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編輯審校稿件的三個基本功

發布時間:2020-10-28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當前,多媒體、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外在因素成為編輯人追逐的焦點,弱化了內在基本功對增強稿件審校品質的重要性。文中從標點符號、語言文字、遣詞造句等三方個面簡要闡述編輯人在審校稿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編輯、品質、基本功

  摘要:當前,多媒體、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外在因素成為編輯人追逐的焦點,弱化了內在基本功對增強稿件審校品質的重要性。文中從標點符號、語言文字、遣詞造句等三方個面簡要闡述編輯人在審校稿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

編輯審校稿件的三個基本功

  關鍵詞:編輯、品質、基本功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互聯通信等技術的發展,移動終端產品為人們的閱讀帶來質的飛躍。大眾可以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足不出戶運用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等多種電子設備進行在線教育、網上閱讀和職業學習等。許多出版社也相繼推出電子版的圖書、期刊和報紙,滿足讀者數字化閱讀需求,進而不被市場淘汰。作為編輯人除了要學會運用外在新技術進行稿件編校外,還需要不斷強化內在基本功,把稿件做深做細做精,持續推出有品質的產品,在數字出版時代搶占機遇。

  一、編輯基本功對稿件品質的重要性

  萬物互聯,全息媒體也不能替代讀書,出版人讀書如同廚師做菜,自己不愛吃,別人自然也不愛吃,做的書也就沒人讀。[1]出版業是國家的文化產業,對社會大眾具有導向責任,生產的出版物要把讀者對高品質的精神需求貫穿始終。歷來名篇名著皆有編輯人的身影,孔子編輯《六經》講求“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呂不韋編《呂氏春秋》重在“不尚空言、擇而采之”;蕭統編《文選》旨為“事出于沈思,義歸乎翰藻”……正所謂,有什么樣的編輯,就有什么樣的出版物,任何出版物一經問世便是作者與編輯者的共同作品,其中深深打上了編輯的烙印。[2]對出版物而言,品質反映的是編輯人的職業精神和心靈價值。編輯工序有“六藝”,其中審校尤為重要,決定了出版物的品味與質量。

  正因如此,作為編輯要堅持先進文化導向,緊貼大眾生活實際,生產符合時代發展的出版物;要堅守職業道德,以服務大眾為宗旨,不斷筑牢工匠精神;要堅定品質信念,追求卓越目標,向讀者奉獻精品力作。當下許多書刊報里的文章在標點符號、語言文字、遣詞造句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瑕疵。這與出版物的品質要求顯然不符,展示不出編輯人該有的基本功,更談不上競爭優勢。

  二、編輯審校稿件過程中存在的基本功問題

  有的同行認為編輯是“裁縫匠”,編輯工作“人盡可為”,基本功可有可無,不用花太多心思;有的同行雖然覺得基本功重要,由于工作和生活中的諸多瑣事,放松了對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提高。實際上,基本功不扎實,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低級錯誤,會嚴重影響稿件的品質。

  (一)對待標點符號缺乏慎微意識

  一些編輯在標點符號使用上缺乏慎微意識,因為“小”而不去重視,分不清類型區別、弄不明管轄范圍、搞不懂使用情境。如“××指出”后面的標點符號常見使用就有三種情況:一是“指出+逗號”;二是“指出+冒號、雙引號”;三是“指出+逗號、雙引號”。再如,筆者曾讀到這樣一段話“××負責:①××組織協調,②××統計分析,③××數據信息;××負責:①××摸排管理,②××餐飲保障,③××配發器材”。這段話的創作者就犯了冒號套用冒號的錯誤。上述情況如果不對語境認真分析,極易出錯。呂叔湘、朱德熙在《語法修辭講話》中講到:“標點符號是文字里面的有機的部分,不是外面加上去的……每一個標點符號有一個獨特的作用,說它們是另一種形式的虛字,也不為過分。”可見,標點符號雖小,但不是“微不足道”,而是“大有味道”。

