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2-26所屬分類:建筑師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煤礦生產過程中所處環境較為復雜,煤礦開采作業具有較高的危險性,特別是煤礦綜采工作面防滅火工作的開展情況更是直接關系到煤礦的安全生產和職工的生命安全,積極應用防滅火技術能夠有效降低煤礦安全生產問題,提高煤礦開采的可靠性。下面文章主要對
摘要:煤礦生產過程中所處環境較為復雜,煤礦開采作業具有較高的危險性,特別是煤礦綜采工作面防滅火工作的開展情況更是直接關系到煤礦的安全生產和職工的生命安全,積極應用防滅火技術能夠有效降低煤礦安全生產問題,提高煤礦開采的可靠性。下面文章主要對煤礦綜采面防滅火技術進行分析。
關鍵詞:煤礦安全;安全技術;防滅火
引言
在煤礦開采作業過程中,煤炭自燃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其是通過熱量的不斷累積使煤體溫度上升,從而達到著火點導致燃燒。在實際煤礦運營過程中,煤炭自然發火是主要災害,一旦火災發生,必然會對煤礦的正常生產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在煤礦實際生產作業過程中,需要加強防滅火工作,這不僅是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煤礦得以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淺埋深綜采面由于距離地表較近,采空區通過地表裂縫漏氣,加速采空區遺煤的氧化,相比埋深較深的工作面更容易著火。許多采礦人員缺乏必要的防滅火意識,甚至于對防滅火作業流程以及相關安全要求都沒有進行必要的了解。下面我們對煤礦綜采面防滅火措施進行分析。
1穩定、合理的配風量
1.1回采工作面的風量必須按設計供給,并保持穩定,不能時大時小,造成采空區氧化帶寬度的不穩定和氧化速度加快。且穩定的風量有利于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CO等有毒有害氣體溢出量保持穩定。
1.2回采工作面為后退式開采,全負壓“U”型通風方式,順槽內嚴禁堆放雜物降低通風阻力。
1.3工作面回采至停采線后要及時撤出所有設備、設施,并及時封閉采空區,避免向采空區漏風。
1.4生產過程中加強對通風設施的管理,定期進行檢查和維修,保證通風設施處于正常使用狀態,以便在井下發生事故時能迅速有效的進行反風。
2提高工作面回采率、撒布巖粉
2.1采空區浮煤是煤炭自然發火的主要介質,提高回采工作面回采率,少留頂、底煤,對于延長自然發火期會起到積極作用。
2.2在工作面回采過程中,上、下隅角、機頭機尾段等易發火地點撒布巖粉,巖粉撒布要均勻,撒布厚度不能低于10cm,從而起到完全隔間的目的。
3加快工作面推進速度
優化采掘工藝,加快回采進度,防止采空區發生自然發火。
4加強通風設施維護,確保質量達標
4.1加大通風設施施工監管力度,從設施設計、施工、檢查、驗收等各個環節加強管控,保證施工質量。
4.2加強順槽聯巷內密閉施工質量,并在密閉向外5米范圍進行噴砼,且噴砼厚度不能低于10cm。定期加強對密閉完好情況進行檢查,如發現漿皮脫落或出現裂隙,必須盡快安排二次噴砼作業。
5開拓開采方面的措施
5.1根據巖石普氏系數較小、煤層較厚等因素,將主要巷道布置在煤層中,并采用錨噴支護,以防煤層巷道與空氣的充分接觸。工作面上、下順槽采用錨桿支護。
5.2對井下大巷、機電硐室采用不燃性材料支護,井下設有消防材料庫。
5.3在生產過程中,根據煤層的暴露情況合理調整煤層巷道的支護形式,原則是及時封閉暴露的煤層,若有必要,應進行噴漿處理,防止暴露煤層氧化。
5.4采用集中生產,避免風流紊亂、串風、漏風,從而達到預防煤層自燃的目的。
5.5綜采面開采期間應盡量減少采空區殘留煤和工作面浮煤,提高頂煤回收率,加快工作面推進度,提高資源回收率,有利于防止采空區煤層自燃。
5.6為避免煤層自然發火,工作面采用后退式開采,煤層采用自上而下的順序開采。
5.7采煤工作面、掘進工作面均應編制專門防火設計和開采規程,必須編制防止采空區自燃發火的措施,并應嚴格遵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要求。
5.8控制礦山壓力,減少煤體破碎,在采掘過程中盡量減少裸露巷道的時間,在部分頂底板來壓較大的地方加強支護,減少頂底板來壓對煤體的破碎,減少煤體與空氣接觸面。
