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斷層封閉史在臨邑洼陷油氣成藏中的作用

發布時間:2019-12-27所屬分類:工程師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 臨邑洼陷內主要發育構造油藏和構造-巖性油藏,油氣的富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斷層封閉性的影響。為了重塑油氣運聚的過程,明確了臨邑洼陷各控油斷裂在油氣成藏過程中的作用,通過運用埋藏史、構造演化史、構造應力場及斷面的力學性質等,對斷層封閉史展開

  摘要: 臨邑洼陷內主要發育構造油藏和構造-巖性油藏,油氣的富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斷層封閉性的影響。為了重塑油氣運聚的過程,明確了臨邑洼陷各控油斷裂在油氣成藏過程中的作用,通過運用埋藏史、構造演化史、構造應力場及斷面的力學性質等,對斷層封閉史展開研究,將斷裂的開啟、封閉史與油氣的運聚、成藏過程結合起來。結果表明: 控制臨邑洼陷沉積的臨商斷裂和夏口斷裂均為油源斷裂,斷層的活動使得該區形成具多套含油層系、多油藏類型的復式油氣聚集帶。該研究對下一步的油氣勘探具有指導意義。

斷層封閉史在臨邑洼陷油氣成藏中的作用

  關鍵詞: 臨邑洼陷; 斷層封閉性; 油氣運聚; 斷層封閉史

  1 區域地質特征

  臨邑洼陷位于惠民凹陷的西南部( 圖 1) ,是受臨商斷裂和夏口斷裂共同控制的雙斷式洼陷,長為 70 km、寬為 15 km,面積約為 1 000 km2 。其北以中央隆起帶與滋鎮洼陷相隔,南以斜坡帶向魯西隆起過渡[1-2]。臨邑洼陷是惠民凹陷勘探程度較高的一個洼陷,現今惠民凹陷發現的含油區帶主要集中在臨邑洼陷及其周緣,呈環帶狀分布。其油藏類型主要有 2 種: 一是受斷層遮擋形成的構造油藏,二是受斷層及儲層控制的構造-巖性油藏,該油氣的富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斷層封閉性的影響。為深入研究斷裂在油氣成藏過程中的作用,研究斷層的封閉史顯得尤為重要。

  2 斷層封閉史研究

  斷層的封閉史是指控油斷層封閉性的發展和演化歷史[3-11],是油氣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為了對油氣的整個成藏過程有全面的認識和分析,著重研究斷層的發展演化歷史。

  期刊推薦:《特種油氣藏》即“非常規油氣藏”,系指稠油、高凝油、低滲秀和巖漿巖、變質巖、裂縫、古潛山及其它一切特殊油氣藏。凡是反映與特種油氣藏的生成、產狀、分布規律、勘探與開發方法、儲運加工、生態環境、科技信息、綜合論述等有關的科技論文均可向本刊投稿。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直接與在線編輯聯系。

  斷層封閉性受多種地質因素的影響和控制,通過前人的研究以及發展現狀,已建立了一套研究控油斷層封閉史的方法[2],即應用埋藏史、構造演化史及斷面的力學性質等方面,來定性、定量地反映在各個地質時期控油斷層是否封閉或者開啟,以及封閉和開啟的程度。

  2. 1 臨邑洼陷埋藏史恢復

  埋藏史研究是進行斷層封閉史研究的一個重要前提,通過恢復研究區的埋藏史可以明確各沉積體系在時間、空間上的分布和發育演化規律,進而揭示控制圈閉形成的因素以及圈閉的發育演化過程; 通過定量分析可建立盆地的沉降模型,確定盆地演化的力學機制[12-15]。

  利用研究區各井的測井資料,結合區域壓實模擬實驗和原始孔隙度分析資料,確定了臨邑洼陷砂巖、泥巖孔隙度與深度的關系式:

斷層封閉史在臨邑洼陷油氣成藏中的作用

  采用回剝方法[3]對臨邑洼陷臨 82、商 10、夏 323、夏 46 等井進行了埋藏史恢復( 圖 2) 。由圖 2 可知,臨邑洼陷沙三段由西向東埋深逐漸變淺,表明構造沉降逐漸減弱。由沙三段至沙一段沉積時期是凹陷沉積速率逐漸變小的過程,在埋藏史曲線上 表現為斜率變緩。東營組沉積時期,全區進入一個快速的沉降時期。在東營組末期,臨邑洼陷進入坳陷期,地層整體抬升遭受剝蝕,尤以北部的中央隆起帶和南部的斜坡帶剝蝕量較大,可剝蝕到沙三段或沙四段地層。東營組末期后,館陶期沉積速率明顯變小,明化鎮期至現今沉積速率又變大?傮w來看,臨邑洼陷的沉積速率是由大變小再變大的過程。臨邑洼陷主要的烴源巖為沙三段,且認為生油門限在 2 800 m 左右,在東營組末期,沙三段烴源巖開始進入生油門限,其首先生油的地區為臨邑洼陷西部靠近臨商斷裂一側。

  2. 2 臨邑洼陷構造演化史

  在地質歷史演化過程中,臨邑洼陷經歷了多期的構造運動及斷裂交錯,斷裂發育相當復雜。為正確再現該區復雜的構造演化特征,對該區的斷裂活動和構造演化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圖 3、4) 。

