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4-30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公示語翻譯是以交際為最終目的的應用翻譯,翻譯須以讀者為本,符合外語表達習慣和思維。但公示語翻譯不是簡單的字面翻譯,而是根據公示語的功能和有關翻譯理論,從信息、文體、社會文化等方面加以研究,從而翻譯出地道的、標準的公示語。不能拘泥于原文,而應
論文摘要:公示語翻譯是以交際為最終目的的應用翻譯,翻譯須以讀者為本,符合外語表達習慣和思維。但公示語翻譯不是簡單的字面翻譯,而是根據公示語的功能和有關翻譯理論,從信息、文體、社會文化等方面加以研究,從而翻譯出地道的、標準的公示語。不能拘泥于原文,而應該重視讀者的文化習慣與接受能力,使用英語中規范和標準的語匯進行一對一的漢英置換。而對公示語的任何歧義、誤解都會導致不良后果,因而英語工作者應當關注公示語的翻譯問題,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本文使用大量公示語英譯實例并結合功能對等理論對公示語英譯的原則和方法進行陳述,以此來對公示語英譯的應用進行指導,以期在實際應用中達到信息對等、文體對等及文化對等。信息對等為正確地傳遞原語信息作了保證,從而實現了公示語英譯信息等效。
關鍵詞:功能對等理論,公示語,英譯原則,公示語英譯的應用
一、引言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中外交流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材料被翻譯成英語,而公示語的翻譯占其中很大一部分。對于大多數外國人而言,他們對中國了解不深,因此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需要借助公示語的翻譯來達到交際目的。早在1998年,在何自然的《社會語用學論文集》一書中,已開始對公示語英譯有所提及。2002年,北竹、單愛民在其文章《談英語公示用語的語言特點與漢英翻譯》中首次系統地研究了公示語及公示語的英譯問題(北竹、單愛民,2002:76~79)。公示語英譯水平的不斷提高既代表著中國近些年來的成就,也代表著中國為與其他國家交流所做出的努力。本文從功能對等理論的角度,結合公示語英譯的實例,探討如何實現公示語英譯中的功能對等。
二、功能對等理論
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奈達從語言學和交際學的角度,根據翻譯的本質,提出了著名的“動態對等”翻譯理論(Dynamic Equivalence)。奈達在與Taber合著的《翻譯理論與實踐》一書中指出:“所謂翻譯,是從語義到語體在譯語中用最貼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原語信息”(Nida、Taber,1969:12)。這是奈達對動態對等所下的定義。可見,動態對等強調的是信息對等,而不是形式對應(formal correspondence)。為了避免誤解,奈達后來把“動態對等”改成“功能對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并強調了形式對等的重要性,實際上兩者沒有實質差別,重點都在“對等”上。而所謂“功能對等”,就是指翻譯時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對應,而要在兩種語言間達成功能上的對等(Nida,1993:117~118)。
“功能對等”原則有“最高標準”(maximal)和“最低標準”(minimal)之分(Nida,2001:78)。由于中西語言和文化的巨大差異,奈達的“最高標準”只能是一種理想。“最低標準”要求“譯文能達到充分的對等,使目的語的聽眾或讀者能理解和欣賞原文聽眾或讀者對原文的理解和欣賞”(郭建中,2000:69)。該標準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此,宜在“最低標準”的基礎上,探討如何盡可能地實現公示語翻譯的功能對等。
奈達衡量翻譯的標準是“讀者反應論”,即將譯文讀者對譯文的反應與原文讀者對原文的反應加以比較,兩種反應越接近,譯文就越成功(Nida,1969:12)。奈達以目的語和目的語文化為依歸,以譯文和譯文讀者為中心,以譯意為核心的翻譯理念,對公示語等實用文體的翻譯具有一定指導意義(譚載喜,1999:11)。
三、公示語
(一)公示語的定義
公示語是指公開和面對公眾,告示、指示、提示、顯示、警示、標示與其生活、生產、生命、生態、生業休戚相關的文字及圖形信息(熊麗,2010:30~31)。公示語是一種比較獨特的應用文體,它向人們傳達提示、提醒、警告、請求等意圖。它是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了解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同時也反映了生活在這個社會群體的整體文化素質、道德修養和精神面貌(趙湘,2006:72~74)。
(二)公示語的特點
公示語的特點為簡潔、易懂、規范。由于張貼公示語的地方受到空間約束,并且讀者看公示語時通常只是匆匆一瞥,要想使讀者在最短時間獲得最準確、最直接的信息,必須具備“簡潔”這一特點,這也是翻譯公示語的基本原則,否則就失去了公示語的應有功能。例如:“禁止吸煙”可翻譯為“NO SMOKING”,“商務中心”可翻譯為“BUSINESS CENTER”。
