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高中詩歌教學的意象探討

發布時間:2020-06-11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

摘 要: 高中詩歌教學的意象探討 黃玉萍 廣西梧州市蒙山縣第一中學廣西梧州 543000 摘要:教書育人,教書與育人相輔相成,學校是教書育人的主戰

  高中詩歌教學的意象探討

  黃玉萍

  廣西梧州市蒙山縣第一中學廣西梧州 543000

  摘要:教書育人,教書與育人相輔相成,學校是教書育人的主戰場。傳統課堂上,有些教師把課堂當做自己的自留地,認為可以隨意支配,肆意浪費,他們采用教學中最方便的填鴨式、灌入式教學,忽略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教學的模式上采用一言堂,教學方法單一,偶爾稍作課堂教學改革,往往也是曇花一現,很難打破傳統教學思維的束縛,學生接受老師所給的信息是單一的、模式化刺激,常常是老師講的累到吐血,一個人在上面費力的唱著獨角戲,底下呼呼大睡一片;教學效果如何,聽天由命。

  關鍵詞:古代詩歌;高效課堂;課堂氛圍

  1.課堂教學的現狀

  古詩教學一直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語文核心素養培育的重點所在,在基層縣城中學教學中,古代詩歌課堂教學一直是高效課堂的最大阻力,如何營造高效、互動的教學氛圍是我們一直在思考和追求的。培養學生勇敢面對人生風雨的精神,具有樂觀、淡然、自適的人生態度。原始的課堂教學消磨了學生內在的主動精神和探索欲望,也無法實現教師的專業提升和職業幸福感。

  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我們希望目前的教學狀況有所改變,然而,新課改有點像別里科夫之死,總是感受不到實質性的變化。教學依然以老模式為主的,新的嘗試總是淺嘗輒止。課堂教學,總是微波清瀾,漣漪點點,對學生的觸動并不大。詩歌教學時,老師們拿到一首詩歌,往往是先講解意思,再析手法,再談思想感情,一首很優美有意境的詩歌經過語文老師的肢解之后,變成了一堆零碎的結構與部件。這樣的詩歌教學很難看到詩歌的優美意境。很多時候,我在想,這樣的傳統教學方式是不是對優秀的詩歌文化的一種褻瀆,是不是對現有資源的一種浪費。

  2.高效課堂的要素

  高效課堂是指學習效果和單位時間之比。學習效果越大,有效教學越好;單位時間越小,效率越高。高效課堂應是知識的重新生成,不是簡單傳遞,是以學生重新探索,生成內化內在的知識。在這里,課堂是沃土,學生是種子,幼苗需要學校教師施肥、澆水。教室是舞臺,學生成就自信與夢想的舞臺。高效課堂就意味著:教育即解放,教師即開發,學生即創造,教室即成長。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三動:心動、行動、激動。成功的一節教學課,應該是教學設計能讓學生心動;教學過程能讓學生行動;教學結果讓學生激動,這樣才能親其師

  信其道。

  3.詩歌課堂教學高效的幾點做法

  3.1 披文入情,重視朗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需要結合眼睛、耳朵、嘴巴等各種器官,是一種綜合活動。朗讀是詩歌教學的法寶,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可以認知文字含義和感受聲律和諧、明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領略作品的韻味意境。在課堂教學中,朗讀的方式可以多樣化,借助音頻、視頻媒介,直觀的畫面和聲音沖擊學生的感受,通過教師的規范化朗讀來激發學生熱愛古詩文的興趣?梢宰寣W生朗讀,來調動學生主體參與意識。例如《琵琶行》一文,課文第二段中對琵琶女彈奏技藝的描寫,尤其是用語言文字對音樂描寫的十四句,應該作為朗讀的典范,在朗讀時要把握詩句所描寫的內容,要與琵琶曲旋律相應的出現自己的高低起伏抑揚不定的節奏、語氣,直觀的朗讀很容易領會這十四句詩所表現的琵琶這種樂器的聲音、感情等方面的特點。朗讀必然給學生深刻的印象,深遠的影響。

  3.2 舉一反三,找出規律: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中國古詩文知識多而龐雜,這些雜亂的知識需要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分門別類,掌握他們的特點,才能在各種問題立于不敗之地。如《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楊柳岸,曉風殘月”,準確理解這些句子就要用到意向。意向是古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詩人情感的重要載體?梢哉f掌握了它就是掌握了解讀詩歌鑒賞的一把鑰匙。因此,在詩歌教學時尤其注重引導學生關注常見的意向,像楊柳、寒蟬、雨的意向,這些古詩詞中常見的意向,我們可以進行積累,再把它們分門別類,以后再遇見這類意向時就可以很好把握。如:月亮是古詩詞常見的意向,“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蘇軾《江城子》)古人重別離,離別之時往往以月來寄托相思之情。除了意向,像詩歌中其他的帶有規律性的東西,像詩歌的題材的分類,在詩歌的教學中我們都可以啟發學生去學習,去總結,帶有這樣目的性的去聽課,課堂效果會更好。

  3.3 情由心生,注重運用:詩言志,文傳情,情感是是一切生命的內核,詩歌也不例外。學習詩歌時,我們要抓住詩的形象、意境,體悟詩歌的情感。要讓學生有種原來還可以這樣表達情感的頓悟。學生學習古詩歌的最大動力在于:學生覺得學習古詩文對自己今后的人生有很大幫助,能轉化詩人的經歷為自己的人生閱歷。以蘇軾的《定風波》為例。先披文以入情,由詩歌的內容入手,遇雨是人生平常事一樁。在上學途中遇雨時,你會怎樣辦,怎樣想?教師再進一步分析,現實生活中的風雨和人生的風雨,此風雨和彼風雨,兩者的相通點與不同點在哪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閱讀《定風波》去感受蘇軾是如何面對人生風雨的。首先,知人論詩,詩歌所寫的內容肯定與作者的生平境遇是分不開的,教師的講解蘇軾的人生遭遇,尤其是蘇軾在面對人生的風雨時的態度。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當我們也遭遇這樣的坎坷,我們該如何去面對,面對蘇軾的樂觀曠達態度,我們積極吸取他的樂觀陽光的態度,積極面對人生風雨。同時,組織學生進行深入探究思考,讓學生相互討論分享自己的人生體驗,深入詩詞內容,通過自己對詩詞本身的于都思考,聯系自身的經歷,形成處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高效課堂是未來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古詩文的比重在高中課本中越來越大,古詩是一筆財富,古詩作者的人生經歷是一種別樣的人生,高中學生掌握一定古詩文知識是十分必要的。如果高中語文老師能好好利用,精心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僅可以增強學生自身的文化素質,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才能。

  參考文獻:

  [1] 張學立.《北京教育》,《誘思式五步課堂教學法”的實踐》,2003年,知網.

  [2] 江西師范科技大學.《高效課堂理論、方法與途徑——打造高效課堂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