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0-20所屬分類:計算機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在當前有關通信技術應用的新發展措施有哪些呢?應該怎樣加強對通信科技應用的新技術模式呢?有關現在通信技術的新發展教學管理技巧又有哪些呢?本文從虛擬實驗教學改革的背景與意義和對虛擬實驗教學改革的具體實施方法等方面做了闡述。 摘要:對于通信工程專業
在當前有關通信技術應用的新發展措施有哪些呢?應該怎樣加強對通信科技應用的新技術模式呢?有關現在通信技術的新發展教學管理技巧又有哪些呢?本文從虛擬實驗教學改革的背景與意義和對虛擬實驗教學改革的具體實施方法等方面做了闡述。
摘要:對于通信工程專業,該門課程設置在第六學期,需學習前期的光纖基礎實驗。對于光電子技術專業,該門課程設置在第七學期。作為中間環節,他是專業實驗的進階,同時作為本科畢業設計的前期訓練,起到承上啟下作用。運行一年來,效果顯著。
關鍵詞:光通信技術,通信教學,論文發表
一、虛擬實驗教學改革的背景與意義
作者所在的黑龍江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光通信技術》實驗需為兩個本科專業(光電子技術系和通信工程系)學生(約180人/年)提供課程資源。原有《光通信技術》包含“光纖低損耗熔接”“光纖纖芯分布測量”“光纖微彎損耗測量”“光時域分布反射測量”和“可視光通信傳輸系統演示”5個基礎專業實驗,僅能覆蓋《光纖技術》和《光通信技術》兩門專業必修課程的實驗教學任務,學生缺乏對“光電子器件”應用的認知。而且,光纖與光通信技術是本專業最重要的兩個研究方向之一,是專業學生就業與求學的主要支撐技術。近10年來,光通信技術在“光傳輸”“光交換”“光接入”和“可見光電力線通信”等領域高速發展。然而,現有實驗教學設備多購置于2001年,部分已陳舊、老化。與此同時,面臨教學經費不足,設備臺套數有限,儀器價格昂貴,由于普通高校擴招導致生源劇增的雙重壓力,對應的實驗內容無法得到更新,課程講授內容與實驗教學脫節,學生學習興趣低下。
論文網推薦:《通信世界》,《通信世界》信息產業部主管,信息產業部人民郵電出版社主辦。在過去的8年里,始終堅持立足中國通信產業發展,全面反映中國通信產業發展變化,為中國通信產業的發展積極獻言獻策。我們的目標是,一個領先的,融合通信的積極推動者。一個權威的,傳播融合通信的綜合服務平臺。《通信世界》雜志作為中國通信產業出版周期最短,影響力最廣的雜志,始終以推動產業發展為己任,以觀察、研究、評論、推介辦刊宗旨,以把握產業發展方向,積極響應產業發展潮流為立足之本。
與之相比,專業仿真軟件具有價格低廉,覆蓋領域廣,專業性強,靈活性、操作性好等系列優點,可實現光放大器設計,光電轉換器件測試,多光通信系統實時在線模擬等功能,與本專業光纖技術、光電器件與檢測、光通信技術課程內容吻合。鑒于此,將虛擬實驗與原有的專業實驗相結合,以專業實驗為基礎,虛擬實驗為進階,二者相互補充、取長補短,將可有效緩解專業實驗教學中所面臨的困難。
二、虛擬實驗教學改革的具體實施方法
(一)方案設計與實驗室建設
1、保留原有的“光纖低損耗熔接”“光纖纖芯分布測量”“光纖微彎損耗測量”作為基礎實驗,刪除“光時域分布反射測量”和“可視光通信傳輸系統演示”兩個實驗,節省6學時的課程資源。
2、開設“光通信仿真設計”課程設計,以虛擬實驗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于“光通信系統架構”“光纖放大器設計”“光電子器件工作特性”的掌握能力。課程設計采用機房集中教學模式,包含“光發射機/光接收機的實現”,“誤碼率與質量因子評價”“色散補償特性測試”“光放大器性能優化”“格式生成與轉換”五個模塊,共計32學時。其中,講授學時8學時,實驗學時24學時,第一、二模塊為必選,后三個模塊至少任選其一。
3、將原有機房進行升級與改造,新購置計算機50臺套,服務器1臺套,投影教學設備1臺套。更新原有網絡布線與系統,實現教師與學生互動能力,提升學生間的交互學習能力,改善學生個人的實驗學習平臺環境。購置專業光通信仿真軟件OptiSystem(12、0版)1套,可同時滿足30人在線仿真需求。
(二)虛擬實驗教學實施方法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該門課程對于光電子技術專業學生(年均60人)為必修課程,分成2個教學班級循環教學;對于通信工程專業學生為選修課程,根據以往統計,選修課程人員約60―80人,亦分成2個教學班級循環教學。除講授8學時外,學生需在2周內完成24實驗學時,教學資源采用開放模式提供,學生可自行安排學習時間,學時計算由智能管理系統完成。教學模式除課上教學、實驗外,還包括師生在線交流與在線答疑。課程考試采用報告模式提交,3人一組,需分工明確,格式統一,數據與分析清楚有效。
三、效果與評價
主要體現在:(1)增加了實驗教學資源,緩解了實驗設備臺套數少的困難,提升了學生的實踐實訓能力;(2)完成了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的完整對接,教學內容與深度得到進一步提升;(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教師的科學研究提供有效輔助。截至2014年12月,已有11名專業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團隊中,并在光通信設計領域發表EI檢索科研論文3篇,申報發明專利1項,獲授權實用新型專利2項,獲批省級、校級創新創業課題2項。
四、結論
針對省屬高等院校理工科實驗教學的實際情況,以“光通信技術”課程為例,引入了虛擬教學環節,有效彌補了原有專業基礎實驗教學在內容更新、基礎設備受限等方面的不足。虛擬實驗教學作為專業實驗的進階,可有效提升本科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成為二者間連接的紐帶,承上啟下。此外,虛擬實驗教學還具有投入低、見效快的特點,它應作為一種重點的教學模式在今后的理工科實驗教學課程中得到廣泛推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