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高等教育論文基于職業生涯理論的高校學生自我認知意識調查

發布時間:2016-07-13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這篇高等教育論文發表了基于職業生涯理論的高校學生自我認知意識調查,大學生是社會中的重要人力資源,論文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了大學生的自我認知不明確、自我定位不準確、職業生涯規劃模糊等問題顯著,因而從實證角度探索大學生自我認知意識的現狀及問題十分必

  這篇高等教育論文發表了基于職業生涯理論的高校學生自我認知意識調查,大學生是社會中的重要人力資源,論文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了大學生的自我認知不明確、自我定位不準確、職業生涯規劃模糊等問題顯著,因而從實證角度探索大學生自我認知意識的現狀及問題十分必要。

高等教育論文

  關鍵詞:高等教育論文,職業教育論文

  一、問題的提出

  當今社會正處于高速轉型期,經濟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社會變革不斷推進,對人才的需求也逐漸增大,而大學生作為重要的人力資源,其對于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不可忽視。而在這一大背景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卻不容樂觀,特別是我國高校實行擴招以后,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一直成為困擾社會、家庭、高校以及大學生本人的重要問題。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從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多角度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進行了研究。

  二、調查設計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研究。共計在A高校的14個院系中發放調查問卷450份(含預調查30份),正式調查問卷420份中,共計回收406份,其中有效問卷394份,問卷回收率為96.67%,有效問卷回收率93.81%。

  從年級分布上來看,大一年級學生占17.77%,大二年級學生占48.98%,大三年級學生占25.89%,大四年級學生占7.36%;從性別分布上來看,北京市A高校本科生中,女生多男生少,問卷回收情況統計其中男生166人,女生228人,比例接近為2.18:3,基本符合A高校性別比例現狀。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會對大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定位和職業生涯規劃產生影響,因此,在調查問卷的設計中,涉及到了關于被調查者參與社會實踐的情況。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在校大學生參與相關專業實習和兼職社會工作情況。被調查的學生中,49.49%有過社會實踐經歷,50.51%沒有參與過社會實踐。第二方面是在校大學生參與學生工作即擔任學生干部情況(擔任多項學生干部者,取最高級別),擔任校級學生干部的占11.68%,擔任院系學生干部的占32.23%,擔任班級學生干部的占19.80%,不擔任學生干部的占36.29%?傮w來看,樣本代表性良好。

  三、自我認知現狀實證分析

  (一)自我認知概念了解程度

  如下圖1所示,A校本科生中了解自我認知概念的同學占大多數,絕大部分的同學都有自我認知的概念或者聽說過自我認知,但真正系統的做過自我認知的同學僅占17.51%,表明A校本科生對于自我認知還僅僅停留在概念了解的階段,并沒有深入。同樣不可忽視的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對于自我認知完全沒有概念,這樣的狀況,對學生的發展不利。

  (二)自我認知概念了解時間

  如下圖2所示,在了解自我認知的被調查者中,絕大多數學生了解自我認知是在高中階段及大學階段。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教育發展因素。在高中及以前的階段,所有學生接受的教育大同小異,應試教育規定學生所必須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這就使得學生只能按照同一模式發展,學生和家長可以自主選擇的空間相對較少。在高考指揮棒的左右下,所有學生按照其要求不斷學習、充實自己,并不需要考慮其與自身現狀和需求是否相適,所以學生對于自我的認知相對靠后。第二,高招專業選擇。高考前,如何選擇專業成為擺在考生和家長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隨著時代的變革和經濟社會的發展,考生和家長對于專業的選擇也越來越趨于理性化,逐步從報考熱門專業、家長大操大辦向結合考生興趣、特長及未來發展規劃合理選擇轉變,這一觀念的轉變,就使得在高考前考生開始分析總結自己的興趣點、特長點,也就開始進行自我認知,從調查結果中也能得到印證,學生在高中階段了解自我認知的占有最大比例。第三,高校大學生發展輔導。學生進入大學之后,絕大多數高校都有相應的學生發展輔導體系,包括心理輔導、職業發展輔導等等,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有職業指導課,個體咨詢等等。以A校為例,A校設有學生心理咨詢中心、大學生發展輔導中心,并由專業老師為學生開設《大學生發展輔導》和《求職與擇業》課程,這就使得學生進入大學之后能夠有更專業的輔導。與此同時,在大學階段,學生更加會關注今后的職業發展,由此,很多同學也正是此時開始為自己做職業生涯規劃,而做職業生涯規劃前,職場和自我認知是兩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所以除了高招選擇專業的時候了解自我認知外,相當一部分同學是在大學階段開始對于自我認知有所了解的。

  (三)自我認知概念了解渠道

  如圖3所示,在A校本科生中,通過社會實踐及學生工作中了解自我認知和通過老師及職業指導課上了解自我認知的占絕大多數。這兩個渠道一個源于實踐、另外一個是源于教育。在實踐中,學生可以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劣勢以及各種能力,并通過實踐不斷的學習來完善自己;在教育中,前面關于了解自我認知的時間中已經分析到,高校中的學生發展輔導體系有利的促進了學生的自我認知。這兩個渠道也正是A校學生自我認知的主要渠道,因此,要想提高我校學生的自我認知水平,為學生個人學業發展規劃、職業發展規劃和人生規劃打好基礎,也必須注重從這兩個方面做好工作。

  (四)自我認知重要性分析

  學生對于自我認知的關注程度與其對自我認知的重要性程度的認可有著密切的聯系。本次調查顯示A校學生普遍認為自我認知很重要,而且有36.04%的被調查者表示,自我認知非常重要,是一項必須做的工作。而也有將近60%的被調查者表示,自我認知很重要,但是不一定要做。結合這一現象,研究對部分調查對象進行了訪談,通過與被訪談者的交流中發現,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很多被訪談者認為自我認知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是隨著自己年齡的成長和閱歷的豐富,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種認知,因此沒有必要專門來做自我認知。第二,有相當一部分被試者表示,自我認知應是一個個人隱私的范疇,并不適合公開來做,應該為一對一的輔導,而目前的現狀是,職業指導課上大家一起做,是一對多的輔導,而且在這一過程中還有可能會造成個人認知結果的外泄,很多被訪談者對這一問題表示擔憂。第三,對于各種自我認知理論的不了解。關于自我認知的各種理論較多,個人興趣、個人性格等方面的測試更是五花八門。同一個人,應用不同的方法或者不同的工具,所得出的結果可能會有很大差異,甚至大相徑庭,這也就導致大家對于這樣的測試的信任程度有所下降,進而致使很多人認為自我認知重要,但不一定要做的一個影響因素。

  (五)自我認知實施障礙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A校本科生對于自我認知有基本的了解,但需要進一步提升,A校本科生實施自我認知過程中,究竟有哪些障礙。調查顯示,8.88%的學生認為自我認知沒有必要做,10.66%的學生沒有進行自我認知是因為完全沒有自我認知的概念,21.32%的學生怕麻煩懶的去做自我認知,59.14%的學生缺乏必要指導,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做自我認知。從以上數據中不難看出,在A校本科生范圍內,絕大多數沒有實施系統的自我認知的學生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導,不知道如何下手所造成的。這也就提示高校要加大對學生發展輔導的投入力度,使得自我認知及相關輔導理論普及更加廣泛,受眾面更大,使得本科生的自我認知水平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加強。

  推薦期刊:《高等學校計算數學學報》(季刊)創刊于1979年,本刊宗旨:促進計算數學學科的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開展,加強計算數學學科的國內外學術交流,使該學科在我國四化建設中發揮應有作用,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