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0-22所屬分類:工程師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金,銀等貴金屬平時在買賣時價值不菲,那你可知它們為什么具有高價值 ? 金屬資源隸屬于礦產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資源,且獲取過程需要在礦山上開采,在開采過程中有許多的安全隱患,就目前研究來看,金屬礦山開發中的地質災害是主要的安全問題,它可導致
摘要:金,銀等貴金屬平時在買賣時價值不菲,那你可知它們為什么具有高價值 ? 金屬資源隸屬于礦產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資源,且獲取過程需要在礦山上開采,在開采過程中有許多的安全隱患,就目前研究來看,金屬礦山開發中的地質災害是主要的安全問題,它可導致滑坡,巖爆,尾礦庫倒塌等一系列的地質問題。礦產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可以促進我國經濟的增長,但在開采過程中,要重視地質災害問題,提前進行地質勘查,尋找防治的對策,本文闡述了多種典型的地質災害,并通過研究和分析提出合理的防治對策。
關鍵詞:金屬礦山;地質環境災害;防治對策
我國是一個擁有 13 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為了國家經濟的發展,我國目前主要以開發和利用物質能源和能量能源為主,工業化時代出現后,我國的經濟迅速發展,現有的能源已不能維持我國對資源的大量需求以及市場上礦產資源的高利潤,也讓個別礦山不斷進行開采,當時由于開采的技術和設備相對落后,人們的安全意識也淡薄,在沒有專業的勘查和指導下開采導致了礦山的環境逐漸惡化,礦山的地質問題日趨嚴重,在開采過程中的人員傷亡不斷,礦山周圍的環境也日趨惡化,且地質環境一旦被破壞就很難恢復原來的樣子,這也讓目前 21 世紀的礦產業在開采時安全事故不斷,隨著地質的惡化,安全隱患逐漸增多,各類安全問題頻繁的發生在開采礦山中。地質災害的問題制約了我國礦產業的發展,阻礙了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國家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防治地質災害成為了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地質災害顧名思義是由于地質遭到破壞而導致的災害,它是人們在開采礦產資源時只注重經濟利益,而沒有利用專業的方法在開采時對環境造成了破壞,成為了人為誘發的地質災害。地質環境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地質受到破壞人類可能會失去賴以生存的家園,地質災害會導致人們的經濟利益損失,嚴重時還會危及人們的生命,由于我國對礦產資源的大力開采,我國已成為地質災害多發的國家之一,據專業的調查,我國除地震和火山外的與人類活動有關的地質災害給我國每年帶來的經濟損失達到了 310 億元人民幣,為了降低地質災害,促進我國經濟的增長,防災減災已成為了 21 世紀制約我國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國家將這一問題納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劃。
一、金屬礦山地質災害的類型
隨著環境的惡化金屬礦山的地質災害類型近年來逐漸增多,目前在礦產開發中主要常見且多發的有泥石流,地熱,大面積采空區崩塌,巖爆和環境污染等地質災害問題,針對開礦中的影響程度的不同,本文闡述中對這些災害進行了分類。
(一)泥石流
泥石流是地質災害中最常見的安全問題,一年中的雨季也時常會發生泥石流,主要是因為雨下的次數多且大而使泥土地松軟,從而導致了山體崩塌或滑坡,在礦山上,形成的泥石流會沖進礦坑,有的礦洞在地表以下,當大雨來臨后,地表的泥石流會涌入礦洞,堵塞通道,對礦產資源和開礦人員造成無可比擬的傷害,嚴重時還會危機采礦人員的生命。雨季是泥石流的高發時期,我國的金屬采礦行業一旦發生泥石流情況都比較嚴重,所以防治地質災害的問題迫在眉睫。
(二)地質環境污染
在金屬被開采的礦山周圍,樹木出現枯竭,河流的水出現枯竭,這是由于開采過程中的污水,選礦水等有害物質長期對外排放造成了地質環境的污染,長期的污染造成了植被的破壞,河流的污染,如果住在礦山的周圍,長此以往,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會造成許多的影響,嚴重時還會威脅生命健康,地質環境的破壞難以修復,在污染的同時還會帶來滑坡,水土流失等環境問題。
(三)尾礦庫泄露,倒塌