  (二)對待語言文字缺乏訓詁意識

  今人在創作時有兩個習慣:一是引用古代經典文獻來給說道明理;二是把現代漢字拆解開來以形索義。兩種習慣形成的結果是:要么用對了作品添彩;要么用錯了貽笑大方。這實際上是缺乏訓詁意識的表現,缺乏對先賢作品應有的敬畏之心。訓詁是用當代的語言來解釋疏通古代的文獻語言,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生僻難懂的語言的實踐活動。[3]編輯在審校稿件時遇到引經據典和以形索義的情形,就需要用到訓詁學里的知識。實際工作中,編輯人有的是“半路出家”,所學專業不盡相同;有的是專業出身,所學知識局限性較大。訓詁學對于一些編輯而言是陌生。

  (三)對待遣詞造句缺乏平實意識

  有的作者在創作作品時,樂于找拮屈聱牙、生僻難懂、晦澀艱深的字詞,以此來堆砌語句;有的作品,通篇道理講的很多,生活卻聯系較少,看似寫的很有內涵,實則讀著讓人犯困、聽著讓人入睡。一些編輯在審校類似稿件時往往缺乏平實意識,將其奉為上品。殊不知,編校出來的作品放到讀者眼前,沒有幾個人能全篇讀下去,讓人記住東西不多。我們從小到大接觸到的流傳至今且耳熟能詳的句子、篇章,用的都是極為常見、極為簡單的字詞。“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楊州”等等,這些廣為傳誦的詩句中用到的字和詞沒有難寫的、沒有難記的。

  三、編輯增強審校稿件基本功的建議

  (一)掌握標點符號的應用方法

  標點符號具有分清層次、停頓語氣、表達感情和突出語意等作用。編輯需要依據所學對作品中的標點符號進行審核、校對,并做出適當的增、減、換、改。增強審校標點符號的基本功,編輯可在三個方面多努力。一是吃透新國標文本內容。加強對新國際中點號、標號和符號使用方法的學習。依據標準來審校稿件,做到有理、有據、有規。二是借鑒權威文本范例。文本范例可以來自著名作家寫的小說、新聞媒體發表的文章、大型出版社出版的書籍,等等。當然,在借鑒時要弄清文本范例的出版時間,應以新國標之后為準。三是參考標點符號解釋類文本。審校工作中,有時遇到一些標點符號的使用情況在新國際找不到答案,這就需要編輯人員廣泛參考對新國標解釋說明的書籍和文章。

  (二)儲備必需的訓詁學知識

  我們現在使用的漢字是簡化字,是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漢字簡化方案》、制定《簡化字總表》后才開始推廣的。“以形索義”方法限于較為古老的文字,現代字不具備該功能,硬拆只會誤解字義,將人引入歧途。編輯要儲備一定的訓詁學知識,避免因對作品中的古漢語和成語典故理解不準確而造成用字、用詞不當,影響表達效果或出現“硬傷”。首先,要有訓詁意識。俗話說“意在筆先”,凡事先樹立意識指導,然后再付諸實踐。在審校稿件時,遇到引經據典、拆字釋義情況,要認真對待、反復核查,看用的是否正確,是否符合上下文的語境。其次,要主動學習。編輯人是“雜家”,要有隨時學、終身學的理念,F在,互聯網上的職業教育服務平臺很多,編輯可以充分利用在線課程資源彌補在訓詁學方面的知識短板。再次,要學以致用。訓詁方法有以形索義、因聲求義、據文證義、析詞審義等,在解釋文字意義方面具有很好的優勢。編輯可將學到的訓詁方法運用到審校稿件過程中。

  相關論文推薦:如何提升電視新聞編輯記者的策劃意識

  (三)持續錘煉煉遣詞造句的能力

  編輯錘煉遣詞造句的基本功,需要在三個方面多下功夫。一是要有“實”的品格。編校的詞、句要力求精干凝練,把字詞放在句子的合適位置,完美的表達出真情實感。在這方面,古人有很好的例子值得借鑒。如:言為心聲,“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言之有情,“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言之求精,“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二是要有“篇句觀”。編輯在審校稿件時要先通讀幾遍,心中得有“無篇無句是下品;有篇無句、無篇有句是中品;有篇有句才是上品”的評判標準,確保編校出來的稿件能讓讀者有所讀、有所悟、有所得。三是克服用語晦澀習慣。用常見的字、詞組成簡潔的語句,凝聚成篇,于平淡中見神奇,寫出“人人心中都有,人人筆下皆無”的句子、篇章,就是好文章,才能讓讀者產生共鳴。——論文作者:劉作晶 劉柯宏 李蔥蔥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