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7-06所屬分類:工程師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下面是兩篇能源科研論文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效益研究,論文結合灌溉工程項目探討了高效節水工程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有效緩解我國水資源的緊缺,第二篇論文介紹了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問題及發展思路,通過分析服務體系中存在的問題,給
下面是兩篇能源科研論文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效益研究,論文結合灌溉工程項目探討了高效節水工程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有效緩解我國水資源的緊缺,第二篇論文介紹了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問題及發展思路,通過分析服務體系中存在的問題,給出了深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創新的措施。
《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效益研究》
摘要:水利是基礎工程,在農業生產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某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密結合當地實際,以提高農業特別是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為目標,統籌使用各類涉水資金,統籌安排當前和長遠農田水利建設,圍繞水利現代化的目標,堅持“安全、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對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進行建設配套,適度增加灌溉面積,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文章結合某市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項目區的概況探討了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關鍵詞:節水灌溉工程;項目區概況;效益分析
引言
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是對傳統灌溉方式的創新,可以有效緩解我國水資源緊缺的問題,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也是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節水型社會建設的迫切需要。早在2011年,水利部陳雷部長在有關部門提出的“關于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的意見”上批示“舉全部之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以此為契機,全面開啟了高效節水灌溉工作的進程。為加強“河南省高效節水灌溉實施方案”編制工作的領導,河南省水利廳成立了“河南省高效節水灌溉實施方案[2013-2017年]編制工作領導小組”。
1項目區概況
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區處于亞熱帶向暖溫帶過度地帶,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型亞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多年平均降水量979.20mm,蒸發量1498.50mm,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九3個月,且時空分布極不均勻,年際變化也存在差距,導致旱澇災害頻繁發生,農作物產量低而不穩。項目區為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農業灌溉主要依靠開采淺層地下水的平原井灌,是典型的純井灌區。區內機井多為20世紀90年代所建,由于年久失修、管理不善、配套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灌溉工程不能很好發揮作用,使灌溉水源不足,制約著農業生產的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區涉及3個鄉鎮8個行政村。區內土地肥沃,群眾對發展節水灌溉,特別是建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積極性高。結合高效節水灌溉試點建設要求和當地農業結構調整現狀,本著集中連片、整體推進、規模發展、統籌規劃的原則,依據當地水資源與水環境的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確定工程建設布局、規模和形式,以經濟合理、技術可行為目的,根據項目區地形、作物種植情況,確定采取何種灌溉方式。
2高效節水灌溉項目效益分析
2.1經濟效益
2.1.1計算依據《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范》(SL72—94)。國家計委1993年7月頒發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和參數》。采用的主要參數:按《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范》規定,社會折現率采用12%,財務基準率為10%。2.1.2經濟效益分析該項目工程經濟效益主要包括農業灌溉效益,按有、無項目對比進行計算,其間接效益未予計算。在計算時采用分攤法計算工程效益。
2.1.2.1增產效益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成后,可有效促進項目區進行農業結構調整,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0.30萬hm2。年可增產糧食450萬kg,糧食每公斤按2.20元,則年增產效益可達990萬元。根據有無項目作物種植結構及產出投入按水利分攤系數0.35考慮,增產效益為346.50萬元。
