生的急性炎癥,其共同表現有紅斑、滲夜、水泡等。臨床特點突然起病,接觸部位皮膚開始發生紅斑、腫脹、自覺灼熱、瘙癢,境界清楚,隨后出現丘疹或小水泡,破后糜爛、滲夜、經治療后干燥結痂[1]。近年來,接觸性皮炎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2-4]。我院采用內服抗組胺藥物和常規治療聯合中藥(我院自制)外冷敷及口服中藥的方法治療接觸性皮炎取得較好療效,F介紹如下。

  1資料

  1.1臨床資料

  我院自xxxx9年1月~12月期間,共收治接觸性皮炎816例,治療組408例,男92例,女316例,發病年齡最小11歲,最大75歲,平均年齡38.2歲,對照組408例,男92例,女316例,發病年齡最小11歲,最大75歲,平均年齡38.2歲,病程最短3天,最長42天。全部患者都符合接觸性皮炎的診斷標準,并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兩組年齡、性別及病情變化差異統計學無意義。

  醫學論文推薦:《臨床皮膚科雜志》,《臨床皮膚科雜志》主要刊載皮膚病與性病學科的專業文章,促進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讀者對象:縣及縣以上醫院皮膚科學專業醫師,與皮膚科相關的學科人員。

接觸性皮炎治療新管理措施

  1.2 臨床表現

  1.2.1皮損特點:輕型:皮損表現為紅斑、丘疹、鱗屑及輕度腫脹、境界清;重型:在輕型基礎上,出現多數丘疹、水泡、大皰、可有潮紅、水腫、糜爛、滲夜和結痂,少數出現壞死。皮損均境界清楚。

  1.2.2皮損發生部位:頭面部135例、頸部20例、軀干83例、背部6例。

  1.2.3自覺癥狀:816例病人皮損處均有輕重不同的瘙癢及灼熱感。

  2 方法

  2.1 治療方法

  兩組均接受抗組織胺藥等常規治療,治療組聯合運用中藥(我院自制)外冷濕敷及口服中藥湯劑的方法治療。

  2.1.1內用藥物治療 所有入選患者均內服抗組胺藥,并視病情輕重予糖皮質激素治療。治療組同時予中藥湯劑口服。中藥湯劑成分:龍膽草10g,黃芩10g,生地30g,茅根30g,蒲公英30g,板藍根30g,車前子15g,澤瀉15g,車前草30g,茵陳15g,每日一付,日兩次水煎服。

  2.1.2維生素C丸1.0每日3次口服。

  2.1.3葡萄糖酸鈣每日20ml靜脈推注。

  2.1.4皮質類固醇素靜滴或口服,劑量相當于強的松每日20~35毫克。療程3~5天,一般不需逐漸減量。

  2.1.5嚴重感染者給予抗生素抗感染

  2.1.6硫代硫酸鈉每日0.64靜滴

  2.1.7局部中藥濕敷。

  2.1.7.1中藥濕敷溶液的成分 側柏葉xxxxg ,紫草300g,苦參600g,白蘚皮 300g,黃柏 300g,黃芩300g ,銀花150g ,生甘草150g ,野菊花 300g,地膚子 150g。

  2.1.7.2制備工藝 包括: ①將各味中藥飲片置 5000ml純化水中加熱提取。 ②待提取液熬剩至3000ml 時,停止加熱,放冷后,用兩層紗布過濾。③ 上述中藥飲片再添加5000ml 純化水加熱提取。 ④待提取液熬剩至3000ml時,停止加熱,放冷,兩層紗布過濾。⑤ 合并濾液,加熱濃縮成 5000ml

  2.1.7.3中藥冷濕敷的方法 把我院自制的中藥濕敷液冷藏,濕敷時取出加1/3 蒸留水,用消毒紗布 5~6層浸透該中藥溶液后,稍擰擠干至不滴水為度,即可敷貼于患部并輕壓使之與創面密切接觸。每日濕敷2次,每次20~30分鐘

  2.1.7.4中藥冷濕敷的護理注意事項包括: ①每次濕敷皮損面積不超過體表面積的 1/3,以防藥物過量吸收中毒; ②冬季不宜大面積冷濕敷; ③濕敷的敷料一定要與皮膚密切接觸,尤其皮膚皺折之處。④濕敷面部時要用含脂棉球堵塞外耳道,防止藥液進入耳道,并露出口、眼、鼻孔等部位; ⑤濕敷時床上須鋪塑料布或橡膠布,并須加被架以免藥液弄濕被褥。

  2.2療效判定

  參照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xxxx2年1月第1版制定。痊愈為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顯效為臨床癥狀減少60%以上,好轉為臨床癥狀和體征減少 30%~59%,無效為臨床癥狀和體征減少30%以下,痊愈+顯效為有效率。

  2.3 數據分析

  所有數據應用SPSS(11.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用完全隨機方差分析進行組間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具體結果見表1、表2

  表 1 3天后兩組治療效果比較(例)

  組別例數痊愈顯效有效無效有效率(%)治療組

  對照組408

  408 236

  176 118

  10536

  8618

  4186.76

  68.88

  3天后治療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性(X2=37.83,P<0.05)。

  表 2 7天后兩組治療效果比較(例)

