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4-10所屬分類:計算機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信息化煤礦安全監控系統的構建是保障現代化煤礦安全生產的根本途徑。本文以國家十三五煤礦工業發展規劃為指導,通過分析現有煤礦安全監測系統存在的問題,以及現代化煤礦安全生產對安全監控系統提出的信息化要求,闡述了信息化煤礦安全監控系統的概念
摘要:信息化煤礦安全監控系統的構建是保障現代化煤礦安全生產的根本途徑。本文以國家“十三五”煤礦工業發展規劃為指導,通過分析現有煤礦安全監測系統存在的問題,以及現代化煤礦安全生產對安全監控系統提出的信息化要求,闡述了信息化煤礦安全監控系統的概念,以及系統構建框架。旨在為現代化煤礦安全生產提供相關理論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煤礦安全,監測系統,災害防治
煤炭是我國的基礎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業是關系國家經濟命脈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礎產業[1]。“十二五”時期,煤炭安全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發展過程不平衡、不協調等問題依然突出,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煤礦地質條件復雜、水、瓦斯、地壓等災害頻發,百萬噸死亡率遠高于先進國家,煤礦安全風險加劇。“十三五”煤炭工業規劃明確指出,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理念,健全安全生產長效機制,深化煤礦災害防治,全面提升煤礦安全保障能力。
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推進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升級改造,構建煤礦作業場所的事故預防及應急處置系統,成為改善我國煤礦安全現狀的一項重要措施,建立信息化煤礦安全監控系統成為煤礦安全與科技信息發展相互協調的必然產物。
1煤礦安全監測系統現狀
《煤礦安全規程》明確規定,所有煤礦必須配備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對煤礦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監控,并針對可能發生的安全隱患制定應急預案。我國在2010年,已經實現了煤礦安全監控系統的全覆蓋,基本實現了對煤礦各個生產環節的監測和控制。但普遍存在系統職能認識欠缺,信息技術投入不足,沒有對系統形成宏觀規劃和職能界定。
另外,相關約束標準和制度的缺乏,以及系統軟件標準不統一,導致煤礦安全監測系統不能充分發揮應有作用,與煤礦生產安全管理、生產設計等脫節,缺乏統一穩定的數據管理和傳輸平臺,不能構建很好的信息融合和信息共享網絡系統,造成煤礦安全監測系統成為擺設,不能對煤礦安全實現管控一體化。
2信息化煤礦安全監測系統構建的概念
2.1信息化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黨的十八大對于中國經濟發展明確支持:“我國要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將信息化貫穿現代化進程始終,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信息化已經成為我國工業發展的必然之路,是煤礦轉型發展和提升煤礦安全監測的一項重要舉措。
信息化就是將網絡信息平臺、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應用到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集約有效的信息資源,建立安全高效的信息融合和信息共享平臺,將信息科技在經濟發展中得到有效利用,積極發展適應各行各業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不斷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和轉型發展能力。
2.2信息化煤礦安全監測系統
信息化煤礦安全監測系統的構建理念與信息化密切相關,該系統就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煤礦安全監測優化升級,提高煤礦安全監測信息的獲取、融合、分析和共享能力,實現煤礦安全監測的現代化水平。信息化煤礦安全監測系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煤礦安全監測信息獲取的實時化,是指煤礦實際生產環境的各個安全因素以及生產系統控制數據的實時、快速獲取,能夠滿足各種煤礦突發事故應急處理以及信息融合和決策需要。2)安全監測數據處理的自動化,利用系統提供的智能化數據處理平臺,對獲取的安全監測信息進行自動化收集、處理,智能化信息融合和評價。
3)安全監測信息的網絡化,基于煤炭工業以太環網和大數據信息平臺,實現信息數據和分析結果的網絡化傳輸,煤礦各部門都可以通過安全監測系統進行數據下載、查看,實現煤礦安全監測信息的“一站式”網絡化綜合服務。4)安全監管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安全監測信息獲取和信息分析的智能化,為安全監管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和管理職能體現,通過安全監測網絡系統,對存在安全隱患的生產環節進行針對性處理,實現對煤礦生產各個環節的實時監測和安全隱患治理。
3信息化煤礦安全監測系統的構建
信息化煤礦安全監測系統是以智能平臺和高速網絡系統為基礎,將煤礦安全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為煤礦企業提供高效、實時、共享的安全生產集控系統。
1)系統以高速工業以太環網為網絡傳輸路線,通過強大的計算機科技和大數據平臺對煤礦安全監測信息實時、高效的傳輸。2)安全監測信息包括造成煤礦安全威脅的所有危害因素監測信息和各個生產環節的集中控制信息,危害因素主要包括水、瓦斯、有毒氣體、粉塵、地質環境等,生產集控主要包括井下主排水、皮帶運輸、供電系統等。3)基于大數據平臺和信息化網絡傳輸,形成一個中心數據庫體系結構,包括礦用監控數據庫和空間數據庫,為信息綜合評價和信息展示提供標準的數據支持,達到煤礦安全監測系統的“四位一體”(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和信息化)的有效融合。
4)通過數據融合構建安全評價和決策分析體系,利用科學的數據模擬系統對信息進行判斷和決策。5)利用煤礦調度對實時數據以及各業務數據報表進行展示。6)通過對安全生產監控信息的決策和分析,提出相應的監測管理方法和措施,并實時指導煤礦安全生產,各業務科室可以通過網絡系統獲取數據報表,提出相應的技術措施。
4結論
信息化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將煤礦安全生產的各個子系統進行有機整合,利用以太環網對各個信息進行快速高效傳輸,并將各個生產環節的安全狀態信息進行有效集成,并通過建立的中心數據庫對信息進行深度挖掘和融合,進而實現安全監控信息的綜合分析和實時監控,實現了煤礦生產安全的高效、優化控制以及安全隱患的實時預警和應急聯動控制。信息化煤礦安全監控系統的構建滿足現代化煤礦企業安全生產運營需求,能夠為安全管理提供更有效的科學決策依據。
電子信息類期刊推薦:《信息安全與技術》雜志是我國信息安全和信息技術領域集學術性、技術性、專業性和權威性為一體的國家級月刊,面向中國信息安全與技術領域,展現學術水平和專業技術成果,創建中國信息安全與技術領域第一交流平臺,以期提高我國信息安全和信息技術的突破。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