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1-25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教育改革發展新形勢下,高校要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有效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在抓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還要強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積極主動幫
【摘要】教育改革發展新形勢下,高校要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有效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在抓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還要強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積極主動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使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三觀。本文將進一步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展開分析與探討,旨在為同行業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當前正處于創新教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設發展要與時俱進。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想有效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和高尚的品德,就必須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納入到思想政治教學體系中,高度重視對學生的心理關懷,強化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充分掌握了解學生思想心理發展情況,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態做好相關引導服務工作,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
想政治教育的結合機制分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前提,通過科學有序地開展思想政治實踐教學,能夠促進大學生形成完善的心理健康機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避免學生誤入歧途。高校大學生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除了常規的愛國主義教育,還涵蓋完善的心理素質教育內容,比如道德觀念與個人品質的培養、指導學生學習掌握各種人際交往技巧和待人處事方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健康的心理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合理地將心理健康教育科學貫徹到各個實踐教學環節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情緒控制能力以及適應能力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在價值表現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是強調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比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旨在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實現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則是為了強化大學生道德實踐能力,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異同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別
1.理論基礎與教育方法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基礎是通過運用心理學原理和各種咨詢輔導手段,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不同心理障礙問題,避免學生之間產生矛盾,威脅到學生的生命安全。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鄧小平理論為科學指導,旨在引導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陶冶學生情操,明確未來發展目標。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應用通常是建立在學生的信任與自愿的基礎上,教師通過耐心傾聽學生反饋的各項問題,以共情方式強化與學生的情感體驗互動,在交流中找到學生問題癥結所在,并提供解決方法;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應用通常是建立在課堂自上而下的教導上,教師會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需求,合理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2.出發點與教學內容不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為了滿足學生心理健康狀態變化的引導服務需求,確保能夠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科學預防學生心理疾病的發生。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是為了滿足社會價值觀體系發展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各項心理研究方法,通過不同手段去正確評價判斷自身當前的心理健康程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控制自我情緒,適應環境。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
3.教育實施者與結果不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者主要包括輔導員和心理咨詢師,輔導員能夠以團體輔導、單獨談話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及時發現并處理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地進行學習生活。而心理咨詢師則是高校專門安排的心理輔導員,其能夠根據學生的主觀意愿需求,為他們提供各種心理咨詢業務支持,幫助學生科學預防和減緩心理疾病的發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施者主要包括輔導員和思政教師。其中思想政治教師起到了關鍵作用,其為學生傳授最新的思想政治知識內容,合理引進應用社會熱點話題,科學引導學生強化思想政治學習,全面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水平。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同點
1.教育對象相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務對象都是學生群體,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通過安排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完成對學生的心理咨詢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各類心理障礙問題,科學有效地化解不同學生決策探索2020.9下個體間所積累的矛盾。而思想政治教育則是通過思政教師向學生講解馬克思主義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學生良好的愛國主義情操。
2.教育性質相同。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都屬于意識形態內容,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歸屬于感性認識階段,而思想政治教育則屬于理性認識階段。
3.教育目標相同。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目標是相同的,都是為了培養出更多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使學生能夠樹立起遠大理想,為實現人生目標而不斷努力奮斗,為社會創造出更多價值。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實踐措施
(一)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高校要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在思想政治教學中適當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內容,并創新完善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方式,從而有效實現向廣大學生傳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目標。高校要安排專業的教師負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教師要結合當前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合理組織開展各項學習活動,將多元化的心理健康課程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確保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教師要提高實踐創新意識和能力,以社會案例分析、情景教學等方式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從不同角度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情況,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懷,這樣有利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并強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務咨詢效果。
(二)創新互動教育策略與方法為了實現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創新互通教育策略與方法,積極拓寬教育渠道,促進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思想政治水平。首先,高校教師要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實踐教育經驗,合理引進先進的心理教育方式方法,優化調整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教師除了要綜合運用傳統德育說服教育、陶冶教育以及實踐鍛煉教育等方式,還需科學高效地運用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組織引導學生開展各種心理測試、心理咨詢服務等教育活動,通過一對一、一對多的線下加線上方式強化與學生在思想政治學習過程中的溝通互動交流。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學會主動預測學生的思想政治行為傾向,并對需要進行心理健康咨詢服務的學生進行超前教育,這樣能夠提前幫助學生解決各類心理問題,避免學生誤入歧途,影響到自身的發展。
(三)組建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隊伍高校要想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水平,就必須組建高能力、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隊伍,在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業務能力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指導他們明確樹立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目標,不斷創新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高校可以針對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專門的部門機構,引進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負責心理健康咨詢服務工作,幫助學生完善自我人格,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同時為高校順利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高校要加強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教育工作,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培訓教育工作,組織引導教師參與到各種培訓活動中,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和實踐技能應用水平。高校也可以通過邀請社會心理學專家進行校園座談交流會,向師生普及最新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從中汲取更多的先進教學經驗,提高自身實踐創新能力,并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四、結語
現代高校要想培養出更多高能力、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就必須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高校領導要正確認識到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性,結合市場要求和學生需求,合理設置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課程,指導教師創新完善教學方式和內容,確保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高校要組建起專業的人才隊伍,確保他們不僅具備良好的業務能力和職業素養,還必須具有實踐創新意識,將更多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學中,注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有效解決,將學生培養成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專業人才。——論文作者:高彬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教育學刊雜志》創刊于1980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國教育學會主辦,面向基礎教育的綜合性學術刊物。設有:教育研究、教育言論、區域教育發展、教育廳局長談教改、課改視窗、學校管理、教師專業化、科研動態、教學探索、教改實踐文萃等欄目。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