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1-20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在當下體育教學的新改革管理中的步驟有哪些呢,通過什么方式來加強對體育教學的新應用呢?文章是有關體育教師的論文。 摘要:體育教學效率與體育教學效果及體育教學效益緊密聯系,它們共同構成了有效體育教學內涵的三維立體框架,因為無論是學生在體質健康促進
在當下體育教學的新改革管理中的步驟有哪些呢,通過什么方式來加強對體育教學的新應用呢?文章是有關體育教師的論文。
摘要:體育教學效率與體育教學效果及體育教學效益緊密聯系,它們共同構成了有效體育教學內涵的三維立體框架,因為無論是學生在體質健康促進、運動技能習得、體育情意養成等方面的進步和發展,還是學生的體育學習收益,都必然要體現為一定的教學投入與學習收益之比。體育教學投入主要包括體育場館建設、體育課時設置、師資隊伍配備,以及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學生在體育學習中付出時間和努力,而學生的學習收益主要包括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運動技能的掌握、體育文化素養的習得等方面的積極變化。在我國,體育教學效率是一個亟需引起重視并加以改進的問題,因為從體育課的開設時間、整個學校體育工作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來看,學生的體育學習收益普遍沒有達到預期的效率。
關鍵詞:體育教學,教學管理,體育教師職稱論文
1 有效體育教學模式要義解析
1. 1 有效體育教學的實質內涵
1. 1. 1 體育教學要重效果
效果是指"由某種力量、做法或因素產生的結果(多指好的) : 教學效果| 效果顯著。"[1]有學者認為,"教學效果是指教學活動的結果,它考察的重點是學生的學習進步與發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通過教學活動取得某種結果,達到某種目的,滿足某種需要,這樣才能認可教學活動有效,這是有效教學的第一要求。"[2]
論文網推薦:《中國體育教練員》,《中國體育教練員》(季刊)創刊于1993年,是由上海體育學院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科教部主辦的體育雜志。雜志以體育教練員、直接為運動訓練服務的科研人員、運動隊管理人員、體育教師、廣大體育愛好者等為讀者對象。其內容主要有教練員的經驗總結、國內外先進訓練理念和方法的介紹、大型賽事總結點評等,融學術性、知識性和實用性于一體。
綜觀有效教學的研究成果,普遍認為"有效果"是評判教學活動是否有效的第一維度,所謂有效果,是指通過教學活動,學生獲得了進步和發展。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還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學校課程體系中的不同課程對于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有著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有效教學的設計和實施中,不同課程需要進一步厘定各自課程與教學有效性的實質內涵。
從學生主體需求、社會發展需要、體育學科特征等多方面的綜合因素來看,體育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強調學生體質健康方面的進步和發展,因為強身健體過去是、現在依然是、將來必然還是體育教學的內在追求,在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持續下降的現狀下強調體育教學的健身效果顯得尤其重要。其次,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應該重視學生在運動技能方面的進步和發展,因為運動技能的習得既是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運動參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等其它學習方面的重要途徑,同時,較高的運動技能水平也是學生激發體育興趣、形成體育習慣、養成體育生活方式的重要條件。第三,體育教學的有效性還應重視學生在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方面的進步和發展,因為體育教學對學生優良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有著獨特的優勢。
1. 1. 2 體育教學要好效益
有效益是評判教學活動是否有效的第二個維度,有效教學不僅強調教學要有效果,即通過教學學生獲得了進步和發展,而且注重教學要有效益,即這種進步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有效果強調的是學生學到了東西(有結果) ,有效益強調的是學到的東西能夠為學生所用(有益處) .教學效益指的是教學及其結果與社會和個人發展的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的程度如何。"是否吻合"是對教學效益質的規定,"吻合程度"是對教學效益量的把握。教學效益強調的是教學及其結果的合目的性、合價值性。[3]
一方面,教學活動要注重個人效益,體現"生本教育"的思想,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個性化發展,另一方面,教學活動要注重社會效益,服務于社會良性運行和科學發展的需要。
在強調學生進步和發展的基礎上,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必須注重學生通過體育學習獲得的進步和發展是有益處的。如果說體育教學效果具有一定的普適性的話,那么,體育教學效益則具有鮮明的相對性,因為相同的體育教學活動對于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班級,甚至同一班級的不同學生,其教學價值有可能是不相同的。如果漠視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性,無視學校之間的差異,忽視學生主體的不同需求,體育教學活動即使是具有一定的教學效果,其教學效益也可能是收效甚微的。教學效益是我國體育教學改革急需探討的一個重點課題,一是因為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及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 二是因為學生的性別、年齡、身體條件、興趣愛好不可避免地存在差異; 三是因為體育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可替代性。只有精心設計和實施有效體育教學模式,學生才能獲得最適合自己的、最有價值的進步和發展。
