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4-26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蘇南歷史街區作為交通空間的一部分,既有實用價值,亦有文化價值,其中的公共藝術表現形式能夠直觀地表現出城市的文脈,體現城市的底蘊。如何更好地設計公共藝術形式,使之契合城市的風貌,將傳統文化自然地融合到公共設計的造型當中,應把握蘇南本土
摘要:蘇南歷史街區作為交通空間的一部分,既有實用價值,亦有文化價值,其中的公共藝術表現形式能夠直觀地表現出城市的文脈,體現城市的底蘊。如何更好地設計公共藝術形式,使之契合城市的風貌,將傳統文化自然地融合到公共設計的造型當中,應把握蘇南本土的傳統文化,依據地理環境等特點,采用多種設計模式。
關鍵詞:蘇南;公共藝術;傳統文化
一、傳統文化與蘇南歷史街區公共藝術的關系和價值體現
城市的歷史文化街區一般都是經過多年的文化沉淀,最終形成包含本地文化特點的歷史遺存。城市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所遺留的文化元素逐漸匯聚成城市的文化脈絡,這種文脈的傳承與開發對于樹立城市品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國近幾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反復強調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而作為體現城市文脈的重要一方面,歷史街區一直以來都具有極強的標志性和代表性。
發揚傳統文化是近幾年來熱議的話題,隨著中央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如何將其與城市建設同步發展,契合城市文脈的延續,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城市歷史街區的風貌可以說是體現傳統文化的重要區域,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文化繼承創新會加快城市文脈的確立,同時,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復興會極大地提升人們的文化自信。
二、蘇南歷史街區公共藝術中的傳統文化元素
蘇南歷史街區的傳統文化元素既包括具象的造物形制,也有抽象的文化理念。蘇南地區歷史街區既有其他地域所共同認定的文化元素,亦有本地域所特有的元素,必須充分分析與蘇南地區相關的傳統元素,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強化本領域內的文化形象和地域風貌。
(一)歷史文化元素
蘇南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經濟發達,人民生活富足,在這種背景下,文人雅士頻出,造成的結果就是歷史底蘊深厚,文化繁榮多樣化,思維碰撞激烈,留下了許多歷史文化遺跡和名人名著,這些都是隱形的財富,也是城市文脈的體現,F有的蘇南歷史街區公共藝術往往都是有記載的歷史典故取材,用現代設計方法創作作品,作品一般直接引用歷史文化素材,不做綜合處理,以簡單直白的表達為主。隨著設計理念的不斷更新以及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互動式的公共藝術日益受到關注,受眾的參與度也不斷增加。
(二)戲劇故事元素
蘇南地區的戲曲藝術在明末清初開始興盛,蘇州是昆曲的發源地,也是戲曲創作的中心,從明末開始,這里就聚集了一批優秀的作家,人稱“蘇州派”,創作出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昆曲在2001年就已經進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單,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戲劇中的人物、故事、臉譜、服裝造型等也是公共藝術中常常引用的傳統文化元素。
(三)園林建筑元素
蘇南城市大多以江南風格的私家園林聞名,如蘇州的拙政園、留園、藝圃;南京的瞻園;無錫的寄暢園等,這些私家園林的主人以文人為主,在具體的營造上頗為講究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以及與自然的協調。有些園林和歷史街區的地理位置比較接近,如蘇州的耦園就在平江路歷史街區的范圍內,在做設計規劃的時候可以一并考慮,便于統一風格。蘇南園林的許多建造的手法同樣是值得注意的傳統文化元素,如太湖石瘦、露、透、皺的審美形式和堆砌方法。各個園林都有自己獨具個性的花木,有的以竹勝,有的以梅勝,有的多種白皮松。小型園林的水往往聚而不分,模仿天然水體,設置港汊、崎角、磯灘、水灣等。這些造園手法都是蘇南歷史街區公共藝術中經常會用到的傳統文化元素。
(四)地理環境元素
蘇南地區大多數的城市地理環境以水為主,城市內部流動著大大小小的河道,水巷繁多,穿插于城市的各個角落。河道較為有代表性的城市分別為蘇州和南京,時至今日,蘇州城內的貨運量有一半仍然要靠水運,蘇州老城不少居民還是依水而居,人們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水巷。南京的秦淮河流經整個城區,不少歷史街區都建在秦淮河邊,留下了許多傳世的詩篇與故事。河道是蘇南地域的特色,大多數河道與街道并行,街與街之間通常會被河道分割,這樣就必須用橋來連接兩岸,據《吳縣志》記載,蘇州古城加上近郊有近千座橋,橋也就成為蘇南歷史街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橋的類型也比較多,有平板石梁橋、單孔石拱橋、廊橋、汀步橋、石梁等。每一座橋不但可以作為單獨的公共藝術景觀,其所代表的歷史與內涵都可以成為公共藝術設計的意象元素。