公示語的讀者是對公示語不需任何職業或專業訓練就能理解的普通人。由于來中國學習、工作及觀光的外國人英語水平不盡相同,因此公示語所采用的詞語應通俗易懂,盡量避免使用生僻詞語。例如:“打七折”不能翻譯為“70% discount”,而應是“30% off”。
規范性是一條很重要的原則。對于已經約定俗成的翻譯或是符合目的語通用公示語的翻譯,不能隨意更改,否則就可能產生歧義。例如:“出口”不能翻譯為“EXIT”,因為根據國際標準ISO07001-ADD(公共信息圖形符號)的規定:不屬緊急出口的出口標記為“WAY OUT”而不是“EXIT”。又如,“保持車距”不能翻譯為“KEEP SPACE”,而應是“KEEP YOUR SPACE”。
四、功能對等理論指導下公示語英譯的原則及應用
奈達提出的功能對等理論指譯文接受者對譯文的反應要基本等同于原文接受者對原文的反應。他認為,評價譯文的優劣要看讀者的反應是否與原語讀者的反應大致相同,翻譯就是交際,翻譯歸根結底是為讀者服務的(Nida,1964:159)。因而翻譯應以譯文讀者為中心,重要的是要考察接受者正確理解和明辨譯語文本的程度。奈達的“功能對等論”為公示語英譯實踐提供了理論指導。因此,譯者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功能優先
譯者在翻譯時應在功能方面取得等值效果。最基本的避免公示語英譯錯誤的方法就是“功能優先”,即:在公示語英譯時,譯者首先應該明確原公示語的功能,然后盡量保持原文意義不變(沈繼誠,2009:69)。通過此法,譯文讀者的反應才能和原文讀者的反應在最大程度上接近等值。例如:“青草依依,踏之何忍”,其常見譯文有:“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 ”“Please give me a chance to grow.”這兩種譯文在當下非常受歡迎,對于該使用哪一個版本,有些譯者推薦使用前者,因為它形式簡潔、句意準確;也有些譯者推薦使用后者,因為擬人手法的使用使得這一公示語更加鮮明、更易被人接受。
根據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判斷譯文是否有效就是要考慮譯文讀者對譯文的反應是否等同于原文讀者對原文的反應。因此,譯者應該把原文公示語和譯文公示語進行比較,以此來檢驗是否達到了功能對等即外國友人對英譯公示語的反應是否大體等同于中國人對中文公示語的反應。上例兩個英譯版本對于外國友人都是非常自然且地道的表達,二者都傳遞了同樣的含義:人們應該保護小草。前一個版本譯文更加正式、更具說服力,它加強了公示語的強制性功能;在后一個版本譯文中,擬人手法的采用使得公示語更加具有感召力,而少了些強制性的語氣;诠δ軐Φ壤碚,我們不難看出,將“青草依依,踏之何忍”譯為“Please give me a chance to grow”更為可取。
(二)選詞簡練
公示語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簡潔”,冗語的出現將會削弱公示語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公示語如“咨詢臺”“警務工作站”“入口”等都為國民提供了簡潔有用的信息,但其譯文“Information Desk”“Police Affair Station”“Entrance Gate”無一不是冗贅的表達。當外國友人讀到這些冗贅的英譯公示語時,他們可能會有疑問:“中國人在標識公示語時都是采用這么冗贅的結構嗎?”對于同樣的含義,國人及外國友人對于公示語的不同反應違背了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在對中文公示語進行英譯時,我們應該遵循“選詞簡練”的原則。但“簡練”并不是盲目地縮減詞語。例如:“公廁”通常被譯為“Toilet”,另一版本的“Public Toilet”許多學者認為是譯文冗贅。而事實上,根據倫敦“中英標示語研究組”的調查,譯文“Public Signs”在城市中很常見且并不是一個冗贅的譯文。因此,在翻譯公示語時,“選詞簡練”對譯者而言非常重要,它對于避免逐字翻譯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五、功能對等理論指導下公示語英譯的應用
(一)信息對等
奈達的翻譯定義明確指出:翻譯的首要之點,是翻譯信息的內容(Nida、Taber,1969:12)。簡言之,“翻譯就是譯意”。傳遞信息是公示語的一個重要功能,要實現公示語翻譯的信息等效,盡可能正確地傳遞原語信息是首要要求。實現公示語英譯信息等效,除了要規范書寫、克服拼寫和語法錯誤外,還要避免死譯、亂譯。
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特別強調,翻譯中如要保留原作的內容,就必須改變形式。死譯在英譯時往往行不通,公示語翻譯也不例外。例如,某車站的公示牌為“軟席候車室:SOFT SEAT WAITING ROOM”,但“軟席候車室”應該是此候車室候的是軟席座位的車廂。原英譯文顯然與所要表達的意思背道而馳了,意思變成了“候車室是軟席的”。如此翻譯歪曲了原公示語的信息功能,誤導英譯受眾,建議改譯為:“Waiting Room for Passengers with Soft Seat Tickets”。
而亂譯的產生主要是由于標牌制作人員不懂英語,憑借字典或網絡軟件胡拼亂湊而成的。例如,某飯店竟然把“小心地滑”譯為“BE CAREFUL OF LANDSLIDE”(小心山體滑坡),應將其譯為:“Caution! WET FLOOR!”