1. 1. 3 體育教學要高效率
有效率是評判教學活動是否有效的第三個維度,有效教學理念認為,在教學有效果、有效益的前提下,還必須做到高效率?涿兰~斯在《大教學論》一書的扉頁上寫道: 我們這本《大教學論》的主要目的在于: 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4]這可謂道出了教學效率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夸美紐斯教學理念的真諦。具體來說,教學效率是指在一定教學投入的情況下,產生了盡可能多和盡可能大的教學收益,教學投入主要包括教師和學生用于教學活動的時間、精力和努力程度,而教學收益則指主要表現為學生的學習收益。在學生學習收益相對恒定的情況下,教學投入越少,則教學效率越高,反之,則教學效率越低。同理,在教學投入相對恒定的情況下,學生學習收益越大,教學效率越高,反之,則教學效率越低。
1. 2 有效體育教學模式的概念厘定
1. 2. 1 教學模式概念的新近理解
教學模式研究在我國興起于 20 世紀 80 年代初,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我國教學論學者進行了許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不過,時至今日,學者們對教學模式的概念還沒有取得一致的認識,有的學者認為,教學模式即教學方法、策略體系,有的學者則認為教學模式即教學結構,還有學者把教學模式界定為理論范型、教學程序、教學計劃,等等,不一而足。教學論的新近研究認為,教學模式是在教學實踐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整套組織、設計和調控教學活動的方法論體系,其構成要素主要包括指導思想、功能目標、結構程序、操作要領及評價。[5]
其中,指導思想是教學模式的核心與靈魂,功能目標是對教學理念的具體化,結構程序是各教學要素的序列構成,操作要領則是教學的具體步驟與策略。
1. 2. 2 有效體育教學模式的概念界定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體育教學思想多元化局面的出現,我國學者對體育教學模式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日漸興起,呈現出了運動技能傳授模式、身體鍛煉模式、運動技能傳授為主、身體鍛煉為輔的模式、注重學生心理體驗的教學模式(如快樂體育模式、主動體育模式、和樂體育模式) 等主要教學模式。[6]
這幾種比較典型的體育教學模式的提出與實踐,為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帶來了有益的啟示,同時也存在著各自較為明顯的片面性。事實上,我們不應該把體育教學的功能目標割裂開來分別達成,而應是在整體構成基礎上的有效實現。
從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需要出發,結合教學模式的新近成果,可以將有效體育教學模式定義為: 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導下,為有效實現體育教學目標,根據中小學生的主體情況和客觀的體育教學資源,遵循體育教學的基本規律,而設計的相對穩定的體育教學的運作程序。對于這一概念,可以從如下幾方面進行理解: (1) "健康第一"作為有效體育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是構建和實施有效體育教學模式的核心和靈魂。(2) 教學目標是對有效體育教學效果的具體化,主要包括體能發展、技能掌握、情意養成等方面的預期效果。(3) 學生的主體情況和體育教學資源構成了體育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其中,學生的主體需求決定著體育教學效益,而教師、體育場館、器材設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教學資源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體育教學效率。(4) 運作程序是有效體育教學模式付諸實踐的操作環節,是教師在具體的體育教學情境中指導學生開展體育學習的具體步驟和策略。
2 創建有效體育教學模式的主要步驟
2. 1 確立教學指導思想
確立教學指導思想是創建有效體育教學模式的第一步。
自 1999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來,"健康第一"一直就是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與教學的指導思想。因此,"健康第一"理所當然地是構建有效體育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正是基于"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新課程的設計體現了由生物體育觀向三維健康觀蛻變的重要理念,三維健康的教學理念同樣是創建有效體育教學模式的主要依據。
2. 2 明晰目標內涵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明確提出了"體現'目標引領內容'的思想",由此可見目標設置在新課程中的重要地位。新課程根據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確定了課程總目標→學習方面目標→水平目標的三級目標體系,這一目標體系在創建有效體育教學模式時需要進一步明確其內涵,以使有效體育教學模式更加具有可操作性。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新課程目標體系的編制是基于以學生作為行為主體的,即學生通過體育學習預期達到的效果和收益,在有效體育教學模式中應該稱之為學習目標。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