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8-06所屬分類:計算機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機械制圖》與《AutoCAD》一體化教學要體現出主次,以機械制圖為基礎和主線,將CAD的內容有機融入,《AutoCAD》的學習和使用過程是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的一種手段。 《計算機科學》 主要報導國內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動態,涉及面廣的方法論與技術
摘要:《機械制圖》與《AutoCAD》一體化教學要體現出主次,以機械制圖為基礎和主線,將CAD的內容有機融入,《AutoCAD》的學習和使用過程是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的一種手段。
《計算機科學》主要報導國內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動態,涉及面廣的方法論與技術,和反映新苗頭、能起承先啟后作用的研究成果。內容涉及程序理論、計算機軟件、計算機網絡與信息、數據庫、人工智能、人機界面、國際會議、應用等。雜志報導特點是“前沿學科”與“基礎研究”相結合;“核心核術”與“支撐技術”相結合;“倡導”與“爭鳴”相結合。
對這兩門課程內容之間相互重復與交叉的部分進行優化整合,在教學過程中以《AutoCAD》課程為技能主線,以《機械制圖》課程為理論指導,以動手繪制圖樣為手段,以實際識讀圖能力為目標,強調課程實用性及科學性,并且突出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機械制圖,AutoCAD ,一體化教學,計算機科學
《機械制圖》是一門技術基礎課,它主要涉及的內容有學習識讀和繪制機械圖樣的原理與方法,掌握制圖的國家標準,并能應用于實際工作中。這門課程的自身特點決定了授課的過程中必須直觀和形象,要做到從客觀實際出發,這就要求課程的講授必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機械制圖》和《AutoCAD》作為兩門獨立的課程進行教學,沒有體現出《機械制圖》科學嚴謹規范的優勢和《AutoCAD》方便快捷及高效的課程特點,獨立授課帶來的不足有以下幾個方面:①講授投影法軸測圖零件圖裝配圖等不夠直觀形象生動,學生感到抽象難于掌握,局限學生的空間想象力的提高,教師教授困難。②手工繪圖做練習和作業時效率低,修改困難。③教學模型掛圖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有很大局限性并且欠靈活,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④《AutoCAD》教學與《機械制圖》課程教學內容重復,浪費時間。
合理制定教學大綱是實現這一體化教學的理論基礎。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考慮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將有關《機械制圖》課程識讀和繪制機械圖樣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技能,及有關制圖的國家標準作為該部分的核心內容講授,進行空間想象能力的初步培養,手工繪制圖樣是這一部分的必學內容,《AutoCAD》則配合介紹一些基本的繪圖和編輯命令,將畫法幾何和平面圖形的畫法在《AutoCAD》里實現。第二部分是將《機械制圖》里的投影法及投影規律、組合體和圖樣的表達作為重點和難點教授,這部分《AutoCAD》則引入它自身的三維功能,借助《AutoCAD》的三維功能繪制出各種模型,加強形象直觀和科學性。第三部分是將《機械制圖》里面的識讀零件圖和裝配圖作為重點,融入《AutoCAD》在繪制零件圖和裝配圖的繪圖技巧?梢钥紤]利用《AutoCAD》由三維自動生成二維圖形的功能,將三維模型轉化為三視圖,與所繪三視圖對比,借助該功能達到提高繪圖、識圖能力的教學目的。
將兩門課程整合為一門《機械制圖》與《AutoCAD》課程,在多媒體制圖教室,教與學交替進行,學、教、做一體化。分八項繪圖任務,對應八個章節知識點,由任務驅動融合理論知識。
采用任務評分與期末知識測試相結合,確定學生知識掌握程度。以應用為目的,對原有的教材和教學計劃進行相應整合,整合后的課程內容如下表:
教學
進度課程名稱
任務項目
《機械制圖》
《AutoCAD》
機械制圖基本知識與技能
任務一:線型及平面圖形繪制 任務二:幾何體繪圖及尺寸標注
制圖的基本規定 繪圖工具及其使用 平面圖形的畫法 繪圖的方法與步驟
結合機械制圖的平面圖形繪制講解《AutoCAD》中的繪圖和編輯命令
機件的表達方法任務三:切割體相貫體的繪圖及尺寸標注
投影法
正投影法的原理和立體表面點線面的投影分析,基本表達方法的應用、《AutoCAD》機件表達方法的上機練習
任務四:組合體視圖及尺寸標注軸測圖 組合體圖樣的表示方法
標準件和常用件 裝配圖 綜合實訓任務五:零件表達繪圖 任務六:螺紋連接件繪圖
常用件和標準件的表示法 螺紋連接,齒輪,鍵、銷連接等,以及上機繪制標準件和常用件。裝配圖的畫法,裝配圖的尺寸標注、技術要求、明細欄,并要求上機繪制裝配圖。綜合技能的訓練,進行零部件測繪中,手工畫出草圖,再用《AutoCAD》繪出整套圖紙
任務七:繪制典型零件圖 零件圖
任務八:繪制裝配圖 裝配圖
參考文獻:
[1]柳燕君.應龍泉.機械制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凌桂芹.淺析計算機繪圖與機械制圖課程的一體化教學[J].職業教學研究,2006(5).
[3]錢可強. 機械制圖[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1.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