2.1.2.2節水效益項目區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0.30萬hm2,工程實施后綜合節水達20%~30%,年可節約水量270萬t,每噸按1.00元計算,則項目區節水效益為270萬元。2.1.2.3節地效益與土渠灌溉相比,高效節水灌溉面積0.30萬hm2按節地3%計算,項目區可節地9×10-3萬hm2,以單產效益指標推算,年節地效益為380.70萬元。
2.1.2.4省工效益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實施后,按每公頃年省30個工日,每個工日40元計,則年省工效益為360萬元。故項目實施后年效益:B0=1357.20萬元。
2.2社會效益
2.2.1減災、防災,增加農民收入旱災、洪災、澇災等是影響項目區生產發展的主要自然災害。項目實施后,田間灌排工程配套標準提高,可提高灌溉供水保證程度,減輕旱、澇災害對項目區農業生產的影響;結合農業措施實施,推廣抗旱、防風、抗逆能力強的優良品種,可提高作物本身的防災、抗災能力;林業項目實施,進行農田防護林網建設,四旁植樹等,林業措施發揮效益后,將減少風沙危害,美化環境,保持水土資源。
2.2.2減少水權沖突,化解水利矛盾項目實施后,損失水量減少,水資源有效利用率增加,可減少工業、農業、城鎮生活之間、不同行政區域之間的用水矛盾,減少水權沖突,促進社會穩定。
2.2.3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利用世界銀行貸款扶持資金,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項目,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不僅可使農業生產有較大發展,而且可帶動林、牧、副、漁各業發展,各業發展又為加工業提供了大量原料,促進了交通運輸和鄉鎮企業的發展,通過加工增值,以工補農,促進區域經濟全面發展。項目區經濟發展將為當地實現既定的戰略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2.2.4增加社會穩定因素隨著區域經濟發展和水利矛盾的減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民生活條件、基礎設施、文化娛樂設施都將不斷改善,因此,可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區域人民的文化素質,促進當地社會穩定。建立SIDD試點并組建供水管理組織(WSO)和用水者協會(WUA)將改變管理機制,改善水資源管理,負責項目建設、實施、運行管理,并按成本供水,負責回收水利投資成本,達到管理運行,使水利固定資產保值,促進可持續發展,提高灌區的成本回收。
2.3生態環境效益
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的實施,有利于緩減項目區水資源的緊張局面,將水利用系數由0.45~0.65提高到0.70~0.85,降低農作物的灌溉定額。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有效地緩解了區域水資源緊缺的矛盾,灌溉用水量的減少,緩解了當地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同時在可能的情況下,可適當將水資源轉移到工業及生活中,提高當地的生活質量,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全市灌排條件、土壤及耕作條件都將得到改善,灌溉用水量減少,地下水資源的開采量也隨之減少,地下水超采漏斗區水位得到回升,維護當地地下水的采補平衡,有利于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灌溉水量是按農作物的生長期不同時段對水的需求進行灌溉,這種灌溉技術更合理、更科學,有利于水份、養份均勻實時地輸送到作物根部土壤中,便于作物吸收,有助于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肥料利用率,還能減少灌溉過程中無效入滲和蒸發水量的損失。以水資源合理配置為前提,提高水資源高效利用,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推進高效節水灌溉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促進節水模式由低效落后向高效先進轉變,種植結構由高耗水作物向低耗高產高效作物轉變、生產經營方式由傳統種植分散經營向設施化種植規;a轉變。進一步完善工程良性運行管理機制,促進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推進現代農業快速、健康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要圍繞“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綠色發展”理念,在保護農田的同時減少水土流失,促進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
3總結
綜上所述,實施高效節水灌溉,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所迫切需要的。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的實施,由于采取了綜合的節水措施,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項目區內作物及時灌溉得到保障,擴大了灌溉面積,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極大改善當地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還促進了生態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艾興軍,靳和平.旱田高效節水灌溉效益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2(8).
[2]秦海霞,李永剛,韓獻中,王艷平.中牟縣高效節水灌溉規劃建設效益分析[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4(1).
[3]侯云.玉門市高效節水灌溉項目效益分析[J].甘肅農業,2014(16).
[4]段鵬.豫北區域高效節水灌溉經濟效益分析[J].創新科技,2014(16).
[5]劉永祿.濟陽縣節水灌溉技術推廣與效益分析[J].山東水利,2013(10).
[6]張昌紅.隆德縣鳳嶺灌區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效益分析[J].農技服務,2016(5).
