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1-24所屬分類:建筑師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建筑體型新管理發展技術有哪些呢,要如何來促使現在建筑工程新發展模式呢?本文是一篇建筑工程師論文。我們也知道目前的多層住宅的普遍做法是:底層另加小庭院,庭院的欄桿圍護都采用通透性強的鑄鐵、不銹鋼欄桿等,庭院內綠化由用戶栽種,這方面的嘗試較成功。但
建筑體型新管理發展技術有哪些呢,要如何來促使現在建筑工程新發展模式呢?本文是一篇建筑工程師論文。我們也知道目前的多層住宅的普遍做法是:底層另加小庭院,庭院的欄桿圍護都采用通透性強的鑄鐵、不銹鋼欄桿等,庭院內綠化由用戶栽種,這方面的嘗試較成功。但帶來的問題是庭院綠化不統一、防盜的要求也更高,加上底層潮濕問題,導致購房者瞻前顧后。
摘要:建筑體型設計應綜合考慮建筑功能、造型以及節能的要求?刂企w型系數體型系數S指建筑物與室外大氣接觸的外表面積F(不計算地面)與其所包圍的建筑體積V之比(S=F/V)?刂企w型的設計策略(1)盡量減少體型的不必要的、小尺度的凸凹不齊,以利于降低體形系數,減少熱量損失。
關鍵詞:體型系數,體型設計,設計策略,建筑工程師論文
1.控制體型系數體型系數S指建筑物與室外大氣接觸的外表面積F(不計算地面)與其所包圍的建筑體積V之比(S=F/V)。論文格式。體型系數越大,說明單位建筑空間所分擔的熱散失面積越大,能耗就越多。有研究資料表明:體型系數每增大0.01,耗熱量指標約增加2.5%。
建筑工程師論文:《四川建筑》,《四川建筑》本刊是省建筑業綜合期刊,立足四川覆蓋全國。在選題上既有應用基礎理論,又注重大量的適應技術。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逐步形成自身的風格和相對穩定的報導方向。該刊以技術性、知識性、信息性和可讀性為特色,.兩次獲四川省優秀期刊獎。中國萬方數據庫收錄期刊。本刊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入期刊,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
建筑的體型系數與建筑物的體型是否規整及建筑的體量大小有關,建筑的規模越大,其體型系數越小。因此單層的小建筑的體型系數一般比較大,而規模較大的建筑,體型系數一般比較小。對于高層建筑來說,體型系數一般在0.10-0.15之間,遠小于規范規定的0.3界限,且高層建筑屋面面積相對外墻面積要小得多。
2.增加南向表面積與體型設計從利用太陽能采暖的角度考慮,應盡量增加南向的面積,以南向表面足夠大,其它外表面總面積盡可能小為判斷節能與否的標準更合理。這意味著要增加建筑面寬,減小進深。
作者以濟南某小區套型面積為116m2,層高為2.8m的六層住宅為例,計算分析一個單元時和三個單元時的體型系數變化,如表5-1,由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在增加南向表面面積的同時,勢必會造成在標準層面積一定的情況下,體形系數增大的情況。因此,在滿足必要的平面功能布局的要求之后,盡量控制體形系數在一定范圍內,盡量的增加面寬,減小進深。
表 5-1相同面積不同套型的體型系數比較
進深m 面寬m 套型面積m2 一個單元體型系數 三個單元體型系數
戶型一 12.6 18.3 116 0.34 0.26
戶型二 10 23.1 116 0.33 0.29
(圖表來源:自繪)
同樣我們需注意到,當建筑物南向表面面積增大,滿足了冬季被動式采暖需求時,必然引起夏季室內外受熱量增加的問題。所以,在夏季應采取適當的外表面的遮陽措施,將增大南向表面面積作為優點來利用。論文格式。
3.底層架空與體型設計黑川紀章認為:“城市已失去了它曾有過的最完美的過渡空間”,為恢復城市中這種性質的空間,他借鑒日本傳統文化中的“緣側空間”理念,在福岡銀行總部設計了一個巨大的開敞架空空間———介于室內與室外、公共與私有之間的城市公共開放空間。論文格式。
底層架空空間是室內外的過渡空間,具有加強通透性,提供灰空間,對外開放等特點,雖然增加了建筑的體形系表面面積,而總體積不變,體形系數一定增加,但是它卻從而降低了住宅內部的氣溫,改善了微環境。
底層住戶由于接近地面,室內濕度比較大,防潮問題未解決,而且日照間距普遍不夠。而設置架空層之后就避免了這一問題。并且一層的住房冬季接收陽光時間比較短,這個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梢姀奶柲艿睦媒嵌瓤,底層架空也有好處。而且在底層架空層種植綠化,設置自行車停車場以及布置休閑娛樂設施等,對增加綠化面積,促進人與人交流等方面均有積極意義。
然而,底層架空帶來夏季自然通風暢通的同時,也會帶來冬季防風問題的嚴重性。為同時解決夏熱與冬冷的問題,可以采取一些輔助設計手段。例如:結合底層架空空間的綠化景觀以及兒童游樂場地設計移動隔墻,移動墻通過人工調節可以隨著冬、夏季的主導風向移動或旋轉,起到夏季導風、冬季防風之作用。也可以安裝玻璃,不但可以防風,而且可以成為利用太陽能直接受益式的附加陽光的暖房?傊,并非體形系數越小越好,應該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4.控制體型的設計策略(1)盡量減少體型的不必要的、小尺度的凸凹不齊,以利于降低體形系數,減少熱量損失。
(2)做到各單元的有機組合,盡量利用外墻面重疊,以減少外墻面積。尤其注意山墻的面積的有效控制,減少西曬問題出現。
(3)將控制體形系數量化的極限范圍內,在滿足必要的平面功能布局的要求的同時,盡量的增加南向墻體表面的面寬,減小進深。并為防止夏季過熱采取適當的遮陽措施。
(4)將控制體形系數控制在極限范圍內,適宜地作建筑底層架空處理;并結合底層環境景觀進行設計,起到夏季導風、冬季防風的作用。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