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6-28所屬分類:工程師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隨著國家基本建設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角色和職能發生變化。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應不斷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技術管理和質量監督制度,嚴格遵循質量監督程序,充分發揮各方責任主體的主導作用,依靠先進的建筑施工技術、質量管理技術和信
摘要:隨著國家基本建設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角色和職能發生變化。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應不斷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技術管理和質量監督制度,嚴格遵循質量監督程序,充分發揮各方責任主體的主導作用,依靠先進的建筑施工技術、質量管理技術和信息網絡技術,充分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監督管理工程質量活動,不斷探索和實踐適應新時期要求的質量監督管理新模式,建立起規范的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制度。本文就如何建立工程質量管理與監督的模式進行了探討和思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新模式;問題與矛盾;措施
0 引言
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的對象是工程本身,被監督的部門有設計、監理、總包、施工單位及設備構配件生產廠家。因此,需要很好地處理與各有關方面的關系,做到既要堅持原則又要相互協調,充分發揮各方面的作用。設計、施工質量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工程本身,也直接影響到設計、施工單位的信譽和競爭能力。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質監部門的作用即促進了設計的完善性,又提高了施工的質量,同時也維護了國家和建設單位的利益。本文就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模式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1 工程質量監督現有的問題與矛盾
(1)社會依賴工程質量監督核驗,客觀上把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視為了工程質量的責任者。工程質量“誰核定、誰負責”,政府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變相成為工程質量的責任者,而直接參加工程建設的各方責任主體,反而“袖手旁觀”,進而顛倒了市場經濟活動中產品的制造者以產品直接負責的規律,而質量監督機構的行為是政府授權的,同時也是政府管理行為的延伸,如此推來政府同樣也成為工程質量的責任者。[1]客觀上造成了從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從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轉變的政府管理體制改革與現行三部到位等級核定的工程質量監督運行方式的矛盾與不和諧。
(2)單一的實物質量監督,無法實現質量監督機構對工程建設參與各方面質量監督行為的全面有效監控制。建筑工程工期長、專業多、工種多和材料設備品種多的特點,決定了傳統單一的實物質量監督方式已遠遠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在建筑施工幾年的時間里,單純依賴質量監督機構的幾次現場檢查,并不能發現全部問題,難免使監督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受到約束,造成無法對工程質量進行全面準確的核驗、評定和有效控制。
2 新的工程質量監督模式的特征
(1)觀念新
建立新的質量監督管理體系,一是突出市場經濟條件下與國際接軌理念,既積極向FIDIC條款管理模式靠近,又突出政府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對工程質量進行強有力的監督;二是突出質量監督機構的執法特性,明確其法律地位,順應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要求
(2)權力制衡原則
我國現行管理體制強調條例管理,而國際通用質量管理標準條例標準強調網絡管理、監管分離、政策與執行的分離、監督與檢驗分離,并重點突出監督的強制性和執法性。[2]將企業質保能力反饋給資質管理部門,建立監督工程建設各責任主體質量行為不良記錄檔案,有利于政府宏觀調整行業規模與市場結構, 強化市場準入與清除方面監管,建立監管部門責任追究制度, 嚴格行政執法各項考評制度,廣泛接受政府與社會的監督,形成制約機制。
(3)符合國情,創新模式
