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醫學期刊瀏覽:次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半月刊)曾用刊名:國外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1979年創刊,是全國性檢驗醫學專業學術國家級期刊。全面、系統地反映國內外檢驗醫學成果和發展動態的高級醫學專業學術期刊,報道國際范圍內先進醫學科學信息和有特色的臨床經驗,以廣大科研人員、臨床生化、微生物、免疫、血液等檢驗醫學工作者及臨床醫務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對從事檢驗醫學的醫務工作者和醫學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特別注意所選用文章的先進性、科學性、及時性與實用性,創刊以來以其內容新穎、報道快捷而深受廣大讀者、作者的好評和喜愛。本刊以專家約稿和作者投稿相結合,每期采取重點專題的報道出刊形式,對專業人員更具指導性。
國際檢驗醫學收錄情況/影響因子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化學文摘(網絡版)、哥白尼索引、劍橋科學文摘、劍橋科學文摘社ProQeust數據庫收錄
1、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
2、數據:MARC數據、DC數據
3、圖書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4、影響因子:
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1.103;總被引頻次:5077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311;綜合影響因子:0.255
5、國際檢驗醫學雜志榮譽:
衛生部首屆醫藥衛生優秀期刊獎三等獎
重慶市一級期刊
國際檢驗醫學欄目設置
論著、臨床研究、綜述、經驗交流、實驗室管理、儀器與試劑、信息園地。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社介紹
1.文稿:應具有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數據準確,必要時應作統計學處理。
2.文題:中文文題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
3.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作者單位名稱(寫出所在科室)及郵政編碼列在作者姓名后面。如多位作者之間用“,”隔開,不同工作單位的作者,應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數字序號,并在其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數字,各工作單位之間連排時以分號“;”分開。如:周蘭1,葉赤2,王紅1,趙濤3(1重慶醫科大學生化教研室400046;2廣東醫學院解剖教研室524023;3重慶醫科大學中心實驗室400046)。文稿的通訊作者非第一作者時,應說明;通訊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確定;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請在摘要前注明聯系電話和電子郵箱。
4.摘要:論著、臨床檢驗研究、基礎實驗研究欄目須附中、英文摘要。檢驗技術與方法、經驗交流、質控與標控欄目須附中文摘要,其他欄目本刊不保留摘要。中文摘要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結論4個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列圖、表,不引用文獻,不加評論和解釋。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基本相符,英文摘要還應包括文題、所有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名稱(寫到科室)、所在城市名及郵政編碼。
5.關鍵詞:在中、英文摘要之后附上3~5個關鍵詞(綜述類文章也須有關鍵詞),關鍵詞應盡量使用最新版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醫學主題詞表》中所列的詞,且必須用全稱;中文譯名可參照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編譯的《中文醫學主題詞表》,未被詞表收錄的新的專業術語(自由詞)可直接作為關鍵詞使用,建議排在最后。多個關鍵詞之間應用分號“;”分隔。
6.欄目字數要求:論著、臨床檢驗研究、基礎實驗研究、綜述欄目的論文正文字數限4000字內,經驗交流、檢驗技術與方法在3000字以內,個案與短篇以2000字以內為宜。
7.中、英文縮略語:文稿應盡量少用縮略語,以避免影響閱讀文章的流暢性。一篇文稿一般不宜使用超過5個縮略語,4個漢字以下(含4個漢字)的醫學名詞一般不用英文縮略語。4個漢字以上的名詞需用英文縮略語代替者,應在文稿第一次出現英文縮略語時,前面先寫出中文及英文全稱,如動脈血氧分壓(partialpressureofoxygeninarterialblood,PaO2);英文縮略語不得拆開轉行。中文縮略語則加注在中文全稱后,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再障)、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
8.統計學符號本刊執行GB335819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統計學符號一律采用斜體表示。同時注意以下要求:(1)均數±標準差用(x±s)表示,其中均數和標準差均用英文小寫、斜體;(2)t檢驗的t用英文小寫,斜體;(3)F檢驗的F用英文大寫、斜體;(4)χ2檢驗的χ用希臘字母小寫,斜體;(5)相關系數用r表示,英文小寫、斜體;(6)概率用P表示,英文大寫、斜體。
9.表和圖:分別按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連續編碼,并按先見文后見表(圖)的原則排列。每幅表(圖)均應冠有表(圖)題,說明性的文字應置于表(圖)下方的注釋中,并在注釋中標明表(圖)中所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本刊采用三線表(頂線、表頭線、底線)。
10.參考文獻:按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中的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角標標出,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排列于文末。文獻書寫格式如下:
[1]謝惠民.合理用藥[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55.
[2]宋予蘋,王文君,徐澤昌,等.較大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老年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及安全性[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7,15(2):96.
[3]PittB,WatersD,BrownWV,etal.Aggressivelipidloweringtherapycomparedwithangioplastyinstablecoronaryarterydisease[J].NEnglJMed,1999,341(2):70.
本刊對論著、臨床檢驗研究、基礎實驗研究要求引近年參考文獻12條/篇;綜述25條/篇,其中近5年參考文獻70%以上;檢驗技術與方法、經驗交流、醫學檢驗教育、檢驗與實驗室管理、質控與標控、儀器與試劑評價10條/篇,個案與短篇5條/篇。
11.醫學名詞: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名詞》和相關科學的名詞為準,暫未公布者仍以人民衛生出版社的《英漢醫學詞匯》為準。中文藥物名稱應使用1995年版藥典(法定藥物)或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輯的《藥物名詞》(非法定藥物)中的名稱,英文藥物名稱則采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用商品名。
12.數字:本刊執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測量數據按GB/T81701987《數值修約規則》有關有效數字的規定取有效位數,盡量作統計學處理。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小數點前或后如等于或超過3位數字時,每3位數字為一組,組間空1/4漢字空位,如“9413.16”,應寫為9413.16;序數詞和年份、頁數、部隊番號、儀表型號不分組。表示百分數的范圍和偏差,前一個數字的百分數符號不能省略,如6%~94%不能寫成6~94%;表示偏差且有單位者,數據加括號,如(60.3±0.4)mm。附有長度單位的數值相乘時,書寫格式為:3mm×4mm×5mm。
13.分點敘述層:請參考本刊各欄目的格式或采用1、1.1、1.1.1、1.1.1.1……段內分敘時用(1)、(2)、(3)……。
14.計量單位:執行GB310031021993《量和單位》中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規定及其書寫規則,具體執行請參照:中華醫學會編.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M].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注意單位名稱與單位符號不可混用。凡是涉及人體及動物體內的壓力測定,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Hg)或厘米水柱(cmH2O)為計量單位。
《國際檢驗醫學》已發表論文題目參考
白細胞介素18研究進展 孫文長,陳詩書
混合DNA樣品池應用的研究 童大躍,伍新堯
細胞外基質、基質金屬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的研究進展 袁發煥,李驚子
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的研究進展 潘欣,戚中田
纖維蛋白原的生物化學及檢測方法進展 程烽,朱忠勇
堿性磷酸酶及其糖鏈結構的研究 傅紅梅,呂元
朊病毒的實驗室檢測 劉家云,于文彬,丁振若
乳腺癌預后標志物的研究進展 王虹,鮑依稀,康格非,羅春麗
凝血因子V突變對妊娠的影響 李東至,林其德
一氧化氮與寄生蟲感染 鄭春福,康格非,陳雅棠
固相萃取技術在藥物及毒物分析中的應用進展 朱曉東,黃繁嬙
微衛星DNA的研究概況 胡波,周新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