作者:王偉 楊茜紅 單位:河南省農田水利水土保持技術推廣站 河南工業技師學院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問題及發展思路》
摘要:中國是農業大國,農產品產量在不斷提高,依靠的因素是農業技術的不斷推廣。但是在推廣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直接關系到農業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新的歷史背景之下,如何有效地推廣基層農業技術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闡述了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相關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措施。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問題;對策
中國的農業在幾十年的發展建設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進入到了比較快的發展階段。同時由于市場經濟的引領,不斷為農業推廣體系的建設提供了支撐和保障。所以,應該不斷推進農業推廣體系的建設。雖然中國的農業推廣體系已經經歷了很長的時間,但是傳統的市場經濟的制約仍然存在,管理體制也有一定的弊端,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背景下應該做出適當的調整,解決農技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1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
1.1管理體制不順,條塊分割現象嚴重
條塊共管是我國農技體系長期存在的特點。因為政府對農技體系推廣的認識程度不足,將與農業技術相關的部門農技站視為下屬部門,這種管理體制使上級農技部門不能對村鎮農技部門進行有效的管理。相關資料顯示,農技人員在工作中的多數時間都在處理行政事務,只利用很小一部分時間進行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技術的咨詢服務工作,鄉鎮農技站不被重視,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農技站是推廣農業技術的關鍵和主力,但是在實際的管理中,站長并沒有一些基本的職能,致使許多的農技站名存實亡,很難展開技術的推廣工作。
1.2缺少農技推廣經費
中國用于農業技術推廣的經費僅占全部推廣經費的1/5左右,尤其是基層農技推廣事業的經費更少,甚至出現經費不足的情況,專業的設備沒有專門人才的維護,這對我國農業新技術和新品種的推廣產生了阻礙。
1.3辦公設備落后,影響了工作的效率
推廣體系中推廣機構的設備種類和數量都嚴重不足,其中有很多都已經用了幾十年,根本不能適應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不利于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在2013年以后,我國開始重視設備的建設和作用,對設備儀器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不能解決實質性的問題。當前推廣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基層推廣體系建設中設備不足的問題,亟需解決的就是設備不足和設備落后的問題,這是未來農業推廣體系發展的方向。
1.4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數量少且素質不高
現階段,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著推廣人員專業素質低的問題。推廣隊伍中優秀人才少、整體素質差,經過正規培訓的人才很少,同時待遇又達不到滿意的程度,對推廣體系的建設和發展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據相關的農業局長介紹,在1400個農戶中只用一個工作人員從事農技推廣工作,而在鄉鎮中能夠勝任該工作的人員更是少之又少,其中科技人員所占的比例僅為5%左右,在所用的工作人員中,能夠勝任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僅有2人,比例非常低,這些都阻礙了農業技術在基層的推廣[1]。
2深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創新的措施
2.1推進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管理機制創新
2.1.1創新人事管理機制應對人才機制進行適當的改革,建立比較完善的人才機制,促進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健全發展。2.1.2改變管理隊伍結構在領導崗位的建設中,應加強對領導班子的建設,對經驗比較豐富、從事農業推廣工作時間比較長的人員進行定期的培養和長期的觀察,逐漸將其作為領導干部的儲備資源。2.1.3完善考核制度建立比較完善的考評制度,當地的領導、上級主管部門和職工之間協同配合,建立完整的考核制度。2.1.4創新分配機制應進行工資制度的改革,確保公平和公正,實行績效和工資掛鉤的制度,通過業績大小分出不同的層次。
2.2加強縣級農技推廣的融資
2.2.1強化國家撥款的渠道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為了縮短這種差距,應該建立相應的農業支出制度進行指導建設。2.2.2完善其他的融資體系為了加強推廣工作的展開,應該鼓勵民間私人投資,拓寬資金的渠道,進而實現推廣體系的建設。另外,要對縣級的推廣中心進行建設,尤其是加大對資金的投入,保證經費能夠維持工作開展。
2.3培養高素質的農業科技推廣隊伍
2.3.1完善技能人才的培養,建立資格證書制度在錄取人才方面,進行考試制度,優勝劣汰,對優秀的人才進行錄取和培養。另外,做好人才的資格認定工作,加強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2.3.2提高工作人員待遇提高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工資待遇,提高其工作的積極性。
2.4切實加強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建設
對正在建設的農業技術推廣項目,政府應該在資金和人力方面給予支持,不斷建立相應的配套體系,特別是農技站的建設和農業技術推廣設備的購買。明確不同工作人員的具體職責,確保各司其職,不斷完善推廣體系的建設[2]。
2.5構建農技人員工作責任制度和績效評價制度
通過考核制度對不同技術人員的工作進行評價,將其工作的成果進行量化考核,并將考核作為重要的業績指標。
參考文獻:
[1]王春安.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9(11):309-311.
[2]邱小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現狀分析與建設對策[J].農業科技管理,2010(8):32-35.
作者:宗樂樂 單位:鹿邑縣農業局綜合執法隊
推薦閱讀:《節能》(月刊)創刊于1981,由遼寧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遼寧省能源研究會主辦。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