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淺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以 «地球的圈層結構 »第一課時為

發布時間:2020-05-21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進行和新課改進程的不斷發展,如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積極發現問題,并通過小組合作,進行調查和探究,最終解決問題,是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積極進行探索的教學方式。本文以人教版必修地球的圈層結構?第一課時為例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進行和新課改進程的不斷發展,如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積極發現問題,并通過小組合作,進行調查和探究,最終解決問題,是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積極進行探索的教學方式。本文以人教版必修地球的圈層結構?第一課時為例,分析并探討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應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

淺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以 «地球的圈層結構 »第一課時為例

  關鍵詞: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高中地理 應用

  自主探究就是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以促使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自主學習不是讓每個學生各學各的,是要激發起全體同學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去學習,并加強合作交流,少走彎路。自主學習能力可以說是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學習的核心,它是一種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學生制定有效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策略、調節和控制各種任務行為的創造性學習活動!1】

  現代社會,知識信息爆炸式的發展,如何讓學生在短期內有效的獲得更多的知識,在學習方式上必須做到根本轉變。課程改革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課堂教學中,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堅持培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2】

  在日常地理教學中,我發現很多同行往往采用傳統授課模式,以教師講解為主,整堂課學生能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聆聽,期間教師也會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但問題設置質量不高,不具吸引力,而且數量也有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低,學生在被動的、機械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缺乏參與思考的過程,更沒有動手分工合作的機會,學生就是一個知識的被動接收器,這樣就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不能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更不能兼顧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如何調動每一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讓他們覺得學習是一種樂趣,讓他們愿意參與到課堂中來與教師互動。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著手:

  一:備課準備要充分

  在講解?地球的圈層結構?第一課時之前,我首先熟悉教材,從整體上把握主體知識,理清思路,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設計好教學程序,然后編寫教案和制作課件,接下來我讓自己的語言做到精講精練。其中我設計的課堂程序是這樣的:教師導入—合作設計(小組內部合作和交叉合作)--目標提出---創設情境(一定要引人入勝)---誘導啟發---檢驗察看---分析總結和評價,我收集的資料也盡可能做到充分、新穎和有趣。同時也引導學生做到:目標明確---自主探究---合作釋疑---及時反饋。做到按步驟推進,層層深入,直至問題得到解決。

  二:導入新課要新穎,引人入勝

  為了弄清為什么用地震波來探究地球內部情況,在學生們提前預習的基礎上,我先向學生提出第一個問題:地球內部是什么樣的?學生短暫停頓后,瞬間興趣被吸引起來,舉起手,爭相回答自己所知道的信息:十八層地獄、巖漿………甚至各小組就各自的答案展開討論。接著拋出第二個問題:怎樣獲得地球內部的情況?學生更是把自己知道的信息回答了出來:通過鉆井、馬里亞納海溝、巖漿………從身邊做起,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啟發他們的思維想象。

  為我要講解的用地震波來探究地球內部情況打下良好基礎。促進了目標的轉化,縮短了學生接受知識的差異。甚至一些平時學習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學習的激情也很高,知道的知識比一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還要廣泛,參與度很高。照顧到個體差異。

  三:情景設置要引人入勝

  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地震波探測地球內部情況的原理,也是促進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我對學生進行了分組,分為十二個小組,每組6人,并讓他們分工合作,自己動手模擬,發現問題,并加以探討解決問題。在各小組得出結論后,我再讓不同結論的小組展開討論,做到越辯越清晰,使每位學生都達到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得以解決。為此,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問題:

  1:地震發生時,從感覺到地震發生到房倒屋塌有黃金9秒或12秒的時間供你選擇,是跑或者是躲避,為什么會有兩個時間呢?(加深理解縱波和橫波波速的不同)學生積極進行組內交流,組際交流,互相啟發。

  2:地震發生時,你在陸地上和海洋上感覺相同嗎?(理解縱波和橫波通過的介質不同)學生開始進行模擬探究。

  3:根據教材p 21圖1.25分組討論,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有何不同?這說明了什么?

  小組合作學習,資源互補,小組成員把自己準備的材料集中起來,相互參考,共同使用,通過激烈的探討,最終得出結論。

  此過程是整節課的重點環節,在圍繞目標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力求把所有自學中的問題都展現出來,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由學生自己獨立解決,通過合作還不能解決的,教師通過啟發引導,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予以解決.

  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分工合作,積極探討,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教師的任務是掌握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情況,尤其是關注和照顧中差生的學情,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師要注意發現每個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和疑點,做到心中有數,以明確下一步重點解決的內容.

  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我整堂課都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參與度高,自主思考,自主學習,分工合作,積極探討,從教師導入新課到后面學生的搶答提問,大家一起動手模擬,教師的引導釋疑,到最后問題的解決,學生的積極探究,小組內部合作,小組之間的競爭始終貫穿其中,學生真正發揮了主體地位。教師在一堂課上,做到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注重學法引導,啟發思維想象,組織合作研討,善作精要點撥,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推薦閱讀:教師職稱論文認可的正規刊物

  教師在教學中要應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以下幾個問題不容忽視:

  1: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上就會事半功倍,終身受益。不要流于形式,要持之以恒,把培養習慣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改變他們已經養成的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也就是讓學生養成不坐以待斃,動起來的好習慣。

  2: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

  要讓學生主動學習,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容忽視。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教師問題情境的設置是分不開的,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充滿疑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師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營造問題氛圍,培養學生質疑的興趣,給學生以思維的方向,引發他們的好奇心,然后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自覺地在學中問,在問中學。

  3: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要處理好,內容和形式兼顧,不要脫節

  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合作學習是自主學習的必要過程,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在選擇的內容上,那些緊密聯系學生的經驗的、情感的內容是學生可以自己理解掌握的,應該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不能講的太多太詳細,而那些值得進一步挖掘和延伸的內容,應該讓學生去探究發現,甚至是合作完成,教師不能把結論性的知識直截了當告訴學生。

  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使課堂教學氣氛活躍,但有時在熱鬧的形式下,缺乏實質性的內容和實際效果,。如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任務和內容太簡單,沒有挑戰性,學生都知道或者無需做出多大努力即可完成任務,不能給以學生新知識,不能使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鍛煉,在合作中沒有真正的集思廣益,分工合作,交流互動,學生很難體會到合作的意義。

  總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符合教育規律,符合人的發展規律,在適宜的條件下使用,才能發揮出它應有的功能,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要真正實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路程還很長,過程很艱巨,需要教師的積極探索,需要廣大教育同仁共同合作努力。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