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2-06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新課改以后對學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愛生活,愛學習,愛勞動,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遵守學校紀律和社會公德,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新課改以后對學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愛生活,愛學習,愛勞動,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遵守學校紀律和社會公德,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一代新人。因此,如何在新形勢下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以下是我做的一些探討。本文就是一篇德育方面的教學職稱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優化,為我國教育事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給學校的德育教育帶來嚴重的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念不斷轉變,因此,如何在學校中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成為我們共同關注的話題。本人從研究德育教育工作的意義出發,提出新形勢下開展德育工作的若干對策。
關鍵詞:新形勢,未來,家庭教育,德育教育,教學職稱論文投稿
當今的改革開放和經濟浪潮無疑對教育事業是一種沖擊,尤其是學生在新形勢下的變化最大。學生家長重視學習成績,忽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而學校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也就會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重視程度不足,這樣的雙重因素就導致學生的道德品質堪憂。
一、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德育是塑造學生道德品格的關鍵
學生道德品格的高低關系到這個學生今后的發展,學生道德水平制約著他的修養水平,教師在教學中要增強對學生的道德品格教育,也就是利用德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水平。在學校里,學生是教師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體,必須給予學生足夠的發展空間。德育教育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勞動教育、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等,有效實施德育教育的關鍵是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生理特點選擇教育方式,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逐步提高道德素質。德育是新時期校園里的重點工作之一,關系到校園文化建設的開展,因此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學生的德育情況。
論文網推薦:《中小學德育》,《中小學德育》致力于為中小學德育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者提供最新的德育改革動向、權威的德育政策指引、新銳的德育研究成果、鮮活的德育實踐經驗,力爭成為中小學德育改革的“風向標”,銳意改革的“排頭兵”,德育工作者交流經驗、探索德育規律的“大舞臺”,引領德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和廣大德育教師的“參謀部”。
(2)德育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潛在動力
學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以后,無論是在與同學的溝通交流上,還是在學習的自我掌控上都會有新的突破,一個高素質的學生也會更加受到教師和家長的喜愛。德育之所以說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潛在動力,主要是指德育是動態的終身的教育,不僅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當下的情況,還要關注他們一生的發展。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德育更加成為了與時俱、開拓創新的關鍵。在德育的時候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強調培養目標的多元性和科學性,不讓一名學生掉隊。學校要實行以德治校的管理理念,徹底改變傳統“重視智育,輕視德育”的辦校宗旨,讓學校的形象更上一層樓。
(3)德育是培養學生完美個性的前提
學校教育學生要注重“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德育排在第一位,也就說明了德育教育是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社會的發展需要各形各色的人才,不僅需要具有專業知識的專家,還需要具有過硬技能的技術工人,也需要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等,所以教師在進行德育的時候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個性適當進行改變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養成獨立并且有特色的個性,為將來的深入學習和工作生活打基礎。倡導個性培養,要打破僵化模式,注入新鮮教學元素,真正實現學生的完美個性。教師要把學生作為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來看待,尊重學生,不搞特殊化。
二、新形勢下如何有效開展德育教育工作
(1)誠信教育,為學生做好道德榜樣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必須保持一顆積極的心態,不能敷衍了事,對待學生要有耐心和責任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道德氛圍。 在進行德育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新型教育手段,增強教學效果。同時教師要誠信,對待學生平易近人,真正的教給學生什么是對,什么是錯,給學生的道德觀念注入更加生活化的元素,讓學生可以自主分辨出道德標準。同時,教師要給學生做好榜樣,“身正為師,學高為范”,只有教師在平時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才能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有據可依。如果教師本身就素質低下,那么是不可能教育出道德水平高尚的學生的。
(2)與家庭教育相結合,豐富學生的道德情感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措施,學生在家庭中生活的方式和習慣以及父母的道德水平都會影響到學生。因此,父母在家里要給孩子傳播正能量,處處體現道德要求,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現在很多電視節目都有道德教育片,家長可以跟著孩子一起觀看,從中學習到人生的真諦。另外家長還可以給孩子買一些道德方面的書籍,不僅能夠提升孩子的閱讀量,也有利于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傊,只要學校和家庭都重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那么就一定可以將德育教育實施下去,豐富學生的道德情感。
(3)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增強社會實踐機會
現在很多校園都在建設校園文化,希望以此提高學校的名聲和實力。在建設校園文化方面,也離不開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試想如果學生的道德水平不高,那么這所學生又怎么會形成好的校園文化呢。所以,學校要多組織一些道德訓練活動,熏陶感染學生。比如定期組織道德模范進行講座,在校園里張貼道德行為小提示,組織學生進行道德大討論等等,不同方式的德育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學校還要多給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通過實踐活動也可以很好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比如組織學生去敬老院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組織學生去紅色旅游景點感受歷史等等。
(4)在對學生的德育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與德育教育同時進行的,現在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現象越來越多,教師要時刻觀察學生的動態,做好心理輔導的工作。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電子郵箱或者聯系方式,讓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時候可以跟教師聯系,然后教師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學生,這樣有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也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只有學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夠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加得心應手。學生的情感其實是很脆弱的,一句不經意的話語或者家庭出現的爭吵等都會大大打擊學生的心靈,所以教師在與學生溝通時要注重技巧性和策略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就能實現的,需要學校、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學生的素質,尤其是思想道德方面的素質直接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否實現。良好的道德教育可以給學生的未來生活和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也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行和素質,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教師要給學生創造適合的環境,讓學生真正的在校園里逐漸成長為內心強大,知識過硬,素質高尚的綜合性人才。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