(二)文體對等
公示語的特點是語言簡潔規范,語體比較正式。譯文特點具體表現為:英語公示語廣泛使用名詞、動詞、動名詞、詞組、短語、縮略語、文字與圖標組合、現在時態、祈使句和規范性、標志性語匯。語匯簡潔、措辭精確,部分公示語具有鮮明的本土特征。實現公示語漢英翻譯的文體等效,就是要在實現信息對等的前提下,盡量使譯文切合英語公示語的文體特點。
公示語面向的是普通大眾,用詞應簡潔明了。例如“營業中”,英語僅用“OPEN”一詞就可以。另外,譯文應避免使用“big words”和生僻詞,以免妨礙信息的有效傳遞。以下例子出自某超市:
紙杯系列(超市):Cup Catena擬譯為:Paper Cup(Series)
上述例子中,“catena”是所謂的“大詞”或生僻詞。公示語譯文是給外國人看的,所以譯文應符合英文的表達習慣,可讀性要強。
(三)文化對等
翻譯是一種跨文化活動,不應僅停留在語義對等的層面,更應實現文化之間的對等。在公示語漢英轉換過程中,因文化差異導致交際失誤的情況時有發生。所以弄清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背景的差異性,是實現公示語翻譯文化等效的前提。
奈達曾指出:“對于真正成功的翻譯而言,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為重要,因為詞語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義”(Nida,2001:78)。漠視不同民族間的文化習慣和文化傳統,或由于對異域文化的無知而采用死譯和亂譯,往往會導致文化正面沖突的發生。例如:中西文化對“龍”與“dragon”的看法是迥異的。在中國人眼里“龍”象征至高無上的權利,是吉祥、尊嚴的化身;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兇殘的“魔鬼”,是邪惡的化身。金華的義烏市有一家“銀龍賓館”,該店名的英譯文有“Silver Dragon Hotel”與“YIN LONG HOTEL”兩種。并且前者的數量明顯多于后者。筆者認為,由于西方人對“dragon”有排斥心理,采用音譯法避免消極聯想可能是更可取的辦法。
英漢兩種語言在表達上的一個顯著區別是,英語傾向于多用名詞,漢語傾向于多用動詞。受其影響,英漢公示語在表達上區別明顯。例如,“不許入內”的英譯文是“No Admittance”,“非賣品”是“Not For Sale”。從表面看,以上譯文的產生源于死譯。但造成死譯的更深層的原因是隱藏在其背后的、中西文化在語言表達上的差異。
六、結語
公示語翻譯是以交際為最終目的的應用翻譯,翻譯須以讀者為本,符合外語表達習慣和思維。但公示語翻譯不是簡單的字面翻譯,而是根據公示語的功能和有關翻譯理論,從信息、文體、社會文化等方面加以研究,從而翻譯出地道的、標準的公示語。不能拘泥于原文,而應該重視讀者的文化習慣與接受能力,使用英語中規范和標準的語匯進行一對一的漢英置換。而對公示語的任何歧義、誤解都會導致不良后果,因而英語工作者應當關注公示語的翻譯問題,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本文使用大量公示語英譯實例并結合功能對等理論對公示語英譯的原則和方法進行陳述,以此來對公示語英譯的應用進行指導,以期在實際應用中達到信息對等、文體對等及文化對等。信息對等為正確地傳遞原語信息作了保證,從而實現了公示語英譯信息等效。文體對等則是使譯文切合英語公示語的文體特點,使譯文更正式規范、更自然地道。文化對等基于對不同文化之間差異性的理解,對譯文語言表達起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Nida,Eugene.A&C.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J.Brill,1969:12.
[2]Nida,Eugene.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2001:78.
[3]Nida,Eugene.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1993:117~118.
[4]北竹,單愛民.談英語公示用語的語言特點與漢英翻譯[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5).
[5]郭建中.當代美國翻譯理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6]栗長江.公安標識語和警示語的英譯[J].中國翻譯,2003,(5).
[7]呂和發.公示語的漢英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4,(1).
[8]沈繼誠.論公示語英譯的功能對等觀[J].韶關學院學報,2009,(7).
[9]譚載喜.新編奈達論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
[10]熊麗.公示語翻譯探討[J].考試周刊,2010,(35).
[11]趙湘.中英標識語的文化差異與語用翻譯[J].外語教學,2006,(2).
(劉婷 張明林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外語學院315211)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