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3-10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小學教師是一個偉大的職業,在各方面影響著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未來發展。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小學教師 職稱論文 (2篇),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陜西省小學教師職稱論文1: 小學教師教學經驗的總結及反思 從古至今我們人類就有自我反省,有自己認識自己的
小學教師是一個偉大的職業,在各方面影響著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未來發展。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小學教師職稱論文(2篇),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陜西省小學教師職稱論文1:小學教師教學經驗的總結及反思
從古至今我們人類就有自我反省,有自己認識自己的一種意識,也就是一種反思的寫照。而作為教師這個特殊的職業,教學反思是極其重要的,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今,教師的教學反思是一個常提不衰的觀點,在各種期刊和碩博論文上每年都會出現有關教師教學反思的文章。美國的心理學家波斯納曾經提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從這個公式中不難看出,反思對一個教師成長的作用。
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反思更是不可或缺的,作為小學教師如何開展教學,如何進行班級管理,如何引導小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形成都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段的孩子身心發展是比較快的,是成長的重要時期。教師只有不斷總結,不斷反思,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
一、有關反思的相關概念
(一)反思。通過查閱新華字典得知:反思是思考過去的經驗,從中總結經驗教訓。筆者認為反思就是思考過去的事件,自己當時的表現,是一種思維活動,在這種思維活動中總結經驗,批判錯誤,得出新的解決方案的過程。
(二)教學反思。關于教學反思,我國學者給出了很多不同的觀點,通過對學者觀點的總結。筆者認為教學反思是大腦把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作為思考的對象,審視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所采取的教學方法手段的運用,課堂教學實施的情況,學生在教師組織的教學中的反應,以及對教學評價等整體性的回顧,并從中總結自己的經驗與不足,在下一次的教學中加以改進和提升的循環往復的一種行為。
二、小學教師教學反思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意識里不接受反思。有些教師對反思的認識不足,少數教師認為反思沒有必要性,只要教學取得相應的效果,反思對于教師來說并不是很重要。在教學設計關于反思的部分有些是應付檢查,寥寥寫上幾筆,有些甚至檢查時才會補寫,在實習過程中就聽見有教師說“最不愿意寫的就是反思,課還沒教‘熱乎’,就開始反思”等一些不愿反思的類似話語,從這個事例中可以看出,教師對反思的認識非常淡薄,存在不愿意反思的教學情緒。反思對于小學老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組成部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教師對反思的認識不清晰,思想上沒有達到一種認同,沒有形成反思意識。
(二)教師不會反思,反思層面淺顯。反思僅僅停留在問題的表面,沒有對為什么要反思,如何進行反思,反思將要達到什么效果形成清醒的認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多都有反思活動,只是有些教師對自己行為和反思沒有一定的意識,沒有發現反思這種隱性資源。反思方式比較單一淺顯,雖對課堂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及時記錄下來,但是沒有改進的意見;對學生出現的一些不良行為進行糾正,但是沒有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在嘗試解決無果的情況下,從而放棄某些促使學生改進的行為出現,沒有對問題進行深入反思。
(三)被動反思,缺少自我提升的意識。一個人的成長,發展與進步是心理內在的一種需要,具備這種自我要求進步的內在驅力才能使自己具有不斷發展的動力。小學教師的成長,應該是自身要有發展的意識。在教學中會出現一些有悖于自己教學初衷的情況,這時教師應該抓住反思的良好契機。有些教師認為小學教師無非是備好課,組織好課堂教學,年復一年的重復著機械的勞動,這種思想上不求進步的現象,自然會影響到反思意識的形成。而為了完成學校的任務,課改的要求,進行的反思勢必會流于形式,從而降低教師教學反思的實效性。
三、小學教師教學反思改進策略
(一)自覺養成反思意識,不斷強化。小學教師應該具有反思的意識,在心理上應該對反思形成一種認同,進而自覺養成反思意識,并且將這種反思意識內化為一種教學素養。在教學行為發生前,教學行為進行時,教學行為結束后時刻有一種反思自己教學行為的心理意識。
1.認識反思的重要性。教師自我不斷進行反思的過程,實際上是教師成長的過程。教師要認識到,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思考,不是為完成某項教學規定,某種教學的任務,而是不斷提升自己的過程。有了心理上的認同,在開展的反思活動中,才能更有效。反思是自己站在一個比原來更高的層次上反觀自己教學中的某些行為,能對自己所發生的教學活動有新的認識。
2.將反思行為深化。教師在上課時或課后寫反思隨筆,在有這種行為的基礎上,把隨筆謄寫在一個固定的反思本子上,并對一個或者幾個問題進行持續的反思,將多次反思的結果整合深化,并且在相關學科,例如心理學、哲學、教育學的理論支撐下進行整合分析,從而形成自己的觀點,達到一種深層次的反思。
