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2-24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正確認識什么是血栓性痔瘡,有關次碧昂的產生原因有哪些呢,又該如何來治療呢?本文是一篇臨床醫學論文。文章對血栓性痔瘡的治療原則為減輕癥狀、消除病灶、縮短病程、預防并發癥發生及改善預后。血栓性外痔剝離術對血栓基底部病變組織及靜脈曲張性外痔的清除
正確認識什么是血栓性痔瘡,有關次碧昂的產生原因有哪些呢,又該如何來治療呢?本文是一篇臨床醫學論文。文章對血栓性痔瘡的治療原則為減輕癥狀、消除病灶、縮短病程、預防并發癥發生及改善預后。血栓性外痔剝離術對血栓基底部病變組織及靜脈曲張性外痔的清除率高,手術的創傷性小、見效快及恢復快[3]。通過血栓性外痔剝離術整體切除病灶,可降低靜脈叢血管內壁的通透性、改善血流動力學、消除臨床病癥及改善患者的預后;但仍然存在創面愈合不良、病灶感染水腫及疼痛的風險。
摘要:目的: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血栓性痔瘡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治療的100例血栓性痔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取血栓性外痔剝離術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取中藥外洗方劑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創面愈合時間、水腫消失時間、疼痛消失時間及病情復發情況,綜合評價患者的療效。結果:觀察組創面愈合時間、水腫消失時間、疼痛消失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病情復發率顯著小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4.00,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為72.00%;兩組數據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血栓性痔瘡的臨床療效確切,可顯著緩解患者的癥狀、改善預后及復發風險小,可作為血栓性痔瘡的聯合治療方案之一。
關鍵詞:血栓性痔瘡;療效;中西醫,臨床醫學論文
血栓性痔瘡是指導多種因素導致直腸下段黏膜和肛管皮膚下靜脈破裂、淤血、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靜脈團[1]。血栓性痔瘡作為臨床常見的疾病,與血液流通不暢、生活習慣問題密切相關,以自覺肛門腫脹、疼痛及肛門異物感作為主要癥狀表現。隨著血栓性痔瘡的發展,患者出現反復性便血、病灶脫出感染、壞死或誘發心腦血管疾病,不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對于血栓性痔瘡的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治療,仍存在病情復發的風險,引起術后病灶疼痛、感染及出血等癥狀。近年來,血栓性痔瘡的中藥治療取得較好的效果,對血栓性痔瘡進行辨證論治,有利于協同提高手術治療效果。對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血栓性痔瘡的臨床療效。
臨床論文推薦:《臨床醫學》,《臨床醫學》Clinical Medicine(月刊)1974年創刊,是綜合性醫學學術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以服務廣大臨床醫學工作者,促進醫學學術交流和醫學科學發展,提高診療水平為宗旨。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一、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治療的100例血栓性痔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范圍25.2~58.2歲,平均年齡(35.8±3.8)歲;觀察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范圍26.8~57.9歲,平均年齡(34.7±3.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血栓性外痔剝離術治療,患者取側臥位后,對病灶進行局部麻醉,檢查血栓性痔瘡的粘連狀況;如果尚未粘連,可直接切取病灶;如果出現血栓粘連后,于病灶中央作切口,使用組織鉗夾取切口處組織及外翻,將血栓性痔瘡脫起后,對血栓邊緣作剝邊切口,再以同樣的方法,對另一側作同樣的剝離切除;對病灶進行壓迫止血;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取中藥外洗方劑治療,藥方:大黃、三七、五倍子、赤芍、金銀花、芒硝、桃仁、紅花、蒲公英各20g,煎湯熏洗坐浴,每次持續20min,每日兩次,持續治療1周。
1.3療效評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創面愈合時間、水腫消失時間、疼痛消失時間及病情復發情況,綜合評價患者的療效;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生命體征基本正常及病灶紅腫消退面積大于70%;有效:臨床癥狀、生命體征均有所緩解,病灶紅腫消退面積大于50%;無效:療效不符合臨床有效標準;臨床總有效率=(顯效+有效)/治療總例數×100%[2]。
1.4 數據處理
采用統計軟件SPSS17.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說明具有統計學差異。
二、結果
2.1兩組患者的療效觀察指標對比
觀察組創面愈合時間、水腫消失時間、疼痛消失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病情復發率顯著小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詳情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4.00,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為72.00%;兩組數據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詳情見表2。
表2: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
三、討論
在中醫范疇上,血栓性痔瘡的病機為濕熱下注、血熱妄行及氣滯血瘀,需采取中藥辨證治療,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及行氣止痛的中藥治療為主。在本研究中,采取中藥外洗方劑進行煎湯熏洗坐浴治療,大黃、三七、五倍子、赤芍、金銀花、芒硝、桃仁、紅花、蒲公英,可協同發揮抗菌、抗血栓及抗凝血的作用;在中醫上,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4]。通過煎湯熏洗坐浴治療,可提高局部病灶的血藥濃度,加快臨床療效。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創面愈合時間、水腫消失時間、疼痛消失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病情復發率顯著小于對照組;此外,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4.00,顯著大于對照組的72.00%;提示中西醫結合治療血栓性痔瘡的臨床療效確切,可顯著緩解患者的癥狀、改善預后及復發風險小,可作為血栓性痔瘡的聯合治療方案之一。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