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大學制度中研究生教學新管理模式

發布時間:2015-12-08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現在大學教學中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加強對研究生的管理呢,同時對于研究生教學的新管理方向及方向有什么新的改革管理模式呢?現代大學制度下的中國研究生教育與培養,應該確立學術自由的觀念,研究生教育與本科生教育的重要區別是:本科教育傾向培養學生從高中生

  現在大學教學中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加強對研究生的管理呢,同時對于研究生教學的新管理方向及方向有什么新的改革管理模式呢?現代大學制度下的中國研究生教育與培養,應該確立學術自由的觀念,研究生教育與本科生教育的重要區別是:本科教育傾向培養學生從高中生向大學生的角色轉變,并使知識結構得以轉換,拓展學生知識結構并逐漸向專業化發展。本文是一篇有關大學教師職稱論文。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和高等教育的發展,現代大學制度的時代必然到來,這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在這種背景下,探討我國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與培養問題是深入研究生高等教育規律的需要。我國研究生教育應該強調學術自由,確立合理的培養模式,同時建立配套的機制予以保障。

  關鍵詞:大學制度,研究生教育,大學教師職稱論文

  大學制度是有關大學運行中的治理結構、規則體系和相關制度安排的全部制度體系。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大學制度,所以大學制度是與時代的發展相適應的,F代大學制度是相對于古典大學制度而言的,一般認為古典大學制度是19世紀以前的高等學校的教育制度,而現代大學制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的出現是大學教育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F代大學制度是現代教育發展的產物,是在治理結構、規則體系等方面更加注重現代性,更適合現代大學教育發展的大學制度。無論是古典大學制度,還是現代大學制度,其實都是為教育發展服務,因此高等教育的發展是大學制度存在的基本支撐。在此,筆者有意探討現代大學制度下的研究生教育問題,點滴之墨以抒對國內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一些想法。

  論文網推薦: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國家教育部主管、重慶大學主辦的全面反映社會科學最新研究成果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學報論文曾獲得多次國家級和省部級優秀社科成果獎,被多家有影響的數據庫收錄,學報是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大學制度中研究生教學新管理模式

  一、現代大學制度的研究生教育要注重學術自由

  現代大學制度強調建立完善的內部治理結構,該治理結構一般以黨委領導、校長治校、教授治學和學術自由為主要框架,眾所周知,中國近代大學教育始于1895年,北洋大學堂的建立成為中國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大學,此后中國大學如雨后春筍紛紛建立,但中國大學出現于清末民初,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環境下逐步發展起來的。它們在宣傳民主、自由,促進文化進步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承擔著抵御外侮,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但我們奉行的是“政治論高等教育哲學”,缺乏西方大學那種延續了數百年的大學自治、為知識而知識的傳統,加上幾千年來形成的高度集權的管理文化和管理體制“慣性”,大學長期置于政府的直接管控之下,甚至演變為政府的附屬機構或延伸機構。[2]由于政府的行政干預過多,使我國的研究生教育帶有很大的行政色彩,教育體制與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的過于機械性和程式化,這種教育體制下的研究生教育在一定程上扼殺了學術自由思想,自由理念無從談起,學生的畢業和取得學位必須完成枯燥的課程,研究生的培養似乎是一種復制,眾多的研究生在知識結構,學術思想上沒有差別不到,學術自由觀念受到遏制,這種情況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研究生教育是在本科學習階段結束后,繼續進行學習和深造的教育形式,是在本科教育基礎上對專業知識的一種升華。研究生階段的教育不能是簡單的復制,而是要培養出一個個具有鮮明個性,具有獨立思想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這就需要樹立學術自由觀念,為研究生教育創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打破僵化的教育體制。

  二、現代大學制度下的研究生教育要建立現代化的培養模式

  研究生教育采用什么樣的培養模式決定了研究生教育的成敗,不同時期的研究生教育當然會有不同的研究生培養模式,隨著現代大學制度的建立,傳統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傳統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大多以完成一定的既定課程和碩士論文答辯為主要內容,學生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無法真正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層次人才,更無法適應現代大學制度的需要,因此應該摒棄傳統做法建立符合現代大學制度精神的研究生培養模式。

  第一,改革研究生教育的課程設置,一方面要合理安排通識教育課程與專業課程的比例。很多人認為研究生教育應該只注重專業課程的設置,非專業課對經過本科學習的研究生來說已不重要,因此很多大學的研究生教育根本不重視通識教育課程的安排,使素質教育流于形式。從知識傳播與人才培養的角度而言,專業課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視通識教育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和意義。通識教育是研究生培養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健全研究生知識結構進而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內容,因此通識教育在研究生的培養中絕對不能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除了要合理安排適合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課程外,還應該針對專業的不同設定專業選修課,加大專業課程的可選擇性,盡可能使研究生課程與專業的適配性增強。

  第二,在研究生培養中建立雙導師制。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學科專業的劃分越來越細,研究方向越來越多,很多高校也不斷增設研究生研究方向。研究生專業的深化發展,必然對導師制度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但在現實中,許多導師經常事務繁忙無法與自己的研究生進行深入的交流與研討,這一現象不僅出現在人文學科的研究生培養中,也同樣出現在自然學科的研究生培養中。因此,應該在大學普遍建立雙導師制或者多導師制,這一制度的建立可以解決如下幾個問題:首先,當主導師因為事務繁忙無法履行導師職責時,可以由其他副導師來協助對研究生進行輔導和培養。其次,建立雙導師制或者多導師制還可以在主導師沒有研究項目時,讓自己的研究生參與其他導師的科研項目,這樣研究生才能成為“研究生”。此外,雙導師制和多導師制還可以將每位導師的職責進行明確分工,使各位導師各揮所長,以拓展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創造能力。

  三、現代大學制度的研究生教育應建立配套機制

  現代大學制度下的研究生教育應該建設良好的配套機制作為支撐,保障研究生教育與培養的順利進行,作為現代大學制度理念下的研究生培養應該建立什么樣的配套機制呢?筆者認為應該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第一,作為研究生培養單位,高等院校應該結合自身實際和迎合社會發展需要制定或者修改研究生培養方案,并制定符合現代大學制度的大學章程,將人才培養的目標寫進大學章程。大學章程是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的重要體現,是大學內部全部規章制度的根本依據,起到“憲法”的作用,因此在大學章程中規定研究生培養目標對實現研究生教育目的,促進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具有深刻的意義。

  第二,建立中外研究生教育的合作與交流機制。研究生教育與培養僅靠“閉門造車”的方式顯然不可行。目前,很多大學都開始注重與國外大學的交流與合作,學習教育發達國家的研究生教育與培養經驗,揚長避短。中國的研究生培養,特別是專業碩士(如藝術碩士)的培養很多都是借鑒了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做法,這是我國高等教育中研究生教育得到飛躍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這種國內外研究生教育的交流與合作還有待深入和加強,特別是對于那些新興專業與學科的研究生培養,要敢于大膽吸收和借鑒別國好的制度,并盡快實現本土化。

  第三,強化研究生教育與培養的督導機制。監督機制是社會各項事業建設和運行的重要保障,為了保障大學研究生培養達到實效,確保研究生課程教學、導師指導和科學實踐落到實處,應該切實做好各個環節的督導,也包括對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門的督導。作為一種監督制度,督導工作的執行主體應該是那些公道正派、德高望重的教授,以及深諳教育規律的教育專家,同時必要時還可以引入社會公眾代表參與,增強督導工作的透明度,使督導制度成為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激勵機制。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