地質災害的多發季節便是雨季,尾礦庫的泄露及倒塌當然也不例外,雨季長期下雨導致了尾礦庫的建筑松軟不堅固出現了泄露及倒塌的危險,尾礦庫里除了有礦還有一些未處理的有害物質,倒塌及泄露會給周圍的農田及樹木帶來污染,給礦山企業及農民帶來不可比擬的經濟損失。南方由于常年的雨季成為了尾礦庫泄露及倒塌的多發季節,例如貴州的柿竹園在雨季金屬礦尾礦庫倒塌,礦渣在與泥水的混合,形成了與泥石流一般的碎石流,周圍的鄉鎮都受到危害,沖倒了 50 棟房屋,毀壞農田 80 平方畝,沖垮了 2 座橋,也讓礦區內的 60 人失去了生命,近年來,尾礦庫泄露及倒塌事件日趨平凡也讓我們不得不重視。
(四)地表塌陷
礦山開采中需要在礦山中進行開洞采礦,因此多多少少都會存在一些地表凹陷,但近年來地表凹陷日趨嚴重,給人們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和問題,地表凹陷由于礦產未開采完就不能進行修補,也讓地表凹陷成為了金屬礦產開采中最嚴重的問題,地表是我們生存的基礎,一旦出現問題,還會引起礦洞堵塞等一系列的問題。地質災害地表塌陷的發生頻率逐年增加也讓采后不充,采充失調等長期的隱患問題暴露出來。19 世紀時,山東的萊州馬塘金屬礦因長年的開采導致了地表嚴重塌陷,由于金屬礦周圍居住人,交通道路發達,地表的塌陷讓萊州至招遠的國家級公路遭到破壞,交通中斷,人員傷亡慘重。白銀廠壩鉛鋅礦由于常年的開采,使露天礦坑中存在多處不明采空區,地表的塌陷面積達到了 77 萬平方米。凡口的鉛鋅礦開采以來,已有 3000 多處地表塌陷,所危害的房屋,河流達到了 87 平方萬米。
(五)巖爆
根據地理知識我們知道,地表幾萬千米以下的地方都是巖漿,地表在巖漿之上,地板巖石阻礙了巖漿的流出,但在礦產開采過程中,常年的開礦導致了巖石的動力破壞,采礦設備及采礦人員開采過程中加速了這種對巖石動力的破壞,因此造成了巖爆的地質災害,因其在發生時具有突發性,不確定性而讓人所懼怕,巖爆的發生會毀壞礦洞,誘發礦震,所以它也成為深礦井開采中最嚴重的災害之一。冬瓜山銅礦自建立開礦以來,出現了許多次的巖爆現象,其中一次最為嚴重的巖爆在發生時伴有刺耳的爆炸,破壞的礦道長 30 余米,20 天內,礦洞內仍有小當量巖爆發生。巖爆發生時地表可以明顯的感受到震動,并在一周內都會出現塵霧的問題,它的發生阻礙了礦山正產的開采,從真實的巖爆事見中可以知道金屬礦產開采中巖爆的突發性讓我們有著無可預料的危險,它的破壞性大,災難嚴重,近年來巖爆事故的次數逐漸增加讓我們加強了對它的防范工作的重視及研究。
二、金屬礦產開采中地質災害的防治對策
(一)金屬礦山地質災害研究中的問題
金屬礦山的地質災害問題歷年來都是我國關注的重點,在此期間也實行了許多的對策及方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近年來地質災害在金屬礦中開采中還是頻繁發生,原因是沒有抓住根本的問題去解決或是解決問題太片面。我國解決地質災害問題的方法便是采用“頭疼治頭,腳疼看腳”的方式來治療,地質災害中哪出現問題就實行防治對策,且只注重了技術方面進步的對策,而沒有針對整個開礦系統去考慮,但實際地質災害出現問題時,往往是由多方面因素導致的,因此應依照整個開礦中出現的問題全面的去實行對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長期不正當的解決對策讓我國地質災害方面的問題變成了(地質災害)-(研究)-(新的問題)死循環的局面,且難以改變。在解決地質災害方面,技術雖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但只將解決方法局限于技術上,遠遠是不夠的。從近年來開礦中的地質災害沒有緩解,環境依然在不斷惡化也可以看出僅限于技術的解決方法效果是不夠顯著的。地質災害的防治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及人力的投入,因此地質災害問題的防治需要國家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及高度重視,地方政府配合國家的管理,加強地質災害的投入,國家將防災減災的工作列入我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規劃中,在地方政府中把企業金屬礦產業的地質災害問題與社會可持續經濟發展聯合起來,加強對學生教育,注重人才的培養,定期對人們進行災害問題的講解與培訓,提高人們的自我防護意識。
(二)建立金屬礦山地質災害的數據信息庫
地質災害的種類繁多,且每一個發生的特點和易發生的時間都不同,為了熟悉了解這些地質災害的特點以便很好的進行防治及控制,因此就需要建立金屬礦山地質災害的數據信息庫,首先進行地質災害的普查研究工作,并對地質災害的不同進行分類,分析和研究每種地質災害易發生時間,發展趨勢及潛在隱患,在廣泛普查研究的基礎之上,利用互聯網建立數據信息庫及網絡傳輸系統,時刻保持網絡的通暢,有一個地方發生地質災害時,附近的人可以及時趕來支援和援救,建立數據資源共享系統,對各種地質災害問題及知識進行分享,通過網絡的力量讓人們了解地質災害的特點及防治對策,這樣的信息系統在實現資源共享的同時提高了人們的防災意識。
(三)加強金屬礦產資源開發中的管理與監督
