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醫學期刊瀏覽:次
《安徽醫科大學學報》簡介
《安徽醫科大學學報》是安徽醫科大學主辦的醫學綜合類學術期刊。主要刊登醫學科研、醫療成果和進展的學術性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辦單位為安徽醫科大學,主管單位為安徽省教育廳。主編是著名婦產科學和生殖醫學專家曹云霞教授。
1989年獲安徽省自然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協會及華東高校自然科學學報編協安徽分會“全省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優秀編輯質量一等獎”,國家新聞出版署期刊司、國家教育委員會科學技術司“全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優秀編輯質量二等獎”;1990年獲安徽省新聞出版局、安徽省科學技術委員會“安徽省優秀期刊”稱號;1995年獲安徽省教育委員會“安徽省優秀自然科學學報二等獎”;1998年獲安徽省科學技術委員會“安徽省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1999年獲安徽省教育委員會“安徽省高等院校優秀學報一等獎”,國家教育部“全國優秀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及教育部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2003年獲國家教育部“全國優秀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及教育部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2002、2005年獲安徽省科學技術廳“安徽省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2009年獲“安徽省高等院校優秀學報一等獎”。
《安徽醫科大學學報》曾用刊名:(安醫學報;安徽醫學院學報),(月刊)1955年創刊,是安徽醫科大學主辦的醫學綜合類學術期刊,2011年改為月刊。為中文綜合性醫藥衛生類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國內外多種數據庫收錄。主要刊登醫學科研、醫療成果和進展的學術性期刊,本刊以本校原始研究論文和學位論文為主,兼用外單位具有省級以上基金課題論文。國內外公開發行。《安徽醫科大學學報》主管單位:安徽省教育廳,主辦單位:安徽醫科大學,國內統一刊號:34-1065/R,國際標準刊號:1000-1492
《安徽醫科大學學報》欄目設置
專家筆談、基礎醫學研究、預防醫學研究、臨床醫學研究、經驗與體會、技術與方法、學位論文摘要、核心期刊論文摘要、短篇論文等專欄。
《安徽醫科大學學報》近期投稿論文:
二乙基亞硝胺誘導的肝癌小鼠TGF-βⅢ型受體的表達……………………………………張森 孫嫵弋 谷元婧 魏偉
白芍總苷對糖尿病大鼠腎組織Txnip、Trx與ASK1表達的調節作用……………………………………王喆 吳永貴 章超群 武曉旭 徐興欣 王坤
C57BL/6小鼠放射性心臟損傷動物模型的建立及血清標志物的探討……………………………………符天曉 周菊英 焦旸
益賽普對膿毒癥大鼠心肌損傷與炎癥因子表達的影響……………………………………李登輝 胡德林 李亞南 臺運成 方林森 余又新
β-catenin、DKK-1蛋白在出生前后雙酚A暴露的子鼠雄性生殖……………………………………楊小四 劉曉利 宋先兵 張俊強 趙歡 陳曉宇
rhEPO對新型BPD模型肺組織BCL-2和Caspase-9表達的……………………………………岳嗣鳳 張華
利福平誘導小鼠脂肪肝實驗模型的研究……………………………………黃家惠 陳熙 張程 陶莉 何薇 齊軍 張大剛 徐德祥
PPAR δ激動劑GW501516對大鼠骨髓基質干細胞分化的作用……………………………………陶曉燕 潘天榮 鐘興 杜益君 王秀艷
TLR4 mAb對人正常肝內膽管上皮細胞LPS-TLR4-NF-κB……………………………………劉輝 余宏鑄 韓瓏 王正林
HDAC8在異丙腎上腺素誘導大鼠心肌纖維化中的作用……………………………………支敏 陶輝 陳澤文 汪裕琪 宣海洋 占紅英 石開虎
大麻素受體-2對小鼠結腸炎作用機制研究……………………………………李凱 吳正祥 楊楓
母鼠攝入BPA對子代AHR mRNA表達和Th17細胞的影響……………………………………房魏 李云 李應配 蔣建華 朱啟星 沈彤
母親孕期增重與嬰兒氣質的關系研究……………………………………朱瑞 張志剛 高京華 袁丁 王敏 蔡淑英 趙蕊 徐亮 曹秀菁
桂林市經性傳播的HIV-1的流行特征和亞型分析……………………………………孔衍琳 張帥 王雪雯 李赫偉 胡婷婷 蔣騫 蔣就喜 潘定權 張振開 王海泉 李林 孫常榮 李敬云 梁浩 梁冰玉 張奇
白藜蘆醇對佐劑性關節炎大鼠血管內皮因子表達的影響……………………………………盧錦森 馬中飛 縱何香 葉桂萍 郭利梅 何舒寧 張夢琳 陳曉宇
