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6-02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師職稱在不斷進行改革中,這次中小學職稱制度改革的重點是將原來獨立的中學教師職務系列與小學教師職務系列統一并入新設置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職務)系列。 職稱設置從正高級職稱到員級5個等級,依次為正高級教師、高級教師、一級教師、二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師職稱在不斷進行改革中,這次中小學職稱制度改革的重點是將原來獨立的中學教師職務系列與小學教師職務系列統一并入新設置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職務)系列。 職稱設置從正高級職稱到員級5個等級,依次為正高級教師、高級教師、一級教師、二級教師、三級教師,與職稱的正高、副高、中級、助理、員級相對應。下面是教師職稱論文范文以供參考:
摘 要: 元素化合物相關知識是全國高考必考知識點之一,且涉及內容范圍廣泛,考點較多,常以實驗、工藝流程等背景出現,內容繁多瑣碎,復習時應系統化,統籌方案。
關鍵詞: 新課標,元素化合物,復習策略
2016年福建重新加入全國新課標的高考行列,高考涉及這部分的試題基本都以元素化合物知識為載體,通過與化學用語、物質結構、元素周期表、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在溶液中的行為、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等知識的融合交叉,實現考查學生知識的綜合應用。因此,高三復習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復習尤為重要。
1.元素化合物在高中新課程體系中的地位
元素化合物知識是構造中學化學知識的基礎,在中學教學中一直受到重視,同時在現在的高考化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化學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的導出,是在對元素化合物知識感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化學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的發展,又要依賴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擴展和深入。同時,化學實驗室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生動的在線和認識,化學計算是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定量研究,化學用語是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記載和描述,所以離開了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和研究,其他化學知識將成為無源之水”[1]。
2.元素化合物的教學現狀
元素化合物知識內容屬于加涅對學習結果分類中的“言語信息”類中的事實性知識,事實性知識學習并不難,難點在于記憶。首先,如今省采用的教材為蘇教版,元素化合物知識集中在必修1,明顯系統性方面沒有舊教材完整。其次,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發生變化,不利于學生系統記憶元素化合物知識。再次,在新課教授時,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識不得法,缺乏對知識深層次的理解,大多采取死記硬背的機械記憶方法,如氯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要為何要飽和氯化鈉溶液?為何同濃度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pH前者更大?導致在高三復習時,學生對元素化合物模塊知識遺忘率極高。
3.元素化合物復習建議
3.1學習課標,解讀教材編寫用意。課程標準按性質的不同將元素分為金屬和非金屬兩大類,將元素化合物的知識編排為“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和“非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兩個內容,教材對應舊教材中的鹵族、氮族、氧族、碳族、堿金屬等,以及鎂、鐵、銅等元素。教材的編排弱化的“族”的概念,對元素化合物的化學性質沒有要求面面俱到,只強調學習和掌握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突出的一些特征反應,與課標保持一致。在蘇教版教材中,主要介紹基本的或典型的化學事實,如物質的物理性質或者化學性質、物質的用途及物質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與社會的聯系,并不追求知識的知識性和連貫性,注重知識的實用性和有效性[2]。
3.2利用“建構主義”的原理,科學整合復習教材。單一的命題或者事實按照一定邏輯或者線索組織成塊的知識。與其讓學生單一復習某種元素化合物知識,不如將這一單一知識組織成塊,讓學生對元素化合物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結構體系。高三對元素化合物的復習就不能對課本內容簡單重復,而要從更高角度對各章節考點進行分析、比較、歸納、整理,形成完整清晰的體系。
3.2.1利用線索將元素化合物知識整合成塊。元素化合物知識雖然零散,但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找出一定方法可以整合。
首先,用分類、價態思想組織元素網絡圖,同一元素在單質及化合物中有化合價高低順序,金屬元素按照金屬―氧化物―堿―鹽,非金屬按照氫化物―單質―氧化物―酸―鹽。如此,將硫元素轉化線理清,碳和氮元素的復習套用該轉化模式將水到渠成。又如二氧化碳作為酸性氧化物的性質理清后,二氧化硫與其有很大的相似,在此基礎上通過化合價的分析,抓住共性和特性,學生的邏輯思維方面是可以互相聯系的。
其次,元素化合物的性質由結構決定,性質又決定其存在、制法、用途及保存方法。金屬鈉原子最外層一個電子易失去,體現強還原性,自然界以化合態形式存在,保存時不能接觸水、空氣,因此放于煤油中,同時可以說明金屬鈉與烷烴中的碳氫鍵不反應。
3.3科學指導,督促學生自主學習。衡量教學效果的強弱,是看學生收獲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因此,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必須及時跟進落實到位,以完成教與學整個過程。
3.3.1合理規劃時間,督促學生自主梳理。在高二的暑假,采取學案引導方式,分發學案,讓學生在假期有一定的自主學習時間。發揮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動性,并按小周期時間督促學生梳理章節內容。根據個人掌握特點,將元素化合物的知識作橫向或者縱向比較,并歸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共性和特性,或者整理思維導圖,幫助記憶,并總結,將其內化,建立扎實元素知識體系,為二輪復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3.3.2抓典型,強化訓練。復習備考過程中,精選例題,強化基礎知識及知識規律應用。選擇的題目盡量有梯度,能覆蓋較廣的知識面,針對該階段及上階段復習內容。再者題目應有發散性,可以讓學生練習其他模塊知識。
3.3.3定期檢測學生掌握情況。在復習該塊知識,采取不同檢測的方法,促進學生掌握,如課前方程式檢測或者五題選擇題檢測。可以采取周練的形式,將學生遺忘的知識點滾動出現,做到每周一小練,每月一大考,扎實學生元素化合物知識。
總之,教師要尋找適合學生掌握的復習方法,消除學生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恐懼心理,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并為實驗等第一輪的其他模塊的復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許燕紅,丘桂凱.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6.(5):22-23.
[2]陸軍.新課程天地,新課程下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識體系的構建.
教師論文發表期刊推薦《陜西教育》(高教版)(月刊)創刊于2007年,是陜西省教育廳主管、陜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為高等院校,高職院校及中等職業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從事教育、科研、學術交流,評職、晉級等方面提供主陣地,為研究生、大學生創新研究開辟園地,并及時宣傳報道我省高等教育、高等院校取得的成績!蛾兾鹘逃罚ǜ呓蹋┲饕獧谀浚侯I導藝術、教育新論、教研探索、學校管理、教育感悟、文化藝術、社會觀察、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教育縱橫、研究生論壇、當今大學生等。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