  組別例數痊愈顯效有效無效有效率(%)治療組

  對照組408

  408314

  21276

  11810

  668

  1295.56

  80.88

  7天后治療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性

  (X2=35.84,P<0.05)。

  不良反應:治療過程中治療組與對照組均無血液及肝腎功能損害出現,無其它不良反應發生。

  4 討論

  皮炎濕疹根據病因分為原發性刺激性物和接觸性致敏物。發病機制的不同可分為刺激性和變應性接觸性皮炎。有些物質在低濃度時可以為致敏物,在高濃度時則為刺激物或毒性物質[5-8]。刺激性接觸性皮炎 : 接觸物本身具有強烈刺激性(如接觸強酸、強堿等化學物質),任何人接觸該物質均可發病。某些物質刺激性較小,但一定濃度下接觸一定時間也可致病。本類接觸性皮炎的共同特點是:①任何人接觸后均可發病。②無一定潛伏期。③皮損多限于直接接觸部位,境界清楚。④停止接觸后皮損可消退。變應性接觸性皮炎: 為典型的Ⅳ型超敏反應。接觸物為致敏因子,本身并無刺激性,多數接觸后部發病,僅有少數人接觸后經過一定時間的潛伏期,在接觸部位的皮膚、粘膜發生超敏反應性炎癥。這類物質通常為半抗原,當它與皮膚表皮細胞膜的載體蛋白以及表皮內抗原遞呈細胞表面的免疫反應性HLA~DR抗原結合后,即形成完全的抗原復合物[9-11]。本類接觸性皮炎的共同特點是:①有一定潛伏期,首次接觸后部發生反應,經過1~2周后如再次接觸同樣致敏物質才發病。②皮損往往呈廣泛性、對稱性分布。③易反復發作。④皮膚斑貼試驗陽性。李福秋等[12] 總結接觸性皮炎發病原因不外乎以下3 種:化學性接觸物,包括金屬制品與化工原料,某些外用藥,化妝品、農藥、橡膠、塑料等其他化工制品;植物性接觸物,包括漆樹、蕁麻疹等;動物性接觸物,動物的皮毛及毛蟲的毒素等。

  多由于稟賦不足,接觸某些物質,使毒邪侵入皮膚,郁而化熱,邪血與氣血相搏,致皮膚上出現紅斑、水腫、丘疹、水泡,甚至大皰、糜爛、濕熱之邪侵入肌膚,郁結不散與氣血相搏則自覺瘙癢,熱勝傷津則大便秘結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為濕熱內蘊之象。中醫藥運用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等多種方法治療此種疾病,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療效。[16] 陳方林等[17] 用三仁湯加減(杏仁、半夏、薏苡仁各15g, 厚樸、竹葉、白豆蔻仁、漢防己、紫草皮10g ,通草5g, 茵陳、土茯苓20g, 滑石30g ) 治療1 例因接觸皮帶金屬扣所致之腹部及大腿內側丘疹、紅斑,丘疹處見水皰、抓痕、黃色黏液狀滲出物的接觸性皮炎,療效佳。劉惠蕓[18] 用自擬苦柏湯(苦參、黃柏、地膚子、蛇床子、貫眾、川椒) 另加龍膽草、大青葉、黃芩、蒲公英、生地黃涼敷治療1 例因染發致頭皮及兩耳發紅、腫脹,滲出及黃色結痂的接觸性皮炎,療效甚佳。王康勝等[19] 自擬疏風清熱解毒湯(荊芥、防風、蟬蛻、白鮮皮、連翹、金銀花、蒲公英、生地黃、浮萍、地膚子、甘草) 治療38 例染發劑所致接觸性皮炎全部治愈。陳維梅等[20] 治療接觸性皮炎84 例,結合皮損表現及全身癥狀辨證屬濕熱型者,采用清熱利濕解毒法,10 日為1 個療程,最多4 個療程痊愈。內服方用黃芩、苦參、生地黃、牡丹皮、澤瀉、金銀花、白鮮皮、土茯苓、馬齒莧、甘草。中醫療法分為內治療法和外治療法,外治療法局部皮損首選濕敷法,其劑型為浸漬劑;浸漬劑即中藥濕敷液:將單味或復方藥物加水煎煮后成一定濃度,濾去藥渣所得的溶液。而冷敷方中:黃柏:清熱涼血、解毒療瘡。對接觸性皮炎、潮紅、滲出、糜爛之損害,有收濕清熱、消腫、止癢功效。黃芩:瀉火解毒,長于清肺熱。苦參:清熱、燥濕,療皮膚瘙癢。銀花:清熱止痛。紫草:涼血、活血,解毒透診。野菊花:抗菌、抗病毒。白蘚皮:清熱燥濕,祛風解毒。我院用自制的中藥濕疹濕敷液對患有接觸性皮炎患者的皮損進行冷濕敷。[21.22]

  我院自制的中藥濕敷液主要作用:清熱解毒,燥濕祛風,涼血消腫,即發揮收斂、消腫、止癢、控制繼發感染的作用。

  5 總結

  我院治療接觸性皮炎根據中醫的理論內治療與外治療聯合,中藥外濕敷及口服中藥湯劑和西藥常規抗組織胺治療取得滿意的療效。在護理操作中,一定遵守中藥冷濕敷的操作規程及護理注意事項。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應向患者宣傳避免再次接觸過敏物質,去除發病原因也很重要。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