三、傳統文化在蘇南歷史街區公共藝術中的應用模式
(一)取象比類模式
中國傳統文化有多種思想來源,這些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先民的樸素思維。如果要理解中國古代先民的思維方式,就需要從《易傳》的“象”論和“取象比類”的方法進行考察。象一般分為“實象”和“假象”,實象指的是具體存在的物質;“假象”指的是現實中不存在,但又有某一種規律的現象。人們首先會對“象”進行考察,相應地也會以“象”的形式去創造物體,并且會將之融入到自然世界當中去。比如,我國良渚文化中的玉琮,整體造型基本上都是外方內圓,取得是先民傳統觀念中“天圓地方”的“假象”。
對于現代公共藝術來說,取象比類的設計模式可以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很好的結合起來。如在中國傳統建筑中經常有三角形、方形和圓形的變化組合,代表了宇宙的基本圖形,如天、地、日、月、星辰等,是一種“實象”,但由于要融入到自然山水中去,所以一般都將圓角和折線收束,以減少對自然環境的沖擊。公共藝術設計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取蘇南歷史街區的傳統文化元素為“象”,通過幾何圖形的組合來表現不同形式的公共藝術。
(二)因勢利導模式
歷史街區肩負著繼承城市傳統文化、不斷記錄城市文脈發展的責任。歷史街區的改造和設計不但要保留好的文化遺存,還應使歷史街區一直保持著活力,與現代文明共同存在、共同發展是改造的重點,在設計方法上就要采用因勢利導的模式。因勢利導模式主要是指順應蘇南地區傳統文化的特點,向有利于公共藝術實現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方向引導。
如無錫清明橋街區是京杭大運河全線傳統文化保存的最好的古運河段,至今仍保持路河并行這種雙棋盤格局,圍繞棋盤周圍,江南水鄉的小橋、流水、民居、古巷、弄堂大部分都完好的保存下來了,可以說這些江南元素一旦破壞,就很難再生了。因此在改造設計之時,就充分利用這些歷史遺存的文化潛能,結合周邊生活環境進行治理和整合,使市民在休閑游玩之時能感受到城市文脈在延續。在改造之時,借助雕塑、亭臺、牌坊等公共藝術設施,重塑文化載體,形成有活力的增長發展模式,使蘇南本地的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提升生活品質。
蘇州平江路歷史街區也是以雙棋盤格局為主的規劃方式,家家戶戶的生活都離不開這些自然水網,河與街的組合方式主要分為沿河內街、一河兩街、河街并行、有河無街四種。對于這種街與河的組合形式,公共藝術一般設計在沿街或沿河的一邊,以便于呈現公共屬性。平江路原本是以本地居民居住為主,一直保有著老蘇州水鄉的生活模式,因此,在招商引資的時候就定下了非常嚴格的資質審核標準,要有本地的歷史文化藝術特色,能體現整條歷史街區的自然面貌和風格。所以,平江路歷史街區的商戶基本上都是從事會所、茶館、客棧、酒吧、畫廊、戲社、傳統手工藝品、絲綢商店等與傳統文化相關的項目,店鋪的外部裝修和內部陳設都要求體現傳統文化特色。因此,不少店鋪都采用了具有公共藝術意味的隔斷、主要的形式是以蘇州園林的花窗或雕塑為主,具有較強的江南水鄉風格。
在具體的改造方面,四星級酒店“平江客棧”的外墻比較能體現蘇南傳統文化的公共藝術,建筑外墻主要用了傳統青磚進行樓砌,這種青磚是當地傳統建筑常用的水磨青磚,堆砌起來后,豐富了建筑的空間層次,體現了濃郁的江南水鄉意味,青磚堆砌的手法,又不失現代性。這種公共藝術的設計手法很好地運用了因勢利導的設計模式,自然地將現代的手法與傳統的文化聯合了起來,延續了傳統文化的同時,增添了空間的場所精神。
(三)借物寓意模式
中國傳統文化里歷來都有借物寓意的表現手法,這種手法使用的面也非常廣。比如民間比較常用的八仙形象在蘇州園林的獅子林大廳脊前就有泥塑的八仙過海造型,采用的是具象寫實手法,人物造型形象生動。在不少蘇州園林的花窗上,也有以八仙所用寶物為原型的“暗八仙”造型,這就是以借物寓意的形式來表達對神仙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的景仰。在寓意的載體上,有很多種類,可以分為動物類、植物類、文字類、諧音類、神話故事類等等。
對于歷史街區的公共藝術而言,借物寓意的設計模式可以分為三種:
、僦苯右梅。直接將固有的寓意圖案或形象直接應用到公共藝術的形象上,比如在歷史街區的室外交通空間上,如墻面、地面、廊柱等地方,但注意在排列上要有主次關系,也不能過于夸張,以符合整體風格為好。
、陂g接引用法。對要應用的形象進行二次加工,根據公共藝術的主題提煉精華,做到主題統一。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歷史街區的戶外雕塑、休閑設施等公共藝術之上。
、厶崛∞D化法。利用現代設計手法,如解構、變異、重復、疊加、拼貼等對傳統文化元素進行重新設計,既保持傳統意味,又不失現代感。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歷史街區的室內空間裝飾,如茶吧、客棧等會客空間,可以與室外空間環境保持一致。
相關期刊推薦:城市公共藝術文化建設不足及完善對策
四、結語
蘇南歷史街區的改造與復興,離不開傳統文化與公共藝術的雙重作用。在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合理應用公共藝術設計的三模式,將是歷史街區設計新的探索。通過這種設計模式的探索研究,找到更為全面完善的設計方法及策略。
SCISSCIAHCI