茵陳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在MDCK模型中的吸收機制研究……………………………………李楊楊 黃成 孟曉明 陳昭琳 馬陶陶 李俊
選擇性β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對人滑膜細胞增殖能力的影響……………………………………魏巍 吳華勛 付靜靜 袁平凡 魏偉
蜂毒素對人肝癌細胞生長的抑制作用及其機制探討……………………………………楊瑩瑩 趙斌 孟曉明 黃成 李俊
香術茯苓顆粒止瀉、抗炎作用的實驗研究……………………………………王宇翎 張艷 李前進 舒宏敏 林杰 楊夢媛 朱韜 羅歡
《安徽醫科大學學報》投稿須知
1、稿件要求資料真實可靠,內容充實,論點明確,推論嚴謹,設計合理,數據準確,結構嚴密,層次分明,文通句順,字跡端正;統計學檢驗方法應正確。論著和綜述一般4500~6000字,技術與方法3000~4000字。修回稿的撤稿須提出申請,如該文主要內容在他刊發表,本刊將通知作者所在單位,按一稿兩投處理,且兩年內將不再接受第一作者和責任作者的文章。
2、本刊審稿采用盲審制,即在為審稿人保密的同時,隱去作者的單位姓名;稿件由相關專家審閱。來稿第1頁須單獨列出文題、作者、作者單位、郵政編碼、電子信箱、聯系電話;作者個人信息在正文中不必出現,以便盲審。來稿須附電子文檔。
3、簡化漢字按1964年《簡化漢字總表》規定,不要用繁體字。文題應以簡明、確切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一般不超過20個字,不用非公知公認的縮寫詞、字符、代號。基金資助課題、攻關或重點項目應在在首頁下標注說明,并注明課題編號。來稿一律應附關鍵詞(3~7個)和中國圖書分類號。
4、論著一律應附中、英文摘要。摘要中非標準的符號及術語第一次出現時應用全稱;省去“本文”、“作者”、“××年~××年”等用語,采用第3人稱表述。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姓名(前3名)用漢語拼音,姓前名后,姓、名的首字母大寫,雙名或復姓音節易混淆者應加隔音符號“′”。中英文摘要內容應相對應,字數在200字左右,應采用國際通用的結構式摘要。結構式摘要分四部分:①目的:簡要說明研究的目的,并說明提出問題的緣由,表明研究的范圍和重要性。②方法:簡要說明研究課題的基本設計,使用的材料和方法等。③結果:簡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結果和數據,敘述要具體、準確。④結論:簡要說明經驗證、論證取得的正確觀察及其理論價值。
5、文內標題層次不宜過多,序號按1;1.1,1.2;1.1.1,1.1.2……的程序排列。標題一律左頂格。各級標題字數不宜過多,同級標題不應時有時無。論文按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等次序結構撰寫。
6、計量單位和單位符號應采用國際單位制、國際單位名稱和代號。如μm、mm、km、mg、g、kg、ml、L、h、min、s、iv、ip、ig、sc、po、IU、mol、mol/L等。表示物質在人體的含量,統一用L(升)作分母,不得使用帶詞頭的分母(如μl、ml、dl、mm3),更不宜使用不是計量單位的“%”來表示每百毫升(/dl);克分子濃度、克當量濃度應改為物質的量濃度(mol/L)。構成比一律用小數表示(如中性粒細胞占70%應為中性粒細胞占0.70)。壓力、壓強、應力單位(如mmHg、cmH2O、atm、dyn/cm等)應換算成kPa;Ci應換算成GBq;rad應換算成Gy;Cal應換算成J。
7、凡使用阿拉伯數字得體的地方,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尾數有3個以上零的整數和小數點后有3個“0”的純小數,均可用“×10n”表示(n為正、負整數),但屬于有效數字的“0”必須寫出。小數點前或后超過4位數時,從小數點向左或向右,每3位數空1/4格。數字與外文字母間空1/4格。小數點后的有效數字位數應前后一致。
8、具有單位的數值范圍書寫應正確,如1.5ml~9.6ml可寫成1.5~9.6ml。一系列數值的計量單位相同時,可在最末一個數值后標明單位,如5、10、15、20、25mol/L。數值偏差如25℃±1℃也可寫成(25±1)℃,不宜寫成25±1℃,3萬~8萬不能寫成3~8萬,50%~80%不能寫成50~80%,3×105~8×105不能寫成3~8×105。體積5cm×8cm×10cm或5×8×10(cm3)不能寫成5×8×10cm或5×8×10cm3。
9、圖表應有自明性,可用文字敘述的則不必用圖表,圖、表不要相互重復。照片應清晰、對比度適宜,顯微鏡圖應注明放大倍數和染色方法。表用三線式。圖表在文中出現處應標明“此處插入圖(表)”的方框。
10、參考文獻僅限作者親自閱讀過的公開發表的最新文獻(5年以內),非直接閱讀過或內部刊物上的文獻不宜引用。引用文獻不要超過15條,按引用先后順序列于文末,并在引用處加注角碼。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