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0-29所屬分類:計算機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色彩構成》這門課程,按照以往傳統的教學可以分為理論講授和實踐操作兩部分,這兩部分相輔相成,由教師講解色彩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穿插精美圖片、案例舉例分析、布置作業訓練等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教學目標及能力培訓。 目前我們很多的色彩構成教
摘要:《色彩構成》這門課程,按照以往傳統的教學可以分為理論講授和實踐操作兩部分,這兩部分相輔相成,由教師講解色彩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穿插精美圖片、案例舉例分析、布置作業訓練等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教學目標及能力培訓。
目前我們很多的色彩構成教材只注重對色彩原理分析,而不注重學生實際的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加上計算機應用專業對色彩構成教學學時的限制,這么短的時間內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全部教給學生,更何況之前什么基礎都沒有,任何藝術的理論都沒有學過的學生。但是我們卻可以培養學生研究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本文認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更為重要。
不過這種教學模式其實并不適用于計算機應用專業圖形圖像方向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本文上面有提到學生的生源和基本狀況,我們這個專業的學生不像藝術類學生那樣,三年都是拿著畫筆過日子,有專業的美術老師進行系統的培訓和指導,從最初的臨摹、寫生,從簡單的幾何體寫生、石膏頭像寫生、人物寫生、速寫等,全方位的進行造型能力訓練和色彩感知訓練,不管是素描或者色彩,都是從明暗五調子,或者結構造型出發,在色彩方面,也是如此,因此不管是藝術類學生的造型能力或者配色能力,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對于這個專業的學生來說,前期都沒有接觸過素描和色彩,也不了解什么是色彩,色彩的基本理論知識,假如只是一味的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和過多簡單的臨摹練習,只會減弱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導致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主動性不高、教學效果不明顯。更有甚者,還會出現不適應、厭學等情緒,因此,如何進行課程教學模式改革,進一步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成為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圖形圖像方向《色彩構成》課程教學的首要任務。
對于色彩構成教學來說,以往從教過的經驗未必是好事。這樣很容易讓你形成依賴,依賴以前的教學方式方法,盡管在現實中經驗或許必不可少,大家都知道,一個孩子的想象力常常讓人匪夷所思,常常會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但是隨著年齡的逐增,或許這個孩子再也不會去畫紅色的海洋,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經驗!就是因為從小的教科書、教師的教導、自己的所見所聞,所以作為老師,應積極鼓勵學生的創造和想象力,哪怕他的想法非常的幼稚。你也必須去鼓勵他們。所以要讓位于新的思維,在繪畫的過程中,應積極鼓勵學生盡可能的發揮自己的想象,而不是先入為主的受控于過去的經驗和網上、書上的臨摹。
如果說色彩構成中色彩的三要求、色彩的感覺、心理、色彩的表現形式,這些理論是最基本的理論知識的話,那么我們更應該注重自然色彩的采集與重構、傳統民族文化色彩的采集與重構、現代藝術色彩的采集與重構等。色彩的采集是色彩進行觀察分析、提煉概括,然后根據整理后的色彩構成關系進行主觀再創作的過程,而色彩的重構,是嚴格按照已抽離出來的色彩及面積比例關系,繪制一幅抽象的色彩構成作品,完成基本的色彩練習。同時也需要將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現代色彩構成理念融會貫通起來,借鑒中華民族色彩中的精華,能有效地運用到現代構成設計中去,符合中國特色的色彩構成教育,以達到更好的服務于現代設計的目的。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色彩通過色彩的采集和重構,喚起他們對色彩的感知、心理感覺,幫助他們認識中國特色教育的色彩的審美規律。
計算機應用專業圖形圖像方向的學生生源是由普高和三校生組合,由于這個專業的學生之前沒有經過任何構圖、造型、色彩搭配、美學等知識的涉及,這個專業的學生大多都是三年的寒窗苦讀,整天的數理化作業,使得學生根本沒有受到任何藝術類知識的熏陶。因此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這門課程無形之中就是給他們很大的壓力及不適應感。很多學生都非常的茫然和困惑,一度懷疑自己到底是計算機應用專業還是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
計算機應用專業圖形圖像方向培養的是具有創新思維能力的設計人才,色彩構成課既然是基礎技能訓練課,在整個專業課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基礎,就像造房子一樣,地基要是穩固了,那么整個房子的質量就非常的堅固。我們學習色彩構成,要更加著重于一種思維方式的訓練,通過對已有優秀色彩案例的分析和審美,去領悟色彩的本質、情感和規律,鍛煉色彩的表現和實際應用能力。通過這種創新思維方式的鍛煉,更加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提高對色彩的敏銳鑒賞能力,為以后的各類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過《色彩構成》課程學習,學生的設計思維、審美判斷能力能有很大的提高,色彩構成學習和掌握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今后的平面設計及制作。很多學生都會問,現在經濟那么發達,信息社會,用的都是計算機平面類的軟件,能有幾個人是真正的徒手繪畫。認為學這個沒什么用,教學效果不太理想。上課純理論講的多了,又非常的抽象和枯燥,上課徒手繪畫多了,學生又是非常的應付。
對于藝術類的學生來說,會束縛他們的審美能力,更何況是我們計算機專業圖形圖像方向的學生。構成課對于學生來說,是一門認識課而不是技法課,它的教學目的是為了以后能熟練運用相關的色彩理論知識,更好的進行各類設計而設立的。這個才是這門課真正的教學目的。但是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將色彩構成課當成技法訓練課來上的現象非常普遍,在教學中,只注重技巧,認為只要熟練的掌握技巧及大量的訓練后,就能達到教學目標,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色彩教學應該強調一切從零開始,用一種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感知世界。如果用傳統的色彩構成教學方式方法,則過多的偏重對色彩理論的經驗認知,基本采用理論教學與訓練,如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調和(明度調和、純度調和、色相調和)、色彩的面積調和等等。這種教學方式方法雖然有利于讓學生感受具體各種顏料的特性。比如哪些顏料覆蓋能力強、哪些顏料調色較均勻、哪些顏料不容易混合等,同時按照老師布置的要求完成相關的任務,但是往往學生做出來的作業顯得單調、缺乏創造性,由此帶來的危害就是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色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加束縛住了學生審美能力及創新能力。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學生和國外的學生相比,我們的學生缺少的是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提高。記得在網上看到過這則消息:小學作業有這么一道題,一( )云,有些小學生寫了一(朵)云,有些則寫了一(片)云,結果寫一(片)云被打了一個叉號。這說明什么?這說明連這么簡單的一道題還有標準答案,這說明中國的很多應試教育不斷的在扼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于色彩構成這個課程來說也一樣。
盡管本專業學生,沒有任何美術基礎,傳統的美術訓練基本以臨摹為主,但是臨摹不是最終的目的,想到達到好的效果,適當的臨摹是必要的,不管是參照網上的作品、亦或者是色彩構成類的書籍。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臨摹是需要把握分寸的,不要一味的去強調這個造型像與不像,習慣上來說,學生在臨摹一幅作品的時候,只是機械的從眼睛到手的過程,期間大腦是沒怎么參與的,也就是整個臨摹過程中,沒有“心”的參與,做什么事情就要講心,要是沒有“心”的參與而臨摹好的作品不是創作,而是依樣畫葫蘆一樣,沒有真正的創作。所以,改變以臨摹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