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6-12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彩繪玻璃窗則是一種畫在玻璃內側,而從外側欣賞的裝飾玻璃。由于繪畫與觀賞的方向相反,所以筆法和施色順序不同于一般繪畫,需要掌握特殊的技法。彩繪玻璃的繁榮與大批教堂的出現密切相關,它是中世紀教堂裝飾的一種獨特方法,主要盛行于羅馬式和
論文摘要:彩繪玻璃窗則是一種畫在玻璃內側,而從外側欣賞的裝飾玻璃。由于繪畫與觀賞的方向相反,所以筆法和施色順序不同于一般繪畫,需要掌握特殊的技法。彩繪玻璃的繁榮與大批教堂的出現密切相關,它是中世紀教堂裝飾的一種獨特方法,主要盛行于羅馬式和哥特式建筑。
本文選自《現代裝飾》20多年來一直堅持不懈地為建筑、室內設計及相關行業展現國內外最新最快的精彩設計作品,在深度關注行業發展,打造業內專家、頂尖設計師及高層管理人員交流平臺的同時,強調其精英設計文化,向讀者傳遞當代精英設計的設計理念。
玻璃可以說早已深入我們每家每戶的日常生活當中了,各類的玻璃制品、用具、門窗都有著這樣那樣的功能性和觀賞性。但你知道什么是玻璃藝術嗎?
通常,以“藝術”為主體,以“玻璃”為載體的玻璃造型藝術、玻璃視覺藝術就可以叫做玻璃藝術。進一步來看,一些有獨一無二性、純手工性、出自藝術家之手的就更是玻璃藝術了。這樣的“玻璃”就不再是一種單純的玻璃制品,而更成為了具有鑒賞及收藏價值的藝術品。
玻璃藝術的傳承
玻璃藝術是以玻璃為載體的一種藝術。玻璃是一種材料,它可以制造出各種形狀,也可以施加任何色彩,還可以對它實行各種的切、磨、拋光、窯鑄、燒制等機具加工和蝕刻,使之符合人們的某種審美需要,富有功能性和藝術性。功能性不用多說,工業用的、民用的各種玻璃制品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一些高檔名酒、進口香水則會在玻璃器皿上添加一定的觀賞性和設計感,進一步的還有追求觀賞性的玻璃外墻、工藝品等等。不過,要真正能稱得上具有藝術價值的玻璃藝術品,國內只有雜件中的鼻煙壺了。
但在西方,玻璃藝術可以說從玻璃誕生開始就產生了,并且源遠流長傳承至今。中世紀時,神學成為高于一切的無上權威,工藝美術因此沾染上了鮮明的宗教色彩,在教堂裝飾中得到空前發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玻璃鑲嵌畫和彩繪玻璃窗工藝。
玻璃鑲嵌畫亦稱“馬賽克”,它最早出現在西亞,公元1~4世紀得到初步繁榮,工藝日臻完善。它是以大小不同的玻璃片拼嵌而成的畫面,一般用來裝飾建筑物的墻壁、天花和地面。玻璃鑲嵌畫質地堅硬,色調明快,不怕潮濕和日曬,也不宜變色。
彩繪玻璃窗則是一種畫在玻璃內側,而從外側欣賞的裝飾玻璃。由于繪畫與觀賞的方向相反,所以筆法和施色順序不同于一般繪畫,需要掌握特殊的技法。彩繪玻璃的繁榮與大批教堂的出現密切相關,它是中世紀教堂裝飾的一種獨特方法,主要盛行于羅馬式和哥特式建筑。這兩種建筑的窗戶既多又大,幾乎布滿整個建筑立面,便于采光,于是諾大的窗子為中世紀的藝術家和工匠們洞開了一片理想的創作空間,彩繪玻璃工藝由此而興起。在工藝上,先在窗框中用鉛條勾勒線條形成畫面,再按鉛條分割出的輪廓嵌入小塊彩色玻璃,組成大幅畫面。玻璃的顏色視建筑內部采光情況而定,淡色或無色玻璃多用于采光欠佳的建筑,圖案多做幾何或植物紋;采光較好的建筑,其玻璃顏色就比較豐富,多作圣經故事。
彩繪鑲嵌的引入
華裔藝術家陳偉德先生于1993年回國創辦了陳偉德玻璃藝術工作室,將歐州古典鑲嵌玻璃藝術引入現代中國。他可以說是重新銜接了國內1951年解散了的上海土山灣彩繪玻璃制作社的藝術事業,失傳的古典手工工藝重新煥發了創新的活力,也成為了新中國彩繪玻璃藝術的第一人。
陳偉德玻璃藝術工作室設計總監,同時也是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美國彩繪鑲嵌玻璃協會會員的彭陽告訴記者,陳偉德老師原本是美院出身,繼而前往法國巴黎求學,其在油畫上已有相當的造詣。在求學的過程中,陳偉德對于藝術應用方面也頗感興趣,于是接觸到了西方非常流行的玻璃彩繪鑲嵌藝術,并將其帶回了國內,希望補上這一國內玻璃藝術上的缺失。
于是,在有著萬國建筑博覽會之稱的上海這一舞臺上,陳偉德玻璃藝術工作室從簡單的古董彩繪的修復工作開始,逐步深入鉆研和設計彩繪玻璃藝術,在沐恩堂、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建國賓館、市三女中、西郊莊園會所、檀宮、上海馬勒別墅酒店和上海玻璃博物館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當中都留下了精美的玻璃藝術品。其中,一些畫家及其學生傾力繪制、燒制的彩繪藝術作品,也被美國、日本、歐洲和國內的收藏家購買和收藏。
藝術服務生活
“彩繪鑲嵌玻璃的藝術作品在國內還不多見。”彭陽接著介紹說:“不少人都會將其誤認為是一般的彩色玻璃。但我們堅持只做獨一無二的、有藝術價值的作品。”2006年陳偉德玻璃藝術工作室參加了上海設計雙年展,其作品《清明上河圖》及《敦煌飛天之上下天光》就將中國古典題材的文化藝術與傳統歐洲技法的現代視覺表現進行了融匯探索,展示了超越時空屏障的在現代中追求傳統經典的新東方藝術的作品魅力。
到了2011年底,工作室完成的上海文化廣場《生命之源》巨幅玻璃藝術作品更是引起了國內外藝術界的矚目,這是國內前所未有的規模龐大的玻璃壁畫,也是畫家丁紹光和陳偉德首次共同攜手創意打造的藝術品,表達出他們的繪畫思維、玻璃藝術語言融匯建筑科學理念的創作激情。
“我覺得,彩繪玻璃藝術同別的藝術品一樣,也要做到‘接地氣’才行。”彭陽頗有些感慨地說:“可能我們現在一塊玻璃按幾萬元一平方米的價格在賣,也會做一些幾十萬元的仿古作品,但價格只是一個數字罷了,我們想傳達的是藝術和文化,這些都是無價的。”彭陽介紹說,偉德工作室目前還在考慮將更多的藝術家、藝術形式、中國元素、文化因子都引入玻璃彩繪藝術,包括敦煌、儒道佛等等。“真正的玻璃藝術作品,比如我們在文化廣場做的《生命之源》、馬勒別墅的《梧桐-上!,也許會長久地隨著這些建筑留在歷史當中、服務于大眾生活,所以說文化和藝術的價值才是其真正價值。”彭陽最后說道。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