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0-09所屬分類:電工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 配電自動化通信網是配電自動化系統的基礎,要實現配電自動化,通信的建設不容忽視。本文闡述其與電力骨干通信網的關系,在分析配電自動化業務需求基礎上,針對不同通信技術特征對比,對不同地區提出了不同建設方案。 關鍵詞: 配電通信網; 骨干通信網;
摘 要: 配電自動化通信網是配電自動化系統的基礎,要實現配電自動化,通信的建設不容忽視。本文闡述其與電力骨干通信網的關系,在分析配電自動化業務需求基礎上,針對不同通信技術特征對比,對不同地區提出了不同建設方案。
關鍵詞: 配電通信網; 骨干通信網; 對比; 建設
配電自動化是以一次網架和設備為基礎,由配電自動化系統主站、配電終端和通信網絡組成,綜合利用計算機、信息及通信等技術,實現對配電網的監測、控制和快速故障隔離,并通過與相關應用系統的信息集成,實現數據共享和功能擴展。
隨著城市快速發展,配電網的規模越來越大,配電網結構越來越復雜,具備配電網監控控制功能的配電自動化系統在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中所起的作用日益突出。配電自動化是配電網管理的重要手段,建設具有配電自動化的一流配電網有利于提高地區電網運維的專業化、精益化、集約化水平,有效提高配電網供電的可靠性,為智能電網提供有力支持。
一、配電通信網與骨干通信網
電力通信網建設之初專為電網調度指揮提供通信服務,主要覆蓋輸變電設備,承載遠動、調度電話等業務。隨著信息化的高速發展,電力通信網已經成為承載繼電保護、調度控制、視頻會議、辦 公 系 統、客 戶 服 務 等 重 要 生 產、行政業務的神經網絡。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于 2009 年啟動堅強建設智能電網戰略,自動配電網是智能電網的關鍵環節,將原先只覆蓋到輸變電設備的骨干通信網進行延伸,提出配電通信網,實現通信網絡對配電設施的全面覆蓋,為智能配電環節提供信息化支撐。配電通信網與骨干通信網的邏輯結構如下圖所示。安裝在柱上開關、環網柜、分布式電源等內的配電自動化終端經配電通信網,以有線光纖或無線通信的形式接入電力骨干通信網,連接配電自動化終端與主站,實現對配電網內的配電設備實時遠程監控和調整運行方式。[1]
二、配電自動化通信方式比較
配電自動化業務可概括為“三遙”:遙信、遙測、遙控。配電自動化業務對傳輸帶寬要求不高,但由于配電自動化覆蓋面廣、設備多、種類繁多,要實現配電自動化首先要解決可靠性通信問題。需保障能在惡劣天氣下正常工作,抵抗高電壓、大電流、雷電等強電磁干擾,故障率及中斷時間必須盡量低,具備通信系統監測功能,并不受網絡結構變化和單點故障的影響。在滿足可靠性供電的基礎上,選擇合理的通信方式完成配電自動化系統建設尤為重要。
EPON 光通信方式具有傳輸質量好、中繼距離長、不受大電流等干擾影響、運行費用低、技術成熟、安全性高等諸多優勢,但由于光纖鋪設成本高導致組網成本偏高,適用于配電主干線路,對于具備預埋光纜、與主網架同步建設光纜的情況,新建配電線路應優先采用 EPON 方式進行業務承載。
安全性、可靠性、實時性要求相對較低情況下,一般采用無線專網或無線公網通信模式。無線專網方式組網成本低,運維方便,但受天氣、地形、建筑影響大,且需要專用的通信頻段,通信制式更新換代快,目前還處于試點應用階段,建設及運維模式仍然存待進一步探究。無線公網方式租用運營商網絡,運營成本低,但安全性不佳,運維受制于運營商,搶修響應不及時,作為電網企業通信網絡逐漸完善中的一項過渡方式,已基本退出。
電力線載波通信方式通道利用一次線路,施工簡單,受配電線路運行情況影響,適合實時性、并發性要求不敏感的使用場合,對電能質量有一定影響,在目前配電自動化建設中基本停用。
工業以太網方式在實時性、可靠性、安全性、帶寬、技術成熟度及產業鏈等方面具有優勢,但設備成本高于 EPON,適用于節點較多、通信距離較長的業務場景。
三、配電自動化通信網的建設
國家能源局印發的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 年)中明確要求至“十三五”末,配電自動化覆蓋率達到 90%以上,各地區配電自動化正全面推進。配電自動化的建設和用戶側需求響應領域對電力通信需求的日益增長,使得配電側的通信建設成為發展重點。
配電自動化通信網建設應與配網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在滿足現有配網實時運行信息、計量信息、電能質量信息等配電自動化常規業務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分布式能源接入運行信息、微網運行信息、電動車充電站運行信息、視頻信息等智能綜合業務應用以及通信技術的發展迭代。以“標準先行、統一規劃、因地制宜”為原則,綜合考慮多種(光纖 EPON、無線網 LTE 等)通信方式,根據業務需要,結合客觀條件制約,合理選擇技術成熟、經濟、安全、實用的通信方式。
供電企業將供電區域按供電負荷密度由大到小,分為 A+、 A、B、C、D 幾類區域,大致對應中心城區,城鎮,鄉村,偏遠地區。在 A+、A 類供電區域,具備光纜敷設條件的,優先選擇 EPON 或者工業以太網交換機等光纖通信技術組網,無線通信或載波通信作為補充,不具備光纜敷設條件的,宜選擇載波通信技術;在 C 類供電區域,宜采用光纖通信與其他通信方式混合的組網方式; D 類供電區域,宜采用無線專網、無線公網方式。
配電自動化通信接入網須實現多種通信方式“統一接入、統一接口規范和統一監測管理”,構建“配電一體化通信平臺”,確保通信通道安全、可靠、穩定運行。在配電主站端配置配網通信綜合網管系統,獲取配電通信網業務、站點、性能、配置、告警等各個方面的信息,實現實時監視、運行管理和資源調配功能,綜合網管系統應具備較全面的數據共享功能,提供北向接口,實現與通信管理系統、統一監控系統等的信息交互。配電自動化通信系統建設必須滿足相關安全防護要求,在實現業務功能的同時,通過手拉手保護、信道加密等方式增強防外破、防入侵安全性。[2]
參考文獻:
[1]趙淵鵬.配網自動化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分析[J].通訊世界,2017( 9) : 219-220.
[2]江海龍.智能電網新型配電自動化建設與改造[J].農村電氣化,2017( 358) : 8-12.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