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8-06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 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教師對學生的價值導向就應該是明確的和必須的,但是這種積極的價值干預不能僅僅是冷冰冰的規訓,不能僅僅是一種當頭棒喝,而應該是一種春風化雨的滋潤。如何把普世價值、核心價值的東西春雨般灑向學生的心田,需要的就是潤物細無
摘要: 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教師對學生的價值導向就應該是明確的和必須的,但是這種積極的價值干預不能僅僅是冷冰冰的“規訓”,不能僅僅是一種當頭棒喝,而應該是一種春風化雨的滋潤。如何把普世價值、核心價值的東西春雨般灑向學生的心田,需要的就是“潤物細無聲”的化育功能。這種化育功能就是積極的示范和引領。
《班主任雜志》屬專業性技術類期刊。探討新時期學生的特點和班主任工作的規律,促進班主任隊伍素質的提高和班主任工作科學化。讀者對象為各級教育工作者。
關鍵詞:班主任,解讀,規范,班主任雜志
“規范”應分成“規”和“范”兩個詞來理解,“規”是“規訓”、 “規則”,“范”是“示范”、“引領”。“規”是要你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范”是你可以從別人做的或說的受到啟發,知道該做什么或不該做什么。而這些鐘情于“規范”的班主任,只把“規范”當做“規訓”來操作,完全忽視了其還要“示范”的一面,忽視了教師在行為習慣和道德情操上的引領作用,也忽視了優秀學生的模范帶頭作用,只是讓個體去被動的適應“規訓”,用狠抓落實把學生用“規訓”圈禁了起來。有了“規訓”而不去“示范”,不但事倍功半,還會適得其反。
許多班主任把讓學生“聽話”作為一種管理目標來追求。為使學生變得“聽話”,他們就想方設法的把自己或學校的意志強加給學生,以專斷、專橫甚至專制的態度對待學生,教育方式簡單、粗暴,沒有一點人文關懷。個別教師還會在學生面前做出一種野蠻、兇橫的姿態,以使學生產生恐懼心理,從而達到“聽話”的目的,導致本應人性化的班級管理最終淪為禁錮學生成長甚至令其窒息的管制。這種外力的施壓,與教學生求真、求善、求美的教育本質背道而馳,不但管不了,反而加劇了學生的逆反心理,使學生與老師在心理上對立起來,制造出越來越多的“刺兒頭”。
“范”說白了就是引領。教育必須根植于學生的內心,直指學生的心靈。有“規訓”就必須有引領,沒有從情懷、價值觀、行為方式等方面的必要引領,一味的以“規訓”去束縛,學生的手腳雖然被綁住,心理的突圍欲望卻更加強烈。如果這股“邪火”得不到正面的引領,一旦“走火入魔”或者“火山噴發”,就不僅僅是前功盡棄那么簡單的事了。
要引領學生修心,教師必先修身。教師的行為必須處處體現普世價值、核心價值的內涵,即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一個沒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是非之心、辭讓之心、敬畏之心的教師,是不可能教出品德高尚的學生來的。同樣,一個不修邊幅、做事馬馬虎虎、語言粗俗隨意、不守信譽、不顧大局、滿肚子私心雜念、武斷專橫的教師,也是不可能把他的“規訓”貫徹到學生的心靈中去的。只有用那些帶有普世和核心價值的言行去影響和感染學生,使他們形成積極的價值取向,才可以奢談“規范”管理。教師的權威不是板著臉和使用拳腳能夠建立的。如果地上有紙片你拾了、衛生用具亂了你整理一下比任何講究衛生的說教都管用,引領有時候就這么簡單。“以理服人”和“以德服人”是班主任的兩條腿,當這兩條腿動起來走在前面,學生才會心悅誠服的跟上來。不怒而威,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教師的言行是互相矛盾的,教師的人格是雙面的,他推行的“規訓”也就缺乏尊嚴和威儀,自然會被學生漠然視之。
其次,讓孩子能夠既享受到童年之樂,又能習得正確的行為準則,養成教育者和社會所期待的行為習慣,能否營造出使孩子感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尊嚴的溫馨環境是一個現實的命題。事實證明,基于規訓的班級生活難以給孩子的人生留下美好而生動的記憶,而更多的是一種創傷和疼痛。如果班主任使教育僅僅成為孩子在這個階段無法逃避而不得不承受的過程,那這種教育就是一種罪過。給學生以自由的感覺,給學生以主動生存的權利,給學生以通過內化自主接受和適應規訓的機會,培植出使生命個體得以完美和健全的沃土,是新時期班主任的使命所在。賞識、平等的蹲下來推心置腹地和孩子交流,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的領悟學生的所思所感并進行行為矯正,切忌把由其它事情引起的煩惱和焦慮發泄在孩子身上,是班主任必須具有的一種智慧。
再次,取消懲罰措施,加大正面激勵力度,在班級中形成一種積極上進的良好氛圍,讓正面輿論取得主導地位,用習慣引領習慣,用愉悅取代制約。如果沒有適當的規訓,紀律的渙散必然導致班風甚至道德的滑坡,但這并不是教師利用霸權推行規訓的理由。在教育實踐中,單純依靠懲罰來達到教育目的的嘗試往往是難以奏效的。引領的一個重要手段是正面激勵,對犯錯者以寬容,對遵規者以表揚,用欣賞的眼光發現學生的可愛之處和閃光點,給予鼓勵與期望,使其體驗到成長、進步的愉悅和幸福。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暖心的話語,都會使孩子感到老師可親,規訓可敬,為什么要吝嗇呢?而且,隨時給表現優秀的學生一些有意義的小紀念品予以獎勵,也不是什么太困難的事情。當教師時時關注一個學生的正面行為而不是負面行為時,就會很少引起紀律問題。摒棄秋后算賬的固執觀念而采用積極的、預防性的方法來使學生遵紀守規,將可能避免大多數的行為問題并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歸屬感。當預防性的、正面的策略發揮作用時,即使是最調皮的孩子,也會對自己的破壞行為有所收斂,“規訓”的執行也就少了阻力。
為了讓學生在班級中找到歸屬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營造一個溫馨、舒適而又能落實“規訓”的班級環境,班主任,您有必要重新解讀一下“規范”這個詞。
參考文獻
[1] 張軍鳳.愛的教育:一種大德教育[J].中國教育,2007(11):14-16.
[2] 向曉峰,鄒學軍.注重課堂教學中隱性教學的確作用[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2):156-158.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