由國家推行工程監理制度,明確各責任主體質量行為責任,讓工程監理作為工程管理第三方,讓施工圖紙審查部門和試驗檢測單位作為中介方,為監督執法提供技術依據,這具有創新性,符合我國國情,是強化工程質量責任主體一項措施和手段。
(4)管理體系科學完整
在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體系中,代表政府的質監機構處于監督執法地位,是工程質量管理的上層,施工圖紙審查作為中介方,為工程勘察設計質量把關;試驗檢機構作為中介方,為原材料和結構實體質量提供數據保障;監理作為第三方與承包商和業主相互聯系協調,成為相互制約的合同管理模式,監理單位并向業主提供施工工序過程與簽證;質量監督方對各責任主體質量行為進行監督;工程質量管理涵蓋工程建設全過程各個方面,形成科學、完整、有效的體系。
如果您需要安排自己工程管理與質量監督方在的論文,可以查看:工程與管理sci四區期刊,選擇適合自己的期刊。
3建筑工程質量督新模式的思考
3.1建立預見性、服務性的質量監督模式
質量監督機構應當變直接管理為重點監督,變具體指導為宏觀把關,監督員不再是建設工地上技術員,而是更高層次上的監督者。具體而言,質量問題的出現,不應視作是監督員的過錯,而發現質量問題應是監督員的工作職責和工作業績。
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應針對工程質量的事前控制、過程控制和事后控制三大環節,在做好過程監督和工程違規行為的嚴肅查處的同時,加強工程質量的事前監督,提高監督工作的預見性、服務性。當工程質量出現下降的趨勢或工程施工到難點部位、易出現質量通病的部位時,監督人員應及時到現場提示和指導,以此扭轉滯后監督、被動應對的局面。
3.2加強質量監督信息化建設和信用體系建設
將工程巡查與行政處罰和不良行為公示制度有效結合,提高質量監督的科學性和權威性。質量監督機構要建立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信息系統,及時統計強制性技術標準的執行情況,并將監督過程中發現的不良行為及對違規的各方責任主體進行的行政處罰情況。加強對建設工程責任主體和有關機構的不良記錄管理工作,通過信用建設進行約束外,從市場監管的角度,把不良記錄與資質年檢、工程招投標掛鉤,把不合格的工程質量責任主體清除出路橋建設工程市場,促進路橋工程建設市場的進一步規范,從而確保建設工程質量。
3.3 建立和完善防范與查處的工作體系
建立政府監控、市場調控、現場預控的多元化、多層次防范體系。政府監控層面,實施機構能力考核和人員等級考核。強化重點危險源監控管理,網絡化監管,形成政府監控管理鏈。市場調控層面,健全協會能動機制,扶植質量事務所評估機制,推進保險介入的誠信機制。工程現場、保險市場、路橋市場三場聯動,形成市場調控服務鏈,F場預控層面,加快職業責任的三個轉變,進一步推廣應用數字化工地。審圖機構對圖紙負責,設計單位對設計質量負責,施工單位對施工質量負責,檢測機構對來樣負責、對現場檢測對象負責,監理單位對業主負責、對整個工程負責,形成現場預控誠信鏈。
建立適應不同管理對象和違法違紀行為的差別化、多形式查處體系。分步到位式的監督檢查將由工地現場的工程質量狀況延伸到參建各方的施工行為、經營行為、用工行為。將建設工程所涉及到的招投標、資質資格、標準定額、材料備案、安全質量、民工權益、綜合保險等一并在分步到位的監管節點實施綜合檢查。動態點擊式的隨機抽查實行“周常規條錢巡查,月專項整治督查,季綜合聯合普查”,實施規范建材市場的大檢查,營造扶優治劣氛圍,保持對工程不良狀況和違法違規行為的高壓強勢。信息反饋式的跟蹤核查針對不同情況實施隨時辦結、聯合追蹤、掛牌督促的分類查處。
3.4 建立行為監督與實物監督并重的監督運行機制
工程質量監督人員應將工程建設各方的質量行為以及其結果,即工程產品質量均列為監督對象,將工程建設參建各方推向工程質量責任第一線,通過日常監督、監督巡查與結構工程季度大檢查相結合的監督形式,對影響建設工程質量的全要素實現全覆蓋的監督。[對于在工程質量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工程,除嚴格按《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外,還要建立和推行工程質量信息公示、公告制度。
3.5加強竣工驗收備案工作
把好工程竣工驗收備案關,交放心工程于社會和人民。為切實加強住宅工程質量管理,保障竣工房屋使用功能,更好地維護廣大住戶的合法權益,主要是針對以往房屋質量驗收較為粗放的問題,改變抽樣檢查的做法,檢驗內容更細化,更具針對性,進一步明確和強化建設單位的責任。根據建設工程竣工備案制度要求,嚴格履行備案程序,不讓一個不合格工程流入社會,使工程質量監督工作成為誠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讓那些制劣者無機可乘,真正交滿意與放心工程于社會和人民。努力開創工程質量監督工作新局面。
4 結語
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應不斷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技術管理和質量監督制度,嚴格遵循質量監督程序,充分發揮各方責任主體的主導作用,依靠先進的建筑施工技術、質量管理技術和信息網絡技術,充分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監督管理工程質量活動,不斷探索和實踐適應新時期要求的質量監督管理新模式,建立起規范的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制度。——論文作者:王文飛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