6外因防滅火措施
6.1井下巷道及機電設備硐室均采用錨(網)噴或混凝土砌碹支護。
6.2井下水泵房、變電所等機電設備硐室,均布置2條通道,并采用不燃材料進行支護。
6.3井下機電設備硐室裝設向外開啟的防火鐵門,在設置防火鐵門時,鐵門上裝設便于關嚴的通風孔,在正常情況下便于控制硐室通風量,而在意外情況時便于隔絕通風。
6.4根據《煤礦安全規程》要求,井下機電設備硐室、檢修硐室、材料庫、使用帶式輸送機的巷道以及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均備有滅火器材,并要求井下工作人員熟悉本職工作區內滅火器材的存放地點。
6.5井下電氣設備硐室高低壓配電裝置及各配電點供40kW以上電氣設備,均選用高分斷能力、快速動作的斷路器。此外高低壓配電系統均設有安全可靠的繼電保護及檢漏保護裝置,以確保電氣故障的迅速排除。
6.6順槽配電點均選用隔爆型干式變壓器。
6.7井下電纜均選用經檢驗合格的并取得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的阻燃型銅芯電纜,其主芯線及接地芯線均能滿足供電線路負荷及保護接地的要求。電纜的連接符合有關要求。
6.8根據《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機電硐室及工作面均選用礦用防爆型設備。變壓器選用礦用防爆型干式變壓器,照明燈具均選用礦用防爆型。控制設備均為礦用防爆性型或本質安全型。所有設備均具有“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及“產品合格證”。
6.9所有一、二類負荷高低壓供電均為雙回路并引自不同變壓器及不同母線段,每回路負荷保證率均為100%。
相關知識推薦:論文發表期刊真假辨別方法
井下電纜均選用經檢驗合格的并取得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的阻燃型銅芯電纜,其主芯線及接地芯線均能滿足供電線路負荷及保護接地的要求。電纜的敷設及連接均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要求。
7帶式輸送機著火的防治措施
帶式輸送機發生著火的可能性原因:膠帶與傳動滾筒出現打滑,滾筒溫度急劇上升引起著火;膠帶跑偏引起的著火;驅動裝置嚴重過載引起的著火等。為預防帶式輸送機發生事故,產生火災隱患,主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7.1帶式輸送機均采用阻燃抗靜電輸送帶。
7.2井下膠帶均為鋼繩芯阻燃膠帶,接頭采用電熱硫化方式,硫化時泡膠桶保持清潔、加蓋密封,并遠離火源、電源,防止火災。
7.3為防止輸送帶跑偏,各輸送機上設有調心托輥,并設防跑偏裝置。
7.4輸送機驅動裝置上均設有制動器,且制動器為防爆型,保證輸送機停車時平穩制動。
8油脂及其它易燃物品管理措施
8.1井巷和硐室內不準存放汽油、煤油及變壓器油。
8.2井下使用的潤滑油、棉紗、布頭和紙等必須存放在蓋嚴的鐵桶內。用過的棉紗、布頭、各種紙和編織袋等,也必須放在蓋嚴的鐵桶內,并由專人定期送地面處理,不準亂扔亂放,嚴禁將剩油、廢油潑灑在井巷和硐室內。
8.3使用的乳化油、齒輪油、抗磨液壓油等油脂應集中管理,存放于頂板完整,支護完好,無淋水、淤泥和積水處,而且不影響運輸的進風巷道內。油桶必須上架、掛牌,并要配齊沙箱、滅火器等滅火器材。
9其他防治措施
9.1每部膠帶運輸機的下風側安裝CO傳感器,監測風流中的CO變化。膠帶運輸機綜合保護裝置必須齊全可靠,并進行定期檢查。
9.2綜采工作面上隅角、下隅角,采煤機、綜掘機以及各條皮帶機頭機尾處等地點設置干粉滅火器和砂箱等。
9.3嚴格控制井下使用電氣焊。一旦使用,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
9.4電氣設備各類綜合保護必須確保齊全可靠,并進行定期檢查。
結語
在當前煤礦日常生產作業過程中,需要在不斷實踐和探索過程中提升防滅火技術水平,確保防滅火技術措施能夠獲得良好的執行效果。而且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對綜放工作面防滅火技術措施內容進行更新,從而保證綜采工作面能夠穩定、高效和安全的運行,進一步確保煤礦生產的安全。——論文作者:卞濤 袁帥 蘇志偉 楊英兵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