  研究表明,東營組沉積期,全區斷層活動強烈。到館陶組沉積時期,斷層活動開始微弱,構造形態變化不大; 明化鎮期,臨商斷裂再次活動,其中,以西部的臨邑斷層活動最為強烈,明顯強于其他斷層,油氣縱向運移明顯。由于臨邑斷層下降盤沙河街組與上升盤孔店組及更老地層接觸,側向封閉性能較好; 而上部,下降盤館陶組、東營組與上升盤沙三段相對接,側向封閉較差,油氣可進入上升盤儲層。夏口斷層在東營、館陶組沉積期間,下降盤沙三段與上升盤沙三段或沙四上段相對接,側向封閉較差,部分油氣可穿斷層側向運移到上升盤儲層中。明化鎮期,由于夏口斷層東西部活動差異,西部斷層落差較大,下降盤沙三段主要與上升盤沙四段或孔店組相對接,斷層側向封閉性能較好,油氣主要聚集在斷層下降盤成藏; 在東部,夏口斷層下降盤沙三段與上升盤沙三段或沙四上段相對接,斷層封閉性較差,油氣側向運移明顯?梢,通過構造演化史研究,能查明控油斷層在各個時期,特別是成藏期或成藏期以后的封閉性或開啟性,以及封閉或開啟程度,這對指導油氣勘探有重要意義。 2.

  3 臨邑洼陷斷面主應力

  斷層的側向封堵性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主要受控于斷面應力。斷面應力即斷面所承受的力,包括剪應力和正應力。剪應力主要控制斷層的活動,造成斷層兩盤發生明顯錯動; 正應力使得斷面開啟或緊閉。一般來說,張性和張剪性斷層多具有開啟性,壓性和壓剪性斷層多具有封閉性。

  利用斷面應力計算公式計算了東營組、館陶組沉積末期及現今目的層段( 沙三段) 斷面所承受的應力值( 表 1) 。

  由表 1 可知,自東營末期以來,在區域構造應力場的作用下,研究區斷面力學性質為壓剪性。在斷層活動時,壓剪性斷層有利于斷裂帶內物質的研磨,使得巖石顆粒更加泥;,增大斷層的封閉能力; 而在斷層活動靜止期,壓剪性斷層又使得斷面緊閉,隨著埋深的增大,斷面承受應力越大,斷面緊閉程度越好,斷層的封閉性能也就越好。由此可見,從東營組末期至現今,在斷層活動的靜止期,研究區內斷層垂向封閉性較好,油氣主要以側向運移為主。

  3 斷裂對油氣成藏的作用

  斷裂構造是含油氣盆地中非常重要且常見的構造類型之一,斷裂的形成與演化不僅與盆地的構造和演化息息相關,而且控制著含油氣圈閉的形成與發展,可直接或間接地控制含油氣盆地內生油巖以及儲集層的發育,對內部油氣的形成、運移、聚集及油氣藏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臨邑洼陷現已發現的油氣主要聚集在洼陷周緣,呈環帶狀分布。洼陷內烴源巖埋深較大,在洼陷周緣往往無烴源巖或烴源巖較薄,其油氣來源于臨邑洼陷內。斷裂作為油氣運移的通道,是連接烴源巖與圈閉的橋梁,為油氣從烴源巖到圈閉的運移創造了條件。

  控制臨邑洼陷沉積的臨商斷裂和夏口斷裂均為油源斷裂,其對油氣藏的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 2 條斷裂緊鄰生烴中心,充足的油源為油氣的運移提供了動力。當油氣的運聚期恰好對應于斷層的活動期時,斷層開啟,斷裂即成為了油氣主要運移通道,大量的油氣將通過斷裂運移到上部儲層。由于這些斷裂往往是構造運動應力聚集和釋放的地帶,多期的構造運動會導致這些斷裂再次活動,為油氣的多期注入提供機會,使得油氣沿斷裂帶在縱向上形成多套含油層系。位于臨邑洼陷北側的臨商斷裂,在油氣運移期以來,斷裂的活動主要呈現出由強變弱再變強的規律,在運移早期,油氣可在斷裂附近形成原生油氣藏,在運移晚期,斷裂的活動使油氣既能在淺層形成原生油氣藏,又能破壞深層的原生油氣藏而在淺層形成次生油氣藏。因此,斷層活動使得油氣在上下層位皆有分布,形成具多套含油層系、多油藏類型的復式油氣聚集帶 ( 圖 5) 。

  4 結 論

  ( 1) 埋藏史分析發現,臨邑洼陷由西向東沙三段埋深逐漸變淺,由沙三段至沙一段凹陷沉積速率逐漸變小。在東營組末期,沙三段烴源巖開始進入生油門限,其首先生油的地區為臨邑洼陷西部靠近臨商斷裂一側。

  ( 2) 東營組末油氣成藏期,構造活動劇烈,通過構造演化史分析,能查明控油斷層在成藏期或成藏期以后的封閉性或開啟性。

  ( 3) 研究區斷面力學性質為壓剪性。在斷層活動靜止期,可有效封堵油氣。

  ( 4) 控制臨邑洼陷沉積的臨商斷裂和夏口斷裂均為油源斷裂,2 條大斷裂的活動性使得油氣在上下層位皆有分布,形成具多套含油層系、多油藏類型的復式油氣聚集帶。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