(二)多讀書,間接經驗的運用。作為教師應該多讀書,書籍對于教師來說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小學教師多讀書,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學生,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對其一生都是有益處的。在讀書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有經驗人的一些關于教學經驗的總結,教師讀書之后,會不自覺地反觀自己教學中類似的情況,反思自己的行為并和書中作者的觀點進行對比,無形中促進反思意識的形成。
(三) 教師教學反思應學會合作借鑒。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會反思的教師首先是一個善于學習他人優點、勇于接受他人批評、心胸豁達的人,我們要有開闊的胸襟向專家、其他同行的人開放自己的課堂。聽取專家的指導,同行的意見,走進同行的課堂,用旁觀者的眼睛去審視一節課,從而遷移到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教學;接受別人走進自己的課堂,不應固步自封地將自己的教室關的緊緊的,能夠及時地向同行請教自己教學的優點與不足,并且用平和批判的心情去看待他人提出的建議,做到更好的改進。教師的教學反思要形成一種反思意思,內化為自己的教學品質。
參考文獻: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P7-35.
[2]閆艷.對小學教師有效教學反思的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 2006(02),P31-35.
[3]陳曉娟.教師教學反思的價值探討[J].教育探索2004(10),P111-113.
[4]吳永凱.試論反思理論與反思型教師的培養[J].教育與管理.2011(06),P40-42.
陜西省小學教師職稱論文2:小學教師教學中的語言藝術
語言是人和人之間互相傳遞信息,互相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對于教師來說,語言表達更是一種外在風格和內在涵養的綜合體現。教師的語言表達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條件所不可替代的。一個口才不好的教師,他的教學效果一定不會理想。很多優秀的教師,他們的教學之所以能讓學生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除了豐富的知識外,純熟、優美、藝術性的語言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涿兰~斯曾說過:“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①
一、教師語言藝術對小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
教師語言的受眾是學生,其最終目標是達到一定的教育教學目的。這就決定了教師語言表達與其他語言表達有著不同的特點和方式。教師語言必須符合教育教學需要,適應教育對象心理特征,并能自覺地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加以運用。
(一)教師語言藝術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
課堂教學是教師對小學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就曾指出:“教師的語言素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②課堂語言藝術,是為了在知識傳授中起到刺激作用,激發強烈的共鳴,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它能將知識枯燥的傳授轉換成為令人感興趣的學習活動,深深的吸引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如果教師有高超的課堂語言藝術,對于學生來講,上課便是一種享受。藝術性的語言令人賞心悅目,時刻抓住學生的心,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
我們常會發現,兩個老師帶同一個班的課,一個滿堂滔滔不絕卻把學生說暈說困了一大片,而另一個語音精煉,侃侃而談,學生整節課精神飽滿,興趣盎然。同樣的教學設計,由于教師語言表達能力不同,在同一個班執教取得的教學效果竟然會迥然不同。
(二)教師語言藝術對學生語言習慣的影響
學生在學習中接觸最多、關系最密切的莫過于老師了,學生特別是小學生,他們從模仿中學習,他們的模仿能力往往是驚人的。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有著一定的威信,教師的語言習慣經常成為學生的模仿對象,家長經常會從小學生的口里聽到一句話:“我們的老師是這樣說的。”教師在要求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首先自己要養成良好的教學習慣。不講臟話,要文明用語,多用“請”“您”等字,以身示范從而感染學生也文明禮貌用語。比如,上課之前,教師要說“請同學們坐下。”課后,教師要說“同學們,請休息。”即能表示對學生的尊重,也能讓學生學會多用“請”字。
教師的語言,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工具,也是榜樣。教師給學生作出的語言運用,是最直觀,最有聲的語言榜樣。教師的語言習慣對學生語言駕馭能力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日漸積累。學生受到言之有序,言之生動的教學語言的長期熏陶,就會逐步產生對語言學習的濃厚興趣,進而掌握靈活運用語言的本領。
(三)教師語言藝術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影響
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上,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思維,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展。這就需要教師發揮語言的藝術性,將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主要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的思維沖出原有的知識框架,允許學生的異想天開,不時地說一些鼓勵的話,比如:“你這個想法很新鮮很奇特。”“你能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想問題,真是太聰明了。”等等。努力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實時的點撥一二,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會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的養成,有助于學生養成端正的學習態度,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教師語言藝術對小學生道德發展的影響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給教師一百條建議》中說:“在擬定教育性談話的內容的時候,你時刻也不能忘記,你施加影響的主要手段是語言,你是強力的、銳利的、火熱的,也可以是軟弱無力的。”③這也就是說,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時候,不僅要遵循理論原則,更要注重我們的語言藝術。