金屬礦產資源的開采中不能只注重短期的經濟利益,要想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讓利益不受損失就要考慮短期利益與長遠發展相結合,要做到這一點,就要依靠法律的力量。企業在開采金屬礦產資源時要按照地方政府的規定合理開采,并使用正確的技術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進行開采,企業要把防治地質災害問題列入企業的日常生產規劃中,地方政府建立合理的法律機制加強對礦產企業開采的管理與監督,將經濟的發展與防治地質災害問題結合起來,長期的堅持發展,地質災害的問題一定會在未來得到防治。
(四)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研究
金屬礦產開采中的地質災害是人為誘發產生的問題,不確定性和突發性防治最為關鍵,因此解決地質災害的最主要問題便是研究地質災害問題的防治對策,這也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在研究地質災害防治對策的方面,需要這方面的專業人才來依照專業的技術進行防治,則主要依賴的就是科學技術,在防范的同時控制地質災害的泛濫,要想從源頭處控制,在礦山進行開采之前就要提前做好地質勘查工作,依照地質情況及有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設計地質評價及分析報告,依照地質情況設計防治對策,加強對地質災害控制對策的研究,全面系統的分析對策,拋棄片面拯救的思想,全面落實金屬礦山地質災害的防治研究工作。
(五)加大對金屬礦山開采地質災害防治的投入
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是一個長期需要科技及技術投入的工作,它需要人力、物力及財力的大力投入,它是確保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開展的基礎和重要保證,政府及國家要大力支持企業投入地質災害防治的資金,把防治地質災害的工作納入社會防災減災工作中的一部分,讓更多企業重視防治地質災害工作的開展。
三、落實地質勘查的工作
地質勘查工作是地質災害防治的基礎,因此地質勘查工作是地質災害的重要部分,地質勘查要利用高效的方法和先進的技術對礦山及附近的情況進行有效的地質勘查,并結合實際的情況設計出有效的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同時,礦山中所擁有的資源應進行合理的開采規劃,準確的分析實際資源,在開采的過程中要有利于開采效率的提升和地質災害防治措施的有效開展。地質勘查工作主要依靠現代的 Gps 技術,它可以利用網絡傳輸系統對礦山中的各種情況進行勘查和分析,GPS 具有位置定位,清晰的地質分析等作用,因此在礦山的開采中利用它可以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在實際的礦產開采中,企業需要落實地質勘查工作,在開采前做好這些工作,最大程度的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
四、結語
依上文所述,金屬礦產資源開采中的地質災害問題主要還是以防為主,結合先進的技術,研究防治對策。要提前預防就要在開礦之前提前做好環境,災害方面的地質災害研究及勘察,礦山上的水質量問題一直是個比較難以控制的問題,地質災害會導致水質的變化在地質災害的防治中需要對水的質量進行檢測,建立礦山水質量測評系統,專業的檢測機構來幫助地質災害的防治。企業需要提前進行礦山地質災害風險評估,根據地質勘查情況,確定分險防治方案?萍际俏覀冎饕蕾囀侄,所以企業要加強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利用,在開采技術上引進先進的技術,同時加強企業地質災害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增強人們的抗災意識。
期刊推薦:《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季刊)創刊于1990年。反映地質災害學科,并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性刊物。登載有關自然和人類工程-經濟活動誘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縫、地震、黃土濕陷、粘性土脹縮、凍土融陷、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礦井突水、巖爆、瓦斯爆炸、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鹽漬化等地質災害的發生、發展機制、規律、監測、預報,地質災害防治新技術、新方法以及地質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科研成果或學術論文。有投稿需求的,可以和在線老師咨詢。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