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文學概論課程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

發布時間:2017-06-23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這篇教學論文投稿發表了文學概論課程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這成為高校漢語言教學的基礎性課程,通過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創作來理解各種文學現象,讓課堂充滿詩情畫意,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論文從三個方面論述了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這篇教學論文投稿發表了文學概論課程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這成為高校漢語言教學的基礎性課程,通過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創作來理解各種文學現象,讓課堂充滿詩情畫意,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論文從三個方面論述了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教學論文投稿

  關鍵詞:教學論文投稿,文學概論,開放,教學經驗

  一、引言

  文學概論作為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學生能否很好地掌握并運用其理論知識直接影響到其他相關課程的學習。同時作為人文學科,文學概論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的人文思想、美學思想對學生個體人格、審美心理的構建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文學概論課程,理論性強,其理論思想又與哲學、美學、文化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相關,對于沒有相關理論積淀的學生來說,接受頗為不易。因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引導,課堂教學方法的運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根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靈活運用

  文學概論課程傳統教學方法一般多以講授法為主,輔以討論法、問答法。講授法在概念界定,理論闡釋方面自有其優勢,但是講授法的主體為教師,學生在整個聽課過程中處于被動狀態,再加上課程的理論性強,術語眾多,若沒有教師生動的案例分析,精彩的講解能力,課程就會顯得呆板,毫無生機,教學效果可想而知[1]。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對于文學概論課程教學尤為重要。一般而言,涉及到理論原理介紹,概念界定等基礎知識相關的教學內容時,可選擇講授法,講授法保證了教學內容的客觀性、準確性,例如“文學的起源與發展”、“文學的意識形態性”等內容。而對文學創作、文學鑒賞相關內容的教學則不妨考慮情境教學法。

  例如在“文學創作論”的教學中,教師可布置學生現場或者課前進行文學創作,讓學生結合自己真實的創作經驗來理解“文學創作論”中的“創作動機”、“靈感”、“藝術想象”等文學現象。這種方法的運用相比講授法,教學效果可以說達到了事半功倍,一方面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積極高漲,另一方面這些看似高深的理論也很好的融化到了學生的學習經驗之中。而像“文學的審美性”、“文學作品論”等內容的教學更需要情境教學法來實現,文學本身是審美的,與其一味依靠教師去講解文學作品美在何處不如給出學生文本,讓他自己去探究美、享受美、分析美。例如,“文學作品論”中“意境”理論的教學,筆者就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來進行授課。課前布置學生為自己認為有意境的作品配樂朗誦,課堂上鼓勵大家積極朗誦自己的配樂作品,最后讓學生總結這些朗誦作品共同的特征,整堂課學生積極活潑,課堂充滿詩情畫意,教學效果驚人。

  除了講授法、情境教學法,筆者在文學概論課程教學中還經常用到討論法、辯論法、演示法、任務驅動法、實踐調查法等,而這些方法往往在教學中是綜合而用的。在講授法為主的課堂教學中,演示法、問答法常常做為輔助教學手段,這些方法的運用保證了課程的凝練以及與學生的互動,使得課程并不沉悶。而在以情境教學為主的課堂,又穿插討論法、講授法,這樣能保證了課堂的完整與嚴謹性。辯論法與實踐調查法針對特定章節的教學內容,如“文學活動的當展”的章節,由于學生都有閱讀當代文學參與當下文學活動的經驗,所以針對教學重點“現代傳媒與文學發展”的關系,組織學生從現代傳媒是否利于文學發展的角度展開辯論,學生在辯論準備中查閱了許多資料,而這些資料信息又帶出當代文學發展的更多問題,圍繞著這些學生積極展開辯論、討論,整個教學過程的教學效果超過了預期的設想。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實踐激活理論

  文學概論課程屬理論性課程,教授方法不當的話理論流于表面,很難深入人心,如果在教學中與實踐脫節,學生對其興趣可想而知。所以,文學概論課程的教學必須時時做到與文學實踐相關聯。文學概論課程屬于人文學科,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學生高尚的靈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也是文學概論課程實踐性的重要體現。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每一個教學章節可設置一些具體的實踐環節,來增強文學概論課程的實踐性。文學概論課程無論教材版本,基本都可分為五大版塊:文學性質論、文學發展論、文學創作論、文學作品論、文學接受論。針對這五大版塊,筆者在實際教學中每一版塊都設置了具體的實踐活動。