提起思想品德教育,也許很多學生會感到不屑一顧,甚至產生厭煩,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們許多教師沒有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喜歡居高臨下,語言生硬,完全一個教育者的姿態。這樣的方式,自然學生就不會接受,也就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要想讓學生接受我們,最好的方式就是平等待人,以朋友的身份,用藝術的語言進行交流、溝通,讓學生敞開心扉,達到良好的教育目的。筆者認為教師語言的藝術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常?吹,有的教師堅信“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認為只要出于愛心,語言嚴厲些,語氣重一些是好的。殊不知,“良藥”未必“苦口”,把苦藥裝進膠囊,涂上糖衣,人們服用時就不會皺眉頭,卻也同樣達到治病的效果。所以,我們應該也從中得到啟示。俗話說:“一句話把人說笑,一句話把人說跳。”我們何不讓學生笑著接受教育呢?
再者,面對小學生,教師的語言要生動,有趣味性,迎合他們的年齡特點。盡可能的說的淺顯易懂,具有直觀性,從而產生吸引力。例如,為告訴學生們團結就是力量這個道理,一個模范班主任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聯想一根筷子為什么很容易被折斷,一把筷子折為什么不容易被折斷,從而通過語言藝術,形象的讓學生們明白了集體的力量、團結的力量這一道理。
三、改善教師語言藝術的有效措施
教師的語言,不同于一般的口語,它是在一般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職業專門語言。教師只有掌握了優秀的職業語言,并能自覺地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師范類高校擔負著培養合格師資的重要任務,師范生的語言素養對祖國的下一代乃至整個社會語言水平的提高都會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因此廣大師范生要學習語言類相關課程,打好語言文字規范基本功,練就自己的“老師范兒”。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摒棄過去老師高高在上冷言冷語的說話方式,以更有人文氣息關愛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教師如果熱愛學生,就要對學生多加鼓勵贊揚。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的贊揚和鼓勵是最大的學習動力,在他們這個年齡階段,教師的肯定對他們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要有一雙慧眼,及時的看到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各個方面,給予學生無限的希望。學生在受到教師的贊揚鼓勵時,會激起對教師的尊重和信賴,也有利于他們自身的身心發展。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的鼓勵會使他們認為,老師相信他可以成功,這時教師的鼓勵就像一抹陽光,使他們燦爛起來。
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贊美。面對學生,教師的一句不經意間的贊美和激勵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沒有任何的孩子會拒絕贊美與鼓勵。但贊揚不等于嬌慣和放任,激勵不能采用吹捧和浮夸的方法。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贊揚鼓勵方法。比如,有些學生,贊揚鼓勵會讓他們驕傲,那么教師就要適當適時地“潑潑冷水”。
教師的語言藝術,是一種教學魅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的語言藝術,是關愛學生的藝術,是師生情感交流的樞紐。教師的語言藝術,是對學生的一種激勵,一種提升,一種肯定。教師的語言藝術,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的呼喚。
一句關懷的話語,一個滿意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贊許的目光,都滲透在每一個學生的幼小心靈里,給予他們一個美好的憧憬,播下一個必勝的信念,點燃他們的夢想,點燃他們的希望!
[注釋]
、 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參考文獻]
[1](捷克)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蘇)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3]賴新元.教師的語言藝術[M].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2007.
[4]王向陽.一堂課的靈魂——教師的語言藝術[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5](美)佩奇.讓學生都愛聽你講——課堂有效管理6步法[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
[6]謝文舉.教師語言藝術手冊[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4.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