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醫學期刊瀏覽:次
《中醫正骨》簡介:
《中醫正骨》雜志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管、中華中醫藥學會和河南省正骨研究院(原河南省洛陽正骨研究所)聯合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中醫骨傷科學術性期刊,是中華中醫藥學會系列雜志和全國中醫藥優秀期刊。本刊具有中醫特色突出、臨床實用性強、辦刊定位準確、發行量大、圖文并茂等特點。
《中醫正骨》主管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辦單位:中華中醫藥學會;河南省正骨研究院曾用刊名:骨傷科通訊出版地:河南省洛陽市主編:郭維淮出刊周期:月刊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大16開創刊時間:1985年郵發代號:36-129國際標準刊號:1001-6015國內統一刊號:41-1162/R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408知網綜合影響因子:0.310萬方影響因子:0.625萬方總被引頻次:2866
《中醫正骨》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中醫正骨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中醫正骨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中醫正骨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中醫正骨》本刊的辦刊宗旨是:突出中醫特色,反映學術進展;交流新經驗,報道新成果,傳遞新信息;介紹新技術、新器械;探討新理論、新方法;以提高為主,兼顧普及;以理論和臨床研究為主,兼顧基礎研究;為弘揚中國傳統醫學,提高中醫骨傷科學術水平和醫療、科研、教學質量,促進中醫骨傷科現代化服務。本刊的讀者對象為:中醫、中西醫結合骨傷科醫療、教學、科研工作者及中醫大中專院校的骨傷專業學生。
《中醫正骨》雜志由我國中醫藥界首位“白求恩獎章”獲得者、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醫正骨療法的代表性傳承人之一、我國中醫骨傷科高等教育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洛陽平樂郭氏正骨第六代傳人、全國中醫骨傷科著名專家郭維淮主任醫師擔任主編,110余位國內知名骨傷科專家組成編委會。雜志創刊20多年來,以其準確的讀者定位、高水準的期刊品質贏得了廣大骨傷界同仁的支持和青睞,讀者遍及全國各地(包括港、澳、臺)以及英、美、日、法、德、澳、泰等25個國家和地區;為加快骨傷專業科研、醫療、教學成果的推廣,加速科技訊息的傳播,促進骨傷事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曾先后多次榮獲國家、省優秀科技期刊獎。
2015 年第4期《中醫正骨》雜志優秀論文投稿:
桃紅四物湯治療兔早期筋膜間隔綜合征的療效觀察及作用機制研究…………………………趙佳盛 張耘
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分會換屆暨學術研討會征文通知………………………
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的舌象定量研究………………………張兵 馬凰富 劉波 陳志偉 陳衛衡
石氏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王翔 詹紅生 張明才 陳元川 石瑛 陳東煜 石印玉
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和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治療骨質疏松性橈骨遠端骨折的比………………………郭世明 石玲玲 郭志民 林燕萍
股骨頭壞死血瘀證癥狀與平樂郭氏正骨方藥藥物組成最大頻繁關聯模式挖掘………………………李剛 程春生
《中醫正骨》編輯部重要聲明………………………
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與動力髖螺釘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對………………………鄭艷峰 吳勛 周榮昌 陳有芬 朱家駿
論文范例參考: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的舌象定量研究
傳統的舌診方法具有較大的主觀性,隨著圖像采集設備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1],中醫舌診的客觀量化逐漸有了新的途徑[2-4]。本研究以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舌象分析診斷系統,通過對其舌象信息進行采集和分析,并采用頻數分析和聚類分析的方法探討其分布特征,以期為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的中醫辨證提供客觀依據。1臨床資料1.1一般資料所有患者均來源于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在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關節三科住院及門診治療的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患者,共273例。年齡25~87歲,中位數42歲;男192例,女81例;按照國際骨循環研究會(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的分期標準[5],Ⅰ期3例、Ⅱ期88例、Ⅲ期143例、Ⅳ期39例。試驗方案經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1.2診斷標準采用《股骨頭壞死診斷和治療的專家建議》中的股骨頭壞死診斷標準[6-7]。1.3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2同意參與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