  “文學性質論”版塊,布置學生通過調查問卷、資料收集的方式去了解古今中外對文學的基本觀點,通過課堂討論的方式結合教材來對文學性質做出分類性梳理,指導學生結合現當代文學課程的相關知識——上世紀二三十年中國文壇現狀及當時主要的文學觀念,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建立正確的文學觀念。這樣,現當代文學課程的學習內容很好的融匯到了文學理論的學習之中,文學理論與具體的文學實踐活動做到了很好的互動,學生在這一互動中,又培養了良好的人格精神,對文學的時代意義、人文意義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文學發展論”,布置學生搜集資料了解中西方文學發展過程中的推動力量及相關學說,同時引導學生以問卷形式、資料收集等方式了解當代文學的發展狀況,并對這種狀況作出討論。

  “文學的發展”理論性較強,學生運用文學發展相關的理論來看待當今文學發展存在的一些問題,積極介入了文學活動,這些理論的生命力一下子彰顯出來,學生自然也就有了學習的興趣。“文學創作論”、“文學作品論”、“文學接受論”,三部分的教學內容,都基本是在具體的實踐活動展開的,“創作論”“作品論”前文已經涉及,不再贅述。“文學接受論”,提前布置學生閱讀當下較有影響力的作家的小說作品,找出優美句段進行品析,再就整部作品結合教材中相關理論知識做出分析評價。課堂教學環節針對學生共同的分析語段,與形成共識和分歧較大的觀點做出討論與分析。學生在對作品分析、評論過程中一方面相關理論知識得到很好的消化運用,另一方面在討論分析中很地培養鍛煉了理性分析能力,審美鑒賞與判斷分析能力得以提升。

  四、利用新媒體優勢,變課堂封閉性學習為浸入開放式學習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文學的存在樣貌也更加多樣化,文學活動更加頻繁。而網絡技術、數字技術的發展,也使得現代教學日益走出封閉的模式,教學形式更加靈活、多樣。文學概論課程在這強大的新媒體之勢下,也須乘勢發展,走出傳統教學的短板,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帶來的紅利。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筆者首先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涉及到作家、作品都會利用幻燈片將其資料、信息感性地顯現,克服了傳統講授法中語言的流失性,保證學生最大化、準確地汲取信息。特別是涉及到審美鑒賞相關理論時,輔以音樂、圖片、視頻短片,大大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同時,基于網絡技術的進步,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微博、微信等交流平臺的盛行,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也越來越趨于日常化。

  文學概論課程上課前的課前任務設置可以依靠網絡完成,例如,文學作品鑒賞分析,作家、作品信息,教師完全可以通過微信的方式,做到與學生共享,而不必在課堂時間展開贅述。教師還可通過學生微信群或個人微信信息了解學生關注的社會文化熱點,指出與文學概論課程想關的內容,引導學生在微信群里展開討論,一方面避免無用信息對課堂時間的浪費,另一方面保證了討論的民主性,微信討論更具有隨意性,也更能見出學生的真實想法,能夠更好了解學生對理論掌握的實際狀況,以及學生的整體思想狀況[2]。

  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參與慕課、微課教學。筆者在文學概論授課過程中,要求學生網上收聽文學理論、美學、文藝美學方面的慕課教學,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增強學生的理論素養,從而能夠達到對文學概論課程整體認知的提升。除了強調對與文學概論課程相關的問題思考、討論或學習,教師還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引導學生觀看特定的視頻短片、電影、綜藝節目,拋出特定問題,讓起在娛樂過程中做出理性思考,在日常生活、日常行文中培養其理想分析能力?傊,在新的時代語境之下,教師應改變觀念,根據課程的性質,針對自己施教對象的特點,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保證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陶東風.文學理論基本問題[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李艷云 劉慧芳

  推薦閱讀:《北京文學》在上級各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銳意改革、開拓創新,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發表了大量深受讀者喜愛的文學作品,好看小說和社會問題報告文學常被爭相傳閱,刊物影響